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中央援建香港竹篙灣永久性社區隔離設施關閉,完成其2年7個月的抗疫使命。該設施先後共有27萬人次入住,高峰時曾接收大約8000人。
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作為主禮嘉賓出席并緻辭。他表示,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為感染者提供了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在照顧老人與小孩的感染者中作出了貢獻。另外,在香港的幾場重要選舉中,設施也成為其中一個投票站,保障了感染者的選舉權。他在緻辭中特别感謝了中國建築國際集團為香港抗疫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建設團隊不僅在建設期專業盡責,在交付之後的維修保養期盡心盡力、快速響應,為隔離設施的順暢運作保駕護航。
三載抗疫 四戰香江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香港暴發以來,受中央信任和特區政府託付,在中建集團、中海集團的指導支持下,中國建築國際集團勇擔企業責任,在香港承建一系列抗疫項目,獲得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2020年初,公司在香港柴灣鯉魚門度假村新建了香港首個規模最大的新冠肺炎防疫專用隔離項目——鯉魚門緊急防疫隔離中心。這是香港首次運用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建造的工程。
同年5月,公司再次承建竹篙灣臨時隔離中心,為香港增加700個防疫單位和1400張床位。
2020年,第三、四波疫情肆虐香港,全港醫治承載力幾近飽和,特區政府請求中央政府支持。在中央支持香港三大抗疫項目中,中國建築國際負責兩項重要工程:香港臨時醫院(交付後定名為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是全球首家全MiC負壓隔離病房傳染病醫院,曆時120天設計建造,提供816張負壓隔離病床,使香港公立醫院一線負壓病床數增加75%;社區治療設施項目是内地及港澳第一間高标準負壓智能方艙醫院,提供病床數量952張,包括160張負壓隔離病床。
2022年,香港第五波疫情暴發。不到1個月時間内,公司交付6處中央援港臨時性社區隔離設施,提供2萬馀張床位。時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用不到1個月完成了6個設施的建設,規模之大、速度之快堪稱香港建築界創舉,必将載入史冊。”此外,同期開工建設的2處中央援港永久性社區隔離設施,用時4個月圓滿交付,再為香港增加2萬餘張床位。
科技賦能 智慧建造
三年間,公司屢次“臨危受命”,快速建成各類防疫設施工程,成為香港抗疫“最值得信賴的夥伴”。這背後,不僅依靠所有員工的奮力拼搏,還離不開建築科技的力量。
在設計建造過程中,公司採用基于DfMA工藝的模塊化設計理念,綜合運用MiC、預制鋼結構、預制混凝土結構、預制機電模塊等工業化生産方式。所有單元闆塊的尺寸和重量都經過精心設計計算,通過工廠預制實現現場快速安裝。高預制率大幅縮短了項目工期、提高質量,還減少建築垃圾和資源消耗,樹立了模塊化設計、綠色建造、智慧建造、工業化建造、高效率建造和國際化建造的行業标杆。
此外,公司充分應用了BIM、VR、AR、MES、IoT、3D激光掃描、信息化可視平台及C-SMART智能工地系統等智能建造技術,實現項目全周期智能管理,建立起施工項目互聯協同、智能生産、科學管理的數字生态圈。
疫情期間,中國建築國際不負重託、不辱使命,為香港築起堅強的防疫後盾。如今,香港正全面複常,公司将繼續深入參與香港建設,努力為香港社會發展、香港市民幸福生活作出新貢獻。
責編:陳佩瑤,張宇帆
校對:趙亞楠
審核:陳誠,裴培
歡迎轉載并請注明來源!
内容來源:3311辦公室,中建香港
媒體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香港政府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