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港股破位下跌,有點擊穿人們信心底線。本來上周凄凄慘慘,以為這周多少會有點反彈,沒想到今天又是大跌。
這樣的跌法,不知道要什麼時候見底了。
目前恒生指數的點位,已經逼近兩個曆史大底。一個是今年3月份俄烏沖突爆發、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制裁所帶來的全球避險情緒。3月15日,恒生指數跌幅5.72%,當天最低點位下探到18235點。
另一個大底是2016年2月12日,恒生指數最低點18278點。當時香港社會經曆了2014年下半年的折騰,疊加2015年南下資金吹起泡沫,最終伴随着A股市場發生股災,2016年初美聯儲宣布加息,鐵幕落下。
當下這一輪港股大跌,首先是基本面因素走弱。中期業績已經差到無眼看,除了少部分資源股,以及與新能源和光伏相關産業的股票業績暴靓之外,其它行業都是一片虧損。尤其是港股市場半壁天下的内房股,幾乎是全軍覆沒的節奏。
從新近公布的8月份經濟數據來看,内地房地産市場收縮的态勢仍然未能扭轉,三季度業績依然是堪憂的。
其次是全球宏觀收緊。今年開始美聯儲已經連續加息3次,與此前2016-2019那一輪加息周期不同,這次每次都加息75個基點,而上一次每次加25個基點。所以此次收水的力度非常大。
美元指數素來是全球金融市場枯榮的指标。有不少分析人士把美元指數在100點以上繼續上行叫做“死亡行軍”——即美元指數蹭蹭上竄,全球金融市場哀鴻遍野。
目前持續的加息行為已經把美元指數推上了110的高位,而且還沒有回落的迹象。此次8月美國CPI爆表繼續推高了加息預期,有分析家認為目前的市場已經price-in了加息預期,就算未來美聯儲繼續加息隻能說明利空落地。筆者并不這樣看。
目前的通脹并不是需求拉動,也就是說貨币超發所導緻的,而是供給收縮所緻。而導緻供給收縮的因素,并不是經濟因素,而是政治因素,甚至說是戰争因素。作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秋天豐收在即,除了因戰争而荒廢的農田之外,那些還在正常播種收割的糧食産品,也因為航運阻斷而無法運出。近期烏克蘭不得不與羅馬尼亞簽訂陸上火車運輸的協議——但這個成本要比海運高得多。
也正是因為供給阻斷,造成了全球經濟一幅奇特的圖景。西歐缺少能源,人們節衣縮食,即将度過一個寒冷的冬天,然而俄羅斯的油氣卻賣不出去,隻能在油田的上空一把火燒掉。油價自然是下跌的,不是因為沒有需求,而是“需求們”甯可自己凍死也不買你的油。
當然,正如通脹是蕭條的回光,緊縮通脹而來的是通縮。未來制約港股市場的第三個因素就是全球經濟進一步下調的預期。
盡管IMF等算命機構一再下調對全球經濟包括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但結果出來的時候還“IMF們”還是發現自己太樂觀了。4季度仍然并不樂觀。
這些分析,是否意味着港股就沒得玩了呢?
當然不是。機會在短線之中。
熟悉港股的朋友們都知道,港股市場每年都會有一個像模像樣的大跌。這個規律隻在2017年被打破,其餘年份概無例外。這就意味着,每當大跌之後,都會出現局部反彈的機會。把握超跌反彈的機會,配合一定程度的選股,還是能夠做到跑赢大盤以及跑赢多數投資者的。
下面就說一個闆塊,“中字頭”基建。
眼下9月行将過半,而此前國常會多次提到的财政政策發力的表述。這将對基建闆塊構成一定的政策利好支撐。因此,“中字頭”的基建類股票,值得關注。
像中國中鐵在上周五發布公告,稱近期中标38項重大工程,中标價合計約人民币911.78億元,約占公司中國會計準則下2021年營業收入的8.52%。這些項目多與東南亞市場以及“一帶一路”國家相關。
此外,中鐵公司在傳統業務之外,積極拓展新業務,水利水電/機場工程等“第二曲線”業務經營提升顯著,截至2022H1末公司未完合同額51166.6億元較去年末增長12.57%,是2021年收入的4.7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