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作為油氣勘探開發的主力軍,常被統稱作“三桶油”,在中國能源産業版圖中作用舉足輕重。“三桶油”也是進入全球500強榜單的超大型企業,其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近年來穩居全球500強前十位,一舉一動備受海内外關注。
近日,中國國家能源局印發《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為能源工作“劃重點”,強調在能源保供穩價的同時,深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作為能源供應“國家隊”,“三桶油”将如何向“綠”轉?
#01 布局新能源,拓展氫能、風電
在“雙碳”目标指引下,中國引導傳統能源有序轉型。“三桶油”也在新能源領域穩步推進。
作為一種來源多樣、終端零排、用途廣泛的二次能源,氫能備受青睐。
中國石化有關負責人介紹,錨定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目标,中國石化正積極布局氫産業鍊發展。今年2月,全球最大綠氫耦合煤化工項目——内蒙古鄂爾多斯市風光融合綠氫示範項目正式啟動。
此外,中國石化新疆庫車2萬噸/年綠氫示範工程氫工廠主體也已建成,預計年内投産。“我們還在推動綠氫技術攻關,比如在制氫環節實現了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水制氫技術的突破,首套自主研發兆瓦級PEM電解水制氫裝置在燕山石化投産。
“基于‘替碳、減碳、用碳、埋碳’思路,我們提出發展‘碳循環經濟’。大力發展‘天然氣+’清潔能源,積極打造‘氫能+’零碳燃料産業鍊,推動油氣資源和風光熱電氫新能源融合發展。”
綠氫生産項目落成,輸氫管道也在加速建設。
工人在“深海一号”平台進行焊接作業
再将目光放至海域。如今,海上風電正成為能源企業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方向。中國海油有關負責人介紹,圍繞綠色低碳發展目标,公司正穩妥有序推進海上風電業務,擇優發展陸上風光。
“國内首個深遠海浮式風電平台‘海油觀瀾号’已抵達海南文昌海域作業區,這是全球首座水深超100米、離岸距離超100公裡的‘雙百’海上風電項目,标志着我國深遠海風電關鍵技術取得重大進展,也意味着我國風電開發從淺海走向了深遠海。”該負責人說,“海油觀瀾号”項目有望于今年投産,投産後年發電量可達2200萬千瓦時,約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2萬噸。
“中國海油将積極發展新能源,每年資本開支的5%至10%将用于海上風電,以保持與全球同步的能源轉型的步伐。”中國海油首席财務官謝尉志日前公開表示。
#02 技術創新助力減碳
技術創新是能源産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此次指導意見提出,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增強能源産業競争新優勢。
實力雄厚的“三桶油”,在技術創新上加大投入,一批高科技能源項目加速落地。
看陸上——去年8月,國内最大的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全産業鍊示範基地、國内首個百萬噸級CCUS項目——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項目正式注氣運行,标志着中國CCUS産業開始進入成熟商業化運營。
中國石化有關負責人介紹,CCUS是化石能源低碳高效開發的新興技術,即把生産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捕集提純,繼而投入新的生産過程進行再利用和封存。
“該項目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00萬噸,相當于植樹近900萬棵,對搭建‘人工碳循環’模式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項目将為國内大規模開展CCUS項目建設提供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和技術數據,進而助力‘雙碳’目标實現。”
看深海——在海南島東海領域,一座明黃色的“鋼鐵城堡”鑲嵌其中——這是中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産儲油平台“深海一号”。4月10日,中國海油宣布“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氣田完成遠程遙控生産改造與調試工作,具備在台風期間保持連續安全穩定生産能力,成為世界首個擁有遙控生産能力的超大型深水半潛式生産儲油平台。
“作為國内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産商,中國海油從淺海走向深海,已經建成多個深海油氣開發項目。公司不斷向關鍵核心技術發起攻關,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帶動全産業鍊創新升級。”
借由數字化技術,來自深海的油氣資源也能實現智能化開采。
中國海油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已建成目前國内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海上無人平台——恩平10-2平台,投産後将具備遠程遙控測井、壓井和恢複生産的能力。
“今年中國海油計劃投産9個新項目,包括中國海域的渤中19-6凝析氣田I期開發項目、陸豐12-3油田開發項目以及海外的巴西Mero2項目、圭亞那Payara項目等。”中國海油有關負責人說,“我們将繼續實施‘油氣增儲上産、科技自主創新、綠色低碳轉型’三大工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03 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
中國既是能源生産大國,也是能源消費大國。“三桶油”綠色低碳轉型,對能源保供有何影響?
保供穩價是基礎,正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确保能源安全
有關專家分析,技術創新本身既有利于新能源發展,也有利于傳統能源增效。
3月26日,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智慧指揮中心,大屏幕上,原油産量數據不斷上升,觸達25億噸時,現場爆發出一陣掌聲和歡呼聲——截至當日,中國陸上最大油田大慶油田累計生産原油突破25億噸,占全國陸上原油總産量的36%。
油、氣,好似經濟社會運轉的“潤滑劑”“加速泵”。
4月10日,中國石化對外宣布:國内首條“西氫東送”輸氫管道示範工程被納入國家能源局印發的《石油天然氣“全國一張網”建設實施方案》。該管道建成後,能把在内蒙古乃至中國西部、由風光等可再生能源制成的綠色氫氣,運送至東部等市場需求旺盛的區域,以緩解國内綠氫供需錯配的問題。
“海油觀瀾号”準備起航
2022年,中國圍繞老油田硬穩産、新油田快突破、海域快上産,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力度,原油産量達2.04億噸——這是時隔6年,中國原油年産量重回2億噸。在天然氣領域,通過加大新氣田勘探開發力度、坐穩常規天然氣主體地位、推動非常規氣快速上産,去年天然氣産量約2200億立方米,年增産量連續6年超百億立方米。
此次指導意見提出,加強國内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産,力争在陸地深層、深水、頁岩油氣勘探開發、CCUS促進原油綠色低碳開發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今年,我們将緊緊圍繞滿足我國油氣核心需求、把能源飯碗端在自己手裡的要求,強化國内高效勘探和效益開發,高質量完成油氣儲量和産量目标。
一方面,持續推進高效勘探,圍繞海相碳酸鹽岩、岩性地層、火山岩、沖斷構造帶、新區新領域、頁岩油氣等6大領域,強化風險勘探和甩開勘探,努力尋找大發現、大突破;
另一方面,組織好塔裡木富滿等4個億噸級石油規模儲量區、四川川中古隆起北斜坡等5個千億立方米級天然氣規模儲量區集中勘探。
中國海油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集團将着眼高質量能源供給,全力推進增儲上産攻堅工程,完成好全年增儲上産及能源保供任務。聚焦深水、深層、岩性、潛山等重點領域,确保公司儲量替代率保持在130%以上、儲采比保持在10以上;
錨定國内油氣增産目标,推進“14+2”油氣開發項目如期建成投産,全年新建産能預計800萬噸以上。同時,持續優化油氣資源引進渠道,全年預計引進LNG近3000萬噸,實現原油貿易近1.1億噸,多措并舉加大國内油氣供應力度,确保能源安全。
文字來源:人民日報
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