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甯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甯電入湘”工程)投産送電,這是我國首條獲批的以輸送“沙戈荒”風電光伏大基地新能源為主的特高壓輸電通道,也是我國今年投産送電的第三條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我國能源投資加速“向綠向新”聚集。近期一批重大項目有力推進,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正酣。業内人士認為,下半年能源投資将繼續保持良好勢頭,新能源、特高壓等建設提速的同時,智能電網、新型儲能、綠氫等賽道具備較大增長潛力。
近20個足球場大小的廠區内塔架林立、線網交織,電流聲作響,近兩層樓高的高端和低端換流變壓器依次排開……位于湖南省衡南縣的“甯電入湘”工程±800千伏衡陽換流站裡,跨越1616千米的特高壓線路在此“落腳”。
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朱軍飛介紹說,作為一條能源跨區域調配的“綠色動脈”,“甯電入湘”工程總投資281億元,配套電源裝機容量1764萬千瓦,其中新能源1300萬千瓦,包括風電400萬千瓦、光伏發電9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占比超70%,創下同類工程新高,也讓湖南電網“含綠量”不斷提升。
據了解,“甯電入湘”工程整體投産後,額定最大送電能力達到800萬千瓦,每年可向湖南輸送電量超360億千瓦時,約滿足湖南1/6用電需求。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大力發展海上風電,統籌就地消納和外送通道建設”,為我國能源發展指明了方向。
據國家能源局監測,今年上半年,我國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保持良好勢頭,全國在建和年内計劃開工的能源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超過1.5萬億元,同比增長21.6%,新增能源投資不斷“向綠向新”聚集。
其中,新能源發電投資保持快速增長。廣西、新疆陸上風電完成投資額較去年同期實現翻番,廣東、福建、上海海上風電投資集中釋放。集中式光伏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24.5%,分布式光伏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超70%。光熱發電完成投資額較去年同期接近翻番。
“下半年能源投資将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圍繞能源安全保供與綠色低碳轉型統籌推進。”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風電、光伏為主體的新能源電源建設将繼續提速,綠色能源的規模化開發與傳統能源的清潔化轉型将協同深化。
在大西北,我國首個“沙戈荒”大基地外送通道項目——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計劃于今年12月實現除光熱外全部機組投産發電。
在東部,全國首個低于煤炭标杆電價的競争性配置海上風電項目——三峽集團上海金山海上風電場一期項目全部吊裝完成,為年内全容量并網發電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能源要送得出、用得好,能源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必須跟得上。從兩大電網公司的計劃來看,今年電網投資有望創曆史新高,以西南地區、沙戈荒地區等清潔能源基地為起點建設特高壓工程正成為重要趨勢。
一條條特高壓工程的建設投産,不僅能促進清潔能源大範圍優化配置,也可有力帶動上下遊産業發展和投資增長。
記者在衡陽換流站采訪了解到,雙極高端換流變壓器、高壓并聯電容器、交流支柱絕緣子、低壓電纜等多種産品來自衡長株潭特高壓輸變電裝備産業集群,工程和産業實現“雙向賦能”。
國網湖南建設公司衡陽換流站業主項目部副經理王然豐說,“甯電入湘”工程采用大量新裝備、新技術、新工藝,對電力裝備、工程機械、建設施工等上下遊産業形成強大拉動作用。
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具有重要調節作用的儲能、氫能等也是關鍵一環,相關投資加快釋放。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氫能重點項目投資額實現翻番,吉林省多個在建綠氫項目加快推進。充換電基礎設施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近70%。新型儲能、源網荷儲一體化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均超過30%。
在孫傳旺看來,因能緩解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并網帶來的“不穩定、難消納”等問題,智能電網、新型儲能、綠氫等賽道具備較大增長潛力。預計下半年對現有電網的智能化升級、新型儲能等調峰電源的布局将保持穩步增長,特高壓等跨區輸電通道的建設将繼續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