德康農牧(新上市編号︰02419.HK)今日(27日)起至12月1日招股。内地主要生豬及黃羽雞養殖商德康農牧計劃發行2691.2萬H股,一成在港公開發售,招股價介乎30.35至36.95港元,集資最多9.9億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場費約3732.3港元,預計将于12月6日挂牌。中金公司及花旗為聯席保薦人。
商業概覽
德康農牧為内地畜禽養殖企業,專注于生豬及黃羽肉雞的育種及養殖。該集團擁有生豬、黃羽肉雞育種、養殖以及飼料生産方面垂直一體化的産業鍊。業務主要分為三個闆塊,即生豬、家禽以及輔助産品,輔助産品主要包括飼料原料。公司的經營業績自公司成立以來高速增長,在過往10年,公司的生豬銷售量增長超過100倍。截至2023年5月31日,公司的業務已遍布中國13個省及自治區的39個城市。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生豬銷量計,于所有生豬供應商中排名第六,市場份額為0.8%;按黃羽肉雞銷量計,在中國所有黃羽肉雞供應商中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為2.1%。而最大參與者的市場份額為28.2%。
财務狀況
财務狀況方面,德康農牧去年收入150.4億元人民币,按年增長51.9%,期内扭虧,公司權益股東應占利潤9.9億元人民币,相對2021年虧損近30億元人民币。公司于2020年、2021年及2022年,生豬産品貢獻的收入分别占總收入的70.6%、72.4%、78.1%;家禽産品貢獻的收入分别占總收入的28.1%、26.4%、21.4%;輔助産品貢獻的收入分别占總收入的1.3%、1.2%、0.5%。于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公司分别錄得年利潤 ╱虧損分别為淨利潤人民币36.084億元、淨虧損人民币31.727億元、淨利潤人民币9.098億元。
行業概況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資料,中國肉類消費的主要類别包括豬肉、禽肉、牛肉及羊肉。豬肉是目前中國消費量最大的肉類,于2022年人均消費量約為28.5公斤,占人均主要肉類消費總量的55.7%。禽肉是第二大最常食用的肉類,人均消費量約15.2公斤,占人均主要肉類消費總量的29.7%。
未來,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預計将保持穩定增長,2022年至2027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6%。到2027年底,人均豬肉消費量将占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的最大比重,為57.7%。
按照近年人均豬肉消費的趨勢,于2017年及2018年中國豬肉生産相對穩定,約為5400萬噸。由于自2018年8月非洲豬瘟于中國爆發,于2019年豬肉生産急劇減少21.3%至4260萬噸,因非洲豬瘟持續沖擊中國生豬行業,其更于2020年跌至4110萬噸的新低點。然而,随着對生豬的消費需求持續以及非洲豬瘟的影響逐漸消退,2021年豬肉生産迅速恢複至5300萬噸,且豬肉産量于2022年微增至5540萬噸,2018年至2022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0.6%。豬肉生産預期于2027年增至5680萬噸,2022年至2027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0.5%。
肉雞行業分為三個分部,包括黃羽肉雞、白羽肉雞及817肉雞(一種較小型的白羽肉雞)。過往,白羽肉雞及黃羽肉雞一直占中國肉雞生産的主要地位。
于2017年至2018年,中國肉雞的總出欄量保持相對穩定,并因豬肉供應減少而迅速增至2019年的11.4萬億隻,其後于2021年進一步增至12.5萬億隻,2017年至2021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5.2%。
在銷量及平均市價增加的支持下,肉雞的市場規模(按收益計)由2017年的人民币1,900億元快速增長至2019年的人民币3,016億元。然而,按收益計的市場規模于2020年下降至人民币2,533億元,主要是由于2020年産能過剩、餐飲服務收益減少及新冠肺炎限制導緻肉雞市價下降。得益于有效的新冠肺炎防控及經濟發展,肉雞市場規模于2021年反彈至人民币2,883億元,2017年至2021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1.0%。
基石投資者
德康農牧上市引入3名基石投資者,合共認購5000萬美元(約3.9億港元)股份,假設每股發售價33.65元(即招股價中位數),合共認購約1158.9萬股,占全球發售項發售股份的3%,及占擴大總股本43%。基石投資者包括:貴陽市國資委旗下貴陽農業,國企秀山縣欣之園,以及四川省渠縣财政局旗下渠縣彙興。
募資用途
假設每股發售價33.65港元,德康農牧集資淨額約7.88億港元,當中約50%在未來三年用于拓展現有生豬和黃羽肉雞養殖業務,包括加強與家庭農場的合作;約15%在未來兩年用于發展食品加工業務;約10%在未來三年用于研發投入及信息科技系統;約10%用于戰略投資或潛在收購;約5%用于償還利率介乎3.2%至4.15%的若幹未償還銀行貸款;餘下約10%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來源|華赢控股
素材來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