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森制藥是國内領先的創新驅動型制藥公司,研發和商業化實力強勁。公司主要經營主體豪森藥業成立于1995年,以高質量首仿藥起家,率先進行轉型創新,聚焦抗腫瘤、中樞神經系統、抗感染、代謝、自免等關鍵治療領域,堅持研發投入,現已形成多個領先的研發平台和豐富的在研管線。同時,公司擁有逾5,000人商業化團隊和成熟的運營體系,商業化能力強大。
目前,公司已上市産品主要覆蓋抗腫瘤、中樞神經系統、抗感染及代謝四大領域,2023年上半年各領域占公司營收的比例分别為56.6%、15.5%、13.3%、14.6%。随着公司的新藥陸續上市放量,創新藥收入貢獻持續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創新藥銷售規模達27.86億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長20.1%,收入占比更已達61.8%,較2020年的18.0%有顯著提升。
公司創新藥潛力持續擴大,與其持續投入研發不無關系。公司2022年研發費用達16.93億元,費用率為18.0%;2023年上半年研發費用為9.29億元,費用率為20.6%,公司全力轉型創新,近年來研發投入水平不斷提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和商業化形成良性循環。同時,公司深耕中國醫藥市場超25年,持續提升專業的市場和商業化團隊建設,2022年銷售費用35.50億元,銷售費用率為37.8%;2023年上半年銷售費用16.70
億元,銷售費用率為37.0%。
創新藥已占主導 集采影響出清
在研發投入持續及銷售團隊強化下,公司創新産品不斷豐富,銷售亦保持佳績。目前,翰森制藥已有7款新藥獲批上市。自2014年首款創新藥嗎啉硝唑獲批上市以來,公司創新藥陸續商業化落地,目前已有覆蓋4個領域的7款新藥獲批上市,包括阿美替尼(第三代EGFR-TKI)、氟馬替尼(第二代Bcr-Abl TKI)、伊奈利珠單抗(CD19單抗)、嗎啉硝唑(第三代硝基咪唑類抗生素)、艾米替諾福韋(核苷酸逆轉錄酶抑制劑)、聚乙二醇洛塞那肽(長效GLP-1RA)以及培莫沙肽(長效ESA)。
公司從2019年“4+7”試點開始,在曆次國采中合計有20+個品種中選。受到産品納入集采後降價影響,公司近年來仿制藥收入規模不斷縮小,公司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仿制藥收入分别約為43.8億元和17.3億元,而2020年約為71.3億元。按2022年樣本醫院銷售數據,公司仿制藥中未集采産品銷售額占比不足40%,其中阿戈美拉汀片和注射用福沙匹坦雙葡甲胺體量稍大,2022年樣本醫院銷售額分别為2.18億元和1.63億元。廣發證券認為仿制藥集采對公司的影響已基本出清,公司業績有望在創新驅動下實現高質量增長。
内研外延形成持續爆發動力
另外值留意的是,公司堅持“自主研發”+“BD合作”雙輪驅動,研發能力增強帶來更多lincense out機會。除了持續加強自主研發能力,近年來公司通過與全球領先的醫藥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引進較為成熟創新産品或者具有高度差異化的早期項目,補充自身産品管線。公司2019年5月從Viela Bio引進的伊奈利珠單抗已于2022年3月獲批上市, 另有兩項适應症正在開展III期臨床;2021年2月從SCYNEXIS 引進的Ibrexafungerp目前處于上市申報階段;2022年9月亦從KiOmed引進了治療膝骨關節炎的KiOmedinevsOne。此外,公司通過技術平台的合作以及合作開發,強化研發能力,推動新藥項目臨床研發進程。創新轉型下公司自主研發能力不斷增強,自研管線中逐漸出現具有全球競争力的創新産品,可以通過對外授權開拓全球市場。公司于2023年10月授予GSK公司HS-20089(B7-H4 ADC)的全球獨占權限,公司研發能力得到進一步驗證。
最後,産品管線中不乏待上市的重磅藥,如培莫沙肽于2023年6月在國内獲批,Ibrexafungerp的上市申請于2023年7月獲NMPA受理,阿美替尼和伊奈利珠單抗多個适應症拓展以及HS-10365(RET)等處于注冊臨床階段,未來3年内随着這些新産品/新适應症獲批貢獻增量,有望促進公司業績增長提速。
與此同時,多個核心管線進入POC階段,創新和國際化邁上新台階。今年來公司一批具有全球競争力的新藥管線HS-20094(GLP-1/GIP)、HS-20093(B7-H3 ADC)、HS-20089(B7-H4 ADC)、HS-10374(TYK2)等進入POC階段,有望于2024-2025年陸續開展注冊臨床。
綜合上述各種因素,廣發證券給予翰森制藥目标價每股22.35港元,維持“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