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首頁
财經
觀察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公司
動态
推薦
首頁 > 周報

全球市場震蕩下的投資啟示:滞脹陰雲下的多元化配置策略

來源:真灼财經 時間:2025-04-03 14:41:52

字号

拔萃資本

圖片

市場全景掃描:風險資産遭遇“黑色風暴”

全球股指集體承壓
上周全球風險資産呈現普跌格局,美股三大指數遭遇年内第二大單日跌幅,道指(-0.96%)、标普500(-1.53%)和納指(-2.59%)延續近六周疲态。歐洲市場除富時指數微漲0.14%外,德國DAX(-1.88%)與泛歐指數(-1.40%)同步下行。亞太市場分化明顯,日經225(-1.48%)、韓國綜合(-3.22%)、台灣加權(-2.73%)領跌,僅印度Sensex維持0.66%正收益。3月28日,美國金融市場上演驚心動魄的“黑色星期五”:标普500指數單日暴跌1.97%,納斯達克重挫2.7%,道指失守關鍵支撐位。這不僅是年内第二大單日跌幅,更标志着美股創下2022年6月以來最慘淡月度表現。連長期以來被視為“避風港”的美元也持續下跌,美元指數從今年1月高點以來已經跌去5.38%至104。WTI原油(+1.58%)與布倫特原油(+2.04%)雖實現三周連漲,但周五受關稅憂慮拖累亦出現回調。

避險資産異軍突起

與風險資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黃金現貨價格連續四周攀升,周漲幅2.08%3085美元/盎司,年内累計漲幅逼近18%。股市避險情緒升溫,也推動美債收益率回落。328日,美債收益率全線收跌,2年期美債收益率跌7.6個基點報3.91% 而标杆10年期美債收益率11.2個基點報4.25%;這是213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美債的大漲有避險因素,但經濟下滑的風險本身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收益率的下行。


滞脹警報:宏觀數據的雙重絞殺

PCE數據揭示通脹韌性

風險資産下跌的原因,隐含着“滞漲”的危機。美國商務部在周五發布的報告顯示,2月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PCE)同比上漲2.5%,與湯森路透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期相符。月度環比來看,該指數增長了0.3%,與預期一緻。但是核心PCE物價指數2月同比上漲2.79%,為2024年12月以來新高,超過預期的2.7%和前值2.6%;核心PCE物價指數環比上漲0.4%,也超出預期和前值,是13個月來的最大漲幅。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個人收入環比0.8%的增速遠超個人支出0.4%的增幅,顯示消費者在物價壓力和信心危機下正主動收縮開支。



PCE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是指個人消費支出,它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消費支出的重要指标。PCE數據包括商品和服務的購買支出,但不包括非耐用消費品和服務的購買支出。它是美聯儲最關注的通脹指标之一,是其制定貨币政策時重點參考的數據,因而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消費者信心動搖
密歇根大學調查顯示,3月短期通脹預期升至5%(創202211月高通脹時段以來新高),長期預期更觸及4.1%32年高位(前值3.5%)。與之呼應的是消費者信心指數驟降至57.0,創202211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這種“硬數據穩健,軟數據惡化”的背離現象,折射出市場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的深度焦慮。




密歇根大學通脹預期指标數據可以追溯到1947年,提供了一個長期的曆史記錄,既反映消費者行為的前瞻性,又是美聯儲貨币政策制定的關鍵依據,并因其權威性、高頻性及對政策與市場的雙重影響力,成為觀察美國經濟“通脹心理”的關鍵窗口,尤其在不确定性加劇時期,其信号作用尤為突出。





圖片

綜合而言自從特朗普當選以來,美宏觀“硬數據”(即實際的經濟數值)一直保持穩定,然而,在過去的三個月中,“軟數據”(基于調查和市場的通脹預期指标)急劇惡化,而密歇根大學的消費者情緒調查是這種軟數據暴跌的主要驅動力之一。這種動蕩背後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政策所帶來的巨大不确定性。


政策不确定性的傳導機制

特朗普2.0政策的雙刃劍效應

近幾周,随着有迹象表明定于42日實施的關稅不會像威脅的那樣深入或廣泛,市場的抛售曾一度有所緩解。但是周五宏觀數據“滞脹”雙殺,使得市場在通脹頑固外更為在意經濟下行的嚴峻風險 。最直觀的是利率市場預期的變化:衆所周知,如果隻是憂慮通脹,美聯儲降息預期(之前為年内兩次)理應下降,但利率市場其實是反向的,交易員押注提升了美聯儲年内降息三次的概率。


