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首頁
财經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公司
周報
動态
推薦
首頁 > 觀察

負債6萬億,高鐵漲價了!

來源:真灼财經 時間:2024-05-13 23:17:20

字号

文章來源:暴财經pro公衆号

文章作者:暴哥 


1


五一還沒有過完,國鐵集團就宣布高鐵要漲價了!


5月2日12306網站發布系列公告,自2024年6月15日起,包括京廣高鐵武廣段、滬昆高鐵滬杭段、滬昆高鐵杭長段及杭深鐵路杭甬段動車組列車票價将進行價格上調,而且上調的幅度都很大,比如:


滬杭客專将上海虹橋至杭州東二等座現行73元票價提升至87元,漲幅19.18%;


滬昆客專将其在浙江、江西和湖南境内的線路票價進行了上調,如杭州東至長沙南二等座現行405元票價提升至485元,漲幅19.75%;


将杭州南至南昌西二等座現行257元票價提升至308元,漲幅19.84%;


杭甬客專将杭州東至甯波二等座現行71元票價提升至85元,漲幅19.72%。



票價漲幅普遍在20%左右,這是近年來調整力度最大的一次,上一次還是2023年4月,調整的也是滬甯、甯杭等長三角區域。

很多人表示質疑,高鐵服務作為公共産品,應該更多地考慮公衆利益,而不是财政收入,提價可以,但是一次提20%步子邁得就有點大了。

如果你也這麼想,那就沒有看到高鐵漲價背後國家的真正意圖。今天暴哥從兩個角度,來進行分析。

2


第一,這次調價是一次不太明顯的“财政轉移支付”,是富人區補貼窮人區。

我們都知道,中央一直通過财政轉移支付來平衡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也就是把沿海等經濟發達的省份的稅收,通過轉移支付來補貼中西部欠發達城市的經濟,減少經濟發展的區域貧富差距。

這一次高鐵調價,也是這樣的邏輯。

從2004年我們拉起高鐵建設的序幕後,20年時間裡除了西藏沒有通高鐵外,幾乎所有的省份都已經有高鐵了,并且已經有9個省份實現市市通高鐵。

我們都知道,鐵路投資尤其是高鐵就是一個燒錢的機器,自2013年到2022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分别為6657億元、8088億元、8238億元、8015億元、8010億元、8028億元、8029億元、7819億元、7489億元和7109億元。過去十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産投資完成7.7萬億元,是上一個十年的1.9倍,可謂達到鐵路建設投資史上的高峰。

作為公共産品,鐵路運營基本都沒有盈利的目标。2023年,國家鐵路完成運輸總收入9641億元、同比增長39%,淨利潤卻隻有33.04億元。最近十五年,中國鐵路利潤隻有3次是正的,第一次是2016年的10億,第二次是2019年的25億,第三次就是去年。

與此同時,國鐵集團負債6.13萬億元,相當于2.5個恒大的負債總額,光利息就要支付2000億左右,國鐵集團負債的主要原因,是用于修建高鐵網絡。

盡管國家鐵路去年利潤為正,但是95%以上的高鐵路線都是虧損運營。能賺錢的就隻有京滬線,廣深線、成渝線等長山角、珠三角區域這些需求量大,高鐵線路繁忙,中心城市相對集中的區域,比如2023年京滬高鐵實現淨利潤到115億元;2024年一季度淨利潤29.63億元,堪稱是國鐵集團的現金牛。

高鐵還要持續投入,尤其是人流量不大但又還沒有高鐵經過的縣城,一定會是未來加大投資的重點。這些中西部等弱線城市不太可能實現鐵路投資的正循環,所以這部分成本隻能轉移到高鐵最賺錢的區域,比如這次漲價的武廣高鐵、滬杭客專線。而且,我們最賺錢的滬杭區域,是最近2年的第二次提價。

說白了以前是國家替你買單,未來隻能是有錢的發達區域的有錢人來買單。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高鐵服務也開始了更市場化的運營,同一天同段旅程的高鐵車次出現多檔價格,旅客可以像選購機票一樣,認真比對後選出自己最心儀的車次。

3


第二,高鐵價格上漲的背後,是國家打響CPI的反擊戰。

最近,不僅是高鐵價格上漲,其他的公共産品和服務也都開啟了全面的漲價潮。

天然氣,重慶、成都,深圳、福州、鎮江等125個市縣發布管道天燃氣漲價方案。


居民用電,廣東、湖南、安徽、江蘇多省公布電價調整方案,湖南第二檔每千瓦時加價5分,第三檔每千瓦時加價3毛。


居民用水,上海時隔十年多區上調水價,廣州也是時隔12年計劃上調水價,平均供水價格漲價幅度接近34%,從23年以來,鹹陽、蕪湖、南充、贛州、曲靖的水價上漲幅度在10%-50%不等。



從去年開始,統計局的發布的CPI數據就一直在0%附近徘徊。我們都知道,在宏觀經濟層面通縮有時候會比通脹更可怕。物價不漲,企業利潤降低,就業人群就會被降薪、被優化,大家預期差了,更不願意買東西,生産出來的産品更賣不出好的價格,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維持一定的通脹是央行重要目标之一。

如果大家認真研究一下日本這輪經濟的複蘇就會發現,日本經濟陷入通縮時代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和後來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以及日本本土經濟學家開出的藥方都是,央行應該主動去制造通脹預期,然後通過拼命放水,一直放到大家改變通縮預期開始花錢為止。

這個方法聽起來很不靠譜,其實無論是2008年美國經濟危機,2020年的新冠危機,還是歐洲的債務危機,用的都是這一招。

這個大招執行起來并不複雜,就看央媽對這一政策的堅決程度。目前看,我們确實正在走這一步。

為了扭轉通縮預期,國家早在去年5月的時候就給市場定調“通縮當前不存在 下階段也不會出現”;央行也不斷強調促進物價溫和回升。

同時,央媽也不斷的投放貨币,目前我們的M2已經突破了300萬億,還在繼續飙升。

盡管如此,老百姓的消費似乎欲望并沒有增加。

123.jpg

說白了,還是通脹的預期不夠強烈。畢竟商品消費的主動權都掌握在普通百姓手上,我們不太可能因為國家一句話,一個簡單的定調就能讓我們去敞開手的花。

市場化的商品很難漲價,國家沒辦法讓你多買一件衣服,多去吃一頓大餐,但是我們還有很多的公共産品的定價權掌握在國家手上,比如水電燃氣,教育、公共交通,醫療等等,這些都是剛需産品,普通消費者是沒有議價空間的,隻能被動接受,就算國家漲價,水總要用吧,電也不可能少吧,出門你不可能總是去坐普通火車或者越來越少的綠皮火車吧。


尤其是水電燃氣漲價,還會帶動工業産品漲價,這個鍊條一定會傳導到每個人的錢袋子裡面。

所以,既然需求端不行,就從供給端主動提價,通過“人造通脹”來逆轉目前的預期,由此來促進市場回暖。大家都開始消費,企業就有了利潤,就會擴大生産,就會多發工資,大家也就更加願意消費。

當然,公共産品漲價的背後還有一個解釋,那就是“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了”,目前就是一個“房價落,萬物升”的時期。

暴哥今天燒到39度就不展開說了,大家可以去簡單看看一季度的房地産數據和各個城市的賣地收入,就明白了。

最後,你覺得下一個漲價的公共産品會是什麼?地鐵,醫療、還是教育?

哦,對了,大學學費去年9月份就已經調整了一波。

微信掃碼 > 右上角點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