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長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号:2652.HK)正式啟動全球公開發售,計劃發行約4119.8萬股H股,發售價定為每股14.75港元,預計于10月8日在香港聯交所主闆挂牌上市。
随着空氣污染、吸煙、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影響,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群體的持續擴大,呼吸疾病的市場具有廣泛的需求基礎。作為一家專注于吸入技術及藥物研發、生産與商業化的創新藥企,長風藥業憑借其核心産品與豐富管線,在呼吸系統疾病治療領域占據領先地位。
當下正處在吸入技術與藥物市場爆發的前夜,這與ChatGPT的橫空出世為算力需求帶來的爆發性增長具有相似之處。在筆者看來,站在這個角度,深耕吸入技術與藥物的長風藥業,或許正處在2022年英偉達的投資價值爆發前的時刻。與此同時,國産替代疊加政策東風,又使得長風藥業的投資邏輯具備比亞迪曾經的叙事模型。
1 十年磨一劍,啃下吸入式制劑這塊“硬骨頭”
長風藥業的前身始于2007年,在無錫市政府"530"項目支持下,由留美科學家和企業家團隊創立了江陰長風醫藥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公司在蘇州成立了蘇州長風藥業有限公司,并以此作為生産和運營的大本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自創立之初,長風藥業就瞄準了一個高技術壁壘的領域:吸入制劑。彼時國内吸入制劑市場90%以上被跨國公司壟斷,而長風藥業立志攻克這一"硬骨頭",實現高端吸入制劑的國産替代。
目前,全球呼吸系統疾病患病人數持續攀升,帶動對應藥物市場穩步擴張。據統計,2024年全球呼吸系統藥物市場規模約999億美元,至2033年有望達到1572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5.2%。中國市場同樣處于高速成長期,2024年規模為831億元,2033年預計将增長至1355億元。
吸入制劑作為該領域的關鍵劑型,因具備局部靶向、起效快、全身副作用小等優勢,成為行業增長的重要驅動力。而全球市場目前仍由葛蘭素史克、阿斯利康等跨國企業主導的現實則表明,國産替代的空間依然巨大。随着國内企業技術日趨成熟,以及集采、醫保目錄等政策傾斜,國産替代進程不斷加速。而早在10多年前就矢志攻克吸入式制劑的長風藥業,目前正處在商業價值爆發的前夜。
長風藥業的管理團隊堪稱"科學家天團",核心成員均擁有深厚的學術背景和豐富的産業經驗。其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文青博士系美國馬薩諸塞大學分子細胞生物學博士,曾在哈佛醫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并擁有風險投資和創業經曆。他負責制定公司的整體戰略方向和管理。
首席科學家李勵博士為美國密歇根大學化學博士,擁有超過20年的吸入制劑研發經驗,曾任職于葛蘭素史克和先靈葆雅等跨國藥企。作為"國家千人計劃"引進人才,她是公司技術平台的奠基人。而李旗博士擔任首席運營官及藥物研究院院長,擁有豐富的藥物研發和管理經驗,負責公司的研發和日常運營。
長風藥業的研發之路,是一條從技術攻堅到劑型拓展,再到前沿探索的進階之路。公司最初聚焦于攻克"藥械合一"的複雜技術,目标是實現高端吸入制劑的國産替代。公司構建了涵蓋 "粒子工程、裝置設計、性能評估、臨床開發、工藝工程"五大核心技術的完整體系。
2 國産替代疊加集采爆款,公司業績突破在即