圖片


圖片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聯儲降息概率預測目前已為最可能三次,第一次在6月。


“美國例外論”的信仰動搖

202210月開啟的美股牛市正遭遇嚴峻考驗,科技巨頭股票遭遇大規模抛售。數據顯示,納指在3月已出現五次超2%的暴跌,單月跌幅創20226月以來新高。曾被寄予厚望的“特朗普看跌期權”Trump Put)在政策搖擺中逐漸失效,資金正加速從美國風險資産向黃金、美債及非美市場轉移。同樣,美亞特蘭大聯儲GDPNow模型進一步将美國一季度GDP年化季率增速下調至-2.8%,其黃金進口誤差的GDP預測也轉負為 -0.5%:


圖片




美國例外論,通常指的是無論全球經濟如何演變,美國經濟數據與美國股市、美債市場都将表現出遠遠超越其他國家的韌性和穩定性,意味着即使全球經濟動蕩,資金往往選擇美國資産作為“安全避風港”(safe haven),或者是長期配置的優先選擇。




當然,後續市場并非沒有值得關注的信息。42日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落地情況、貿易夥伴反制措施,以及下周非農就業數據對美聯儲政策的指引。美國總統特朗普重申将于42日開始征收對等關稅。目前歐洲已經提出了讓步,計劃制定“讓步清單”,而印度、英國也發出來示好信号,加拿大尚未發出相關信号。


配置策略:穿越迷霧的多元之錨

作為資産配置者,目前市場環境下,資産品種,投資策略,和國家地域的多元化必不可少, 需要避免在投資組合中做一元二元過為集中的投資。在“滞脹”環境中,美聯儲自身也可能開始變得不知所措 - 在美聯儲官員口中,“不确定性”已日益成為了一個被頻繁提及的新“口頭禅”。而投資者能做的就是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特朗普第二次當選伊始的“特朗普交易”是全力押注與“美國優先”政策相關的資産标的, 即受益于“美國例外論”的從特斯拉股票、比特币等加密貨币,再到标普500指數與美元這兩大最核心美國資産。然而事實證明,這種集中押注美國資産(包括試圖擇時與集中持倉)的策略,迄今是失敗的選擇。“特朗普交易”潰敗的底層邏輯是“美國例外論”出現裂痕但是前述特朗普2.0實際情況使得全球機構與個人投資者對于美國市場的投資情緒愈發謹慎,越來越擔憂美國經濟陷入“滞脹”甚至“深度衰退”的風險。而市場曾熱切期待所謂的“特朗普看跌期權”,從目前特朗普與其财長貝森特的言辭來看,可能或發生太晚或并不實際存在。


因此投資者的回應很自然是(開始)撤出美國風險資産,抛售自2022年10月開始的本輪美股牛市中表現最好的科技巨頭股票,獲利了結。而特朗普政府帶來的巨大不确定性,尤其是對于宏觀經濟層面施加的巨大壓力,使(無論是否屬于撤出的)場外資金持續觀望,而不是像往常那樣選擇“逢低買入”。與此同時,中國、歐洲股市等“非美國股市”,以及黃金、美債等頗具避險屬性的資産類别,受到對沖基金以及傳統投資機構的青睐。但是,拉長時間來看,下面兩圖是各大類資産在不同曆史回溯(15年 vs 3年)非常不同的回報,特别是黃金和美股 , 和本文開始的表格中,YTD(過去三個月),6M(6個月)和1Y (過去1年)各類資産表現的不同(互相之間和相對本身),都分别充分體現了長期和短期分散多元化的必要性。


圖片

圖片
過去15年和3年大類資産回報示意圖 – 美股(标普500指數,白色),全球股票(明昇MSCI全國家指數,藍色),債券(美國投資級債券指數,橙色),房地産(美國REIT股票指數,紫色),黃金(标普黃金指數,黃色)


因此,我們認為,特朗普2.0政策不确定時代投資者應該采取多資産,多策略,全球性配置的策略,避免集中化的持倉。如果無法自身做出多元化的組合,應該有意識地分散配置或者/并且尋找本身具有多元化性質的産品。



微信掃碼 > 右上角點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