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企業發展視角來看,當前的投資市場正在變得飽和——成熟的企業越來越多,新興企業風險又太大,缺乏很有确定性的标的。不過,考慮到中國巨大的市場,有增長價值的賽道和企業依然不少。
如何找到這樣的賽道和企業?對标全球市場内已經成熟的商業模式,依然是一條可行的道路。從電商、社交,到出行、AI,再到瞄準未來的養老、醫療,全球著名投資人紅杉、高瓴、軟銀等,用“對标”的投資邏輯,發掘了阿裡、京東、騰訊這樣的企業,掙到了百倍甚至千倍以上的投資收益。
長江商學院的創始校長項兵教授,在長江商學院任職期間,提出了一個核心觀點:“站在月球看地球”,用來描述這個投資邏輯。而今天,面對正在蒸蒸日上的醫療等賽道,面對新湧現的七樂康石榴雲醫等一批上市公司,這個邏輯又擁有了用武之地。
月球視角:跨越大洋的商業模式複制與超越
“站在月球看地球”,不僅是一種視角轉換,更是一種另辟蹊徑的投資哲學。用項兵教授的話說,當中國企業執着于以中國應對世界時,本質上仍困在“本土VS全球”的二元對立中。他形象地比喻道,在達·芬奇的畫室裡模仿大師,是不可能超越他的。以往,中國企業習慣于先打造民族品牌,再打造世界品牌,但今天這種模式太慢,對企業家而言,不是“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是“世界就是我的”。
何解?世界不是用來對抗的,而是用來擁有的。對标那些已經在世界上其他市場驗證過的道路,可以創造令人驚歎的财富奇迹。過去二十年,全球頂級投資機構如紅杉資本、高瓴資本、軟銀集團,正是憑借這種“月球視角”,在中國捕獲了令人羨慕的回報——電商領域,美國有亞馬遜,投資者押注中國的阿裡巴巴和京東。赴美上市的鐘聲敲響時,早期投資者已經獲得了上百倍的回報。社交領域,美國有Facebook,投資者押注中國的騰訊。微信成為中國用戶基本盤,帶來了後續無數個造福機會。出行領域,美國有Uber,投資者押注中國的滴滴。DeepSeek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大語言模型,在技術路徑上借鑒了Chat GPT先進經驗,展現立足本土場景需求、推動技術普惠落地的創新邏輯。事實證明,面對一個十幾億人的市場,這些商業模式的潛力大得驚人。
在這種投資邏輯下,關鍵不在于創造全新的商業模式,而在于識别已被驗證的成功模式,并結合本土特色進行創新升級。通過本土化改造實現價值躍遷。如今,這一投資邏輯正指向下一個藍海市場——醫療健康領域。原因是随着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和人口健康意識的增長,以前被壓制的很多需求在釋放。
一個關鍵點,就是慢病管理——早期中國慢病患者可能在經濟上、意識上、渠道上都很難做好慢病管理,但現在,這些問題在得到解決。而解決的關鍵,就是中國出現了對标成熟模式的“月球”案例。
在醫療健康領域,美國CVS Health的市值增長軌迹具有典型研究價值。這家整合了分鐘診所、藥品零售、保險支付的醫療綜合體,通過"醫療+藥品+支付"的閉環生态,在健康醫療方案相關領域,CVS 公司憑借其創新服務體系與市場拓展能力,當前市值已突破 820 億美元。其核心邏輯在于:通過高頻的藥品消費切入低頻的醫療服務,再以支付體系構建競争壁壘。
中國慢性病管理市場正迎來曆史性拐點,中國慢性病患者超3億,每年門診費用占醫療總支出的60%以上。現有互聯網醫療平台仍深陷"醫藥電商"初級階段——根據2021年中期财報,京東健康與阿裡健康80%以上收入依賴藥品銷售,平安好醫生2021年上半年的付費用戶轉化率僅為5.4%,凸顯市場對CVS式"醫療+藥品+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的迫切需求,為中國本土創新者打開千億級結構性機遇窗口。咨詢公司預測,到2027年,中國數字慢病管理市場規模将達到7786億人民币。面對這片藍海,即将登陸資本市場的互聯網醫療玩家七樂康石榴雲醫,正在吸引投資者的目光。
中國版CVS,如何崛起?
七樂康石榴雲醫的戰略布局精準填補市場斷層,通過"互聯網醫院+藥品供應鍊"雙輪驅動模式,其核心優勢體為通過構建"診療-開方-購藥"閉環服務鍊條,這種模式創新與CVS早期發展軌迹高度契合。CVS 在構建分鐘診所初期,精準定位基層醫療,借助計算機輔助決策系統,同樣以2023年的數據進行對比,CVS Health處理了約16.49億張處方,擁有醫療工作者超過40,000人,七樂康每位醫生開出的處方量遠低于CVS Health,仍處于市場滲透的早期階段,具有增長潛力。
在成功移植美國CVS模式的同時,七樂康展現出顯著的本土化創新能力:通過74個軟件版權構建的AI-CDSS系統,将平均問診時間顯著優化,診療效率獲得大幅提升,創新性地與商業保險開展數據合作,為構建"診療-藥品-保險"閉環奠定基礎,同時精準把握互聯網醫院牌照與處方外流政策紅利,推動平台處方量實現顯著的年複合增長,成功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醫療解決方案。
特别值得關注的是其供應鍊的差異化布局。通過深度整合第三方物流體系,七樂康成功實現藥品配送成本的有效管控,顯著優于行業平均水平,形成可持續的差異化競争力。這種"輕資産+重運營"的策略,既避免了京東健康式的倉儲重投入,又确保了近4萬個SKU的及時供應。
七樂康的增長飛輪由三重引擎驅動。首先,由40多萬名注冊醫生(其中認證醫生20多萬)構建的專業網絡形成強大壁壘,每位新增醫生可帶來一定數量的慢性病患者留存。其次,每年近300萬次咨詢積累的醫療大數據資産,為未來藥企合作開辟第二增長曲線;同時,分級診療與電子處方流轉政策的紅利釋放,預計為平台帶來可觀的年均流量自然增長,形成"資源-數據-政策"協同驅動的價值躍遷動力。
考慮到中國慢性病管理市場7786億的預期規模是美國的倍數計,七樂康在珠江三角洲的滲透率在10%左右,處方外流政策釋放的萬億級市場紅利,保守估計未來3-5年存在50-100倍增值空間。這正是一級市場投資者最青睐的"模式驗證期-規模擴張期"的價值躍遷窗口。
創始人石振洋的多年的醫療創業經驗形成了獨特的決策優勢。團隊對"醫療專業性與商業可行性"的平衡把握,體現在将AI技術深度融入問診流程,而非簡單工具化應用,選擇慢性病作為突破口,兼顧需求剛性與服務可持續性,建立區域推廣團隊進行精準獲客,避免流量依賴陷阱。這種既借鑒CVS系統化運營,又保持本土創新靈活性的特質,正是項兵教授倡導的"全球視野,本土智慧"的完美诠釋。
當數字醫療進入2.0時代,單純的技術模仿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七樂康的價值于既把握了"醫療+藥品"的底層商業邏輯,又通過AI賦能與供應鍊創新構建了中國特色解決方案。這種"站在月球視角"的戰略選擇,使其在萬億級市場中占據了獨特的生态位。對于投資者而言,這不僅是投資一家企業,更是參與構建中國版CVS的曆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