公司已上市的旗艦藥物包括CF017和CF018。其中CF017(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于2021年獲批後迅速納入國家集采,成功打破了外企壟斷,成為公司的首個爆款産品。而CF018(氮䓬斯汀氟替卡松鼻噴霧劑)作為國内首個激素-抗組胺複方鼻噴霧劑,填補了臨床空白。此外,2024年,公司的GW006(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阿福特羅霧化溶液)獲得美國FDA批準,标志着其産品質量獲得國際認可。
藥物管線的拓展與銷量的增加,表現為公司業績的快速增長。具體來看,公司的營業收益從2022年的人民币3.49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人民币6.0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31.9%;同期毛利由人民币2.68億元提升至4.91億元,盈利能力持續增強。2023年及2024年,公司分别實現利潤人民币0.32億元及0.21億元;2025年前三個月利潤達0.13億元,淨利潤率升至9.4%,體現出良好的成本控制與運營效率。
公司核心産品CF017(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自2021年獲批以來,迅速納入國家集采,2024年市場占有率已達16%,成為國産吸入制劑的“标杆”。與此同時,CF018(氮䓬斯汀氟替卡松鼻噴霧劑)2023年底納入醫保後,銷售額從130萬元躍升至2390萬元,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爆發力,産品結構趨于多元。
目前,公司正積極布局更前沿的技術和治療領域。在新型遞送技術方面,公司積極探索吸入脂質體、siRNA療法等。在拓展治療領域,公司緻力于将吸入技術應用于中樞神經系統(CNS)疾病、抗感染等新領域。至于攻克難治性疾病,公司在針對特發性肺纖維化(IPF)、肺動脈高壓(PAH)等疾病,研發潛在的"同類首創"或"中國首創"療法。
3 研發管線豐富,核心技術構築壁壘
藥物管線方面,長風藥業已形成覆蓋呼吸系統疾病及其他潛力領域的多元化産品矩陣。公司目前擁有20餘款在研候選産品,其中多款已進入臨床試驗後期或藥代動力學-生物等效性試驗階段,并計劃于2026至2030年間推動至少五款新藥在全球主要市場獲批上市。
公司管線涵蓋哮喘、COPD、過敏性鼻炎等常見呼吸系統疾病,同時布局IPF(特發性肺纖維化)、PAH(肺動脈高壓)等臨床未滿足需求領域,甚至探索脂質體、siRNA等前沿劑型,展現出強大的創新活力。
除第一階段吸入産品外,公司在吸入制劑領域持續創新,憑借豐富見解與經驗,緻力突破制劑應用界限。CFQX001 作為臨床試驗準備就緒的介入醫療器械候選産品,針對肺氣腫這一COPD晚期、進行性衰弱疾病,EBV介入醫療器械相比标準藥物治療,在提高存活率、增強肺功能等方面優勢明顯,全球市場規模大,而CFQX001在中國的臨床試驗已獲試驗中心倫理審查批準。
在新型呼吸系統适應症方面,主要圍繞IPF與PAH這兩種疾病的研究。其中IC004為針對IPF的吸入候選藥物,因能将 API 直接輸送至肺部,有望在副作用方面顯著優于現有獲批藥物。
目前IC004處于全球IND階段。國際同類藥物包括美國聯合治療公司(UHTR)的TETON-2。今年9月2日,聯合治療公司宣布其TETON-2關鍵性研究取得了積極成果,旨在評估霧化Tyvaso®吸入溶液治療IPF的療效,并達到了主要療效終點。當日UTHR的股價上漲近33%。
而針對肺動脈高壓(PAH)的藥物IC002和IC001則處于早期開發階段,其通過吸入式給藥的模式,快速起效且減少全身副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上市公司Insmed于今年6月10日發表了其藥物TPIP治療PAH二期臨床成功,公司市值當晚股價大漲約28%。TPIP用于治療肺動脈高壓(PAH)以及間質性肺病相關肺高壓(PH-ILD),一天一次吸入給藥可以大幅降低給藥頻率(市場上藥物一天吸四次)以及提高安全性和依從性。
目前國際上治療IPF與PAH僅有美國的聯合治療與Insmed這兩家公司的藥物,而在中國則隻有長風藥業。且其它國家和地區暫無同類藥品開發和研究。因此可以預見的是,一旦長風的這兩款藥物在試驗上取得成功,則有望切入IPF與PAH這兩類新型呼吸系統疾病的市場蛋糕。
