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 (10月13日) 美股大升,道指、标指和納指分别上升2.83%、2.60%和2.23%,帶動港股周五造好,恒指開報16,671點,升幅超過1.72%;開市約半小時已高見16,867點,升幅超過2.90%,較上述美股最大升幅的道指為2.83%還要高。
其後恒指升勢未止,下午開市不足45分鐘高見17,028點,最多升近640點,升幅超過3.90%。不過17,000點水平阻力大,及後升幅不斷收窄,收市前不足10分鐘低見16,535點,最終收報16,587點,近乎全日低位,上升198點,升幅銳減至約1.20%,究其原因相信與當時人民币走勢偏軟有關。
美國加息周期依然漫長
美元兌人民币 (在岸價) 于香港時間上周五下午1:43處于7.1650水平;但至港股收市時已在7.1800之上,截至當晚未到10:00更進一步突破7.1900,為2008年2月水平,事隔超過十四年半低水平。
上周四晚上8:30美國公布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CPI),為8.2%,較8月的8.3%為低,連續三個月降溫,是今年3月以來最低,看來于6月、7月和9月聯儲局三度加息3/4厘後,壓抑通脹稍見成效。
然而,9月的8.2%仍高于預期的8.1%,又與目标通脹2.0%相比,差距仍達6.2%,故不排除美國加息周期依然漫長。
英國财政政策變量仍多
香港時間截至10月14日晚上11:25,市場預期11月加息3/4厘的機率已達99.2%,至于12月加息3/4厘的也由一周前僅22.0%,躍升至71.2%。
短期環球經濟形勢不确定性仍高,同日英國财相關浩霆宣布辭任,相信與建議被視為50年來英國最激進減稅方案關系密切;英倫銀行緊急買債措施亦于當日結束;另有報導指英國新政府正在研究放棄減稅方案中部分内容,并拟将當地的公司稅由19%提高至25%,這跟早前有意推出的減稅方案為相反路徑。雖然如此,加稅看來較減稅的财政政策更獲市場支持。
美國四大銀行季績欠佳
美元兌英鎊稍見回落至0.9000以下,但實則英鎊已貶值至1985年初水平,接近38年低。值得留意自1975年初以來,除了1985年2月彙率處于0.9200之上,來到今年9月才見再度突破,高見0.9630;10月暫時高位則在0.9154,較現時的0.8950水平,英鎊隻是輕微回升不足2.28%,實則英鎊處于接近48年來低水平,顯然短期難以扭轉現時弱勢。
此外,上周五美國四家大型銀行公布2022年第三季業績,淨利潤均錄得減少,摩根大通 (JPM.US)、花旗集團 (C.US)、摩根士丹利 (MS.US) 和富國銀行 (WFC.US) 分别減少16.69%、25.47%、28.52%和35.25%,當晚美國偏軟。
道指、标指和納指分别下跌1.34%、2.37%和3.08%,其中納指已将周四升幅全然消化,周五已見「跌凸」,收報10,321點,創2020年7月6日以來最低,相隔超過兩年零三個月。
當晚港股夜期亦見偏軟,下跌205點,收報16,395點,亦較10月13日收報16,404點,亦見周五升幅全然消化後「跌凸」,若撇除2011年10月6日收報16,257點,則為2009年5月6日以來最低,留意恒指若連續兩個交易日收低于16,600點,要有本月下試16,200至16,000點的心理準備。反之見恒指回升,則留意10天線在17,200點附近,視為本月餘下日子的阻力位。
筆者确認本人及其有聯系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内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内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并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作者:聶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