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财政預算案提及,由證監會、港交所及金管局成立的工作小組,已完成”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币計價的可行性研究,并提出詳細的實施建議。
外電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本港已準備好推出以人民币計價的股票交易,以滿足上海及深圳投資者的需求,預計内地監管機構将在下半年批準。
知情人士表示,本港的基礎設施已作好準備,但内地交易所和清算所需要更多時間進行測試及準備,而近期上海爆發疫情以及封城亦拖慢準備工作。
财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日前透過視像形式出席立法會财委會特别會議時指出,當局已完成相關可行性研究,未來将與内地監管部門及機構磋商,港交所會與發行人及相關業界接觸,政府将準備提供配套,如寬免市場莊家交易的股票買賣印花稅,以提升市場流動性及便利交易。
财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響應報道時稱,正與内地的監管機構和相關組織進行讨論,期望盡早實施。
此外,恒生指數公司在網志表示,港股通自2021年起強勁的交易勢頭一直延續至今年首季度,南下交易額維持在香港股市總成交額約11%左右。今年3 月市況下挫,南向資金加速流入,意味着内地投資者對港股的投資意欲維持不變,把握逢低買入機會。
從流動性角度來看,港股通自2021年起強勁的交易勢頭一直延續至今年首季度,這從今年首季度的日均買賣交易總額與2021年的相比,仍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可以看出。2021年全年港股通的日均買賣交易總額為417億元,按年上升71%。2022年起至4月12日,港股通日均買賣交易總額為351億元,約占港股市場交易總額的11%。與前一年相比,交易額占比維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