此外,近年來鼻腦通路成為吸入制劑新前沿,可繞過血腦屏障,提高藥物靶向性與療效,還能減少全身副作用、提高患者依從性。CF070處于小試階段,用于治療急性偏頭痛的降鈣素基因相關肽 (CGRP) 受體拮抗劑鼻噴霧劑,以及用于急性叢集性癫痫發作的地西泮鼻噴霧劑(CF069),作為鼻噴霧劑,可繞過口服藥物較慢的胃腸道吸收過程,快速緩解症狀且用藥簡便。CF056同樣處于小試階段,用于治療幹眼症,通過刺激鼻腔内三叉神經促進自然淚液分泌,緩解症狀且無需外用眼藥水,能提高患者依從性并針對淚膜不穩定根本原因,而全球目前僅有一種治療幹眼症的吸入制劑藥物獲批。
在給藥技術創新上,CP029/CP030 處于藥物發現階段,探索 siRNA 技術用于吸入藥物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RNAi 技術可靶向緻病基因或通路,改變疾病進程,實現更持久控制,目前全球尚無獲批的 siRNA 吸入藥物。制劑創新方面,CF047處于小試階段,是用于治療 MAC 肺病的阿米卡星脂質體混懸液候選藥物,MAC 肺病治療中抗生素長期使用易緻耐藥性和低依從性,注射用阿米卡星副作用大且使用不便,将其封裝在脂質體中直接輸送肺部,可提高療效并減少全身副作用,目前正進行中試。
4 産品成功出海,公司戰略的重大升級
2024年5月,公司吸入用阿福特羅霧化溶液正式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上市批準,主要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相關重點品種取得突破性進展,不僅展示了長風藥業在各領域前瞻布局所積累的成果,也充分體現了公司強大的研發實力。
今年7月,公司自主研制的吸入制劑産品首次完成海外發貨,标志着公司的發展階段從本土深耕邁入創新與全球化,這不僅是一次産品出海,更是公司戰略升級的重要跨越。目前,公司已有6個産品獲得NMPA和FDA批準上市,中美歐在研管線超過20項,為患者提供了更具性價比的治療選擇。
一直以來,長風藥業嚴格遵循FDA、EMA等國際權威法規要求,構建了覆蓋研發、生産全流程的質量管理體系。此次獲得國際市場準入,不僅是對企業研發實力和質量體系的權威認證,更為公司積累了突破高壁壘市場的寶貴經驗。
5 總結
回顧長風藥業的發展曆程,它從一顆懷揣“國産替代”夢想的種子,在頂尖科學家團隊的引領下,深耕吸入制劑這片技術沃土,逐步成長為中國吸入制劑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這與英偉達曾經花費多年時間“死磕”CUDA平台具有高度的相似之處。目前,公司的旗艦藥物已經納入醫保,銷售快速增長,多年的積累終于迎來回報周期——這與英偉達的GPU芯片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爆發之後迎來快速上量的叙事如出一轍。
此外,在借助政策紅利,迅速拓展市場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的方面,長風藥業又與比亞迪展現出了高度的相似性。後者是押注汽車市場的國産替代與“雙碳”目标能源轉型的大趨勢;而前者則是押注了吸入式制劑國産替代以及呼吸類疾病巨大的潛在市場空間。
總結起來,長風藥業的發展路徑清晰可見:以核心技術平台為根,以成功的爆款産品為突破點,通過多元化的管線布局和國際化視野,向着全球創新的目标邁進。
本次上市所募資金将重點投入公司核心戰略方向,為中長期發展提供堅實動力。資金将主要用于推進在研産品的臨床研究與注冊申報,加快包括吸入噴霧劑、鼻噴霧劑及脂質體等創新劑型的技術平台建設。
同時,公司計劃擴建位于蘇州的生産基地,通過兩期建設項目進一步提升産能規模:一期工程将重點擴大吸入噴霧劑和鼻噴霧劑的産能,二期則瞄準定量吸入氣霧劑和脂質體産品的工業化生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