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比亞迪宣布多款熱銷車型實行“一口價”政策并開啟新一輪讓利,國内新能源車市場的“價格戰”再次升溫。花旗最新報告指出,降價措施已在短期内有效提升終端客流,部分經銷商門店在周末期間客流激增30%至40%。這一趨勢不僅将加快傳統燃油車市場份額的萎縮,也在倒逼智能化配置從“選裝”走向“标配”,激光雷達企業如禾賽科技(HSAI.US)正迎來出貨高确定性的增長周期。
價格下探的背後,是新能源車智能化競争的提速。比亞迪此次重點推動搭載激光雷達的高階智駕車型,間接帶動激光雷達從中高端車型向更廣泛市場滲透。花旗預計,20萬元以下純電及插混車型在2025至2026年将保持年均30%以上的銷量增長,而這些主力車型正是禾賽激光雷達近年來加速進入的定點平台。理想、小米等品牌的标配背書,意味着禾賽不僅在頭部車企中獲得技術認可,更通過量産能力完成商業閉環。
相比仍處于技術驗證階段的同行,禾賽憑借自産芯片與自動化産線所構建的“盈利飛輪”,已經率先實現Non-GAAP季度盈利。随着行業智能配置需求擴大、國家政策對AEB等主動安全功能的強制要求落地,激光雷達将在未來兩年成為新能源車“安全感知”的标配件。此輪由價格戰帶來的市場出清,或将使具備盈利能力和放量基礎的玩家脫穎而出。禾賽,正處于這場智能化變革的收獲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