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基金互認計劃自2015年開通以來反應一般,要吸引更多基金管理公司參與,就要改革。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提出多項建議改善内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包括建議放寬對方市場銷售規模占總資産不超過一半的安排,以及取消不準委任海外投資經理管理基金的規定。
該會于1月至2月就内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進行調查,共有31間基金管理公司回覆,當中32%目前已參與互認安排。
行政總裁黃王慈明指出,很多海外基金公司有興趣參與基金互認或理财通,但有關限制與基金實質運作背道而馳,因此自“基金互認安排”運作約7年,獲批到内地銷售的基金隻有約30至40隻,制約基金互認計劃的發展。
她相信,政府設置限制的原意是希望在香港建立完整的基金運作價值鍊,但實際上需要顧及成本效益,以及從客戶角度出發。
調查顯示,三大最需要改進的範疇方面,62%受訪公司選擇應放寬對方市場銷售規模須占總資産不超過一半的安排,62%認為須縮短審批時間及簡化流程,一半認為應取消不準轉售投資職能的決定,即允許委派駐海外投資經理管理環球基金。
該會主席鄒建雄表示,就中長期而言,回複的受訪公司似乎對“跨境理财通”計劃的潛力更樂觀,約 31%的公司認為“跨境理财通”能帶來最大商機,亦有約28%的公司則認為“互認安排”最具潛力。
對于近期跨境理财通市場反應欠佳,鄒建雄表示,市場反應不佳現時可能是由于疫情封關受阻,令内地客戶不能到香港了解詳情以及影響宣傳等。
黃王慈明補充稱,目前理财通存在限制,例如隻能銷售中低風險産品,産品選擇性少大多以債券為主,而現時正處于美國加息周期,債券吸引力有限;以及内地銀行服務亦受限,如不能主動推銷産品等。
她又認為,政府有迫切性關注可能開始出現人才和職位永久流失的趨勢。香港要重新吸納資産管理等方面人才,視乎政府能否提出疫情及旅遊限制的退出計劃。
她續稱,防疫措施包括航班熔斷機制已經令很多業界的區域性人才短暫撤走,改往新加坡等地。面對全球多個主要市場已重新對外開放,各地亦積極吸納人才,香港的地位可能會被忽略,政府有需要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