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首頁
财經
觀察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公司
周報
動态
推薦
首頁 > ESG

世界環境日 | 地球:我也是有“底線”的

來源:真灼财經 時間:2023-06-05 19:36:22

字号

你相信地球能夠無限制地滿足人類的需求嗎?

 

世界環境日自1973年以來于每年6月5日舉辦,今年世界環境日全球主題#塑戰速決#運動呼籲全球為抗擊塑料污染制定解決方案。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最新報告《切斷根源:全世界如何終結塑料污染,創造循環經濟》再次強調:塑料的生産過程消耗大量能源,是氣候危機的重大驅動因素。我們面臨着日益嚴峻的污染問題、氣候變化、能源耗竭和生物多樣性破壞等挑戰。

 

這些研究和現實不禁讓人開始懷疑,我們對地球的掠奪是否已經達到了它的極限。我們是否正在對大自然的饋贈揮霍無度,甚至,是否頭懸巨大的倒計時裝置,還對此毫不知情?

 

這并不是僅存在于科幻電影中的問題。事實上,人類正在對地球生态體系施加前所未有的壓力,突破“地球家園的防護欄”。如果我們不采取行動,地球将無法繼續承受人類生存于發展帶來的沖擊。

 

何為“地球界限”?

 

Planetary boundaries,結合語境在不同語境中常譯為地球臨界點、地球邊界、地球界限,以及“地球紅線”等。

 

2009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斯德哥爾摩複原力中心(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前中心主任Johan Rockström帶領國際知名科學家團隊,提出九項關鍵的環境界限 ,用于界定“安全空間”,即人類活動的合理範圍的邊界值。

 

人類可在界限以内繼續發展和繁衍後代,但假若這些環境指标超越界限,将增加大規模突發或不可逆轉的環境變化風險。

 

從那時起,地球界限理論在科學界、政策制定者和環境倡議者間引起極大回響,并得到聯合國和國際科學界的支持。而Netflix于2021年發布的紀錄片《地球臨界點》(Breaking Boundaries:The Science of Our Planet),便是講述了Rockström團隊提出地球界限的科學之旅。

 

 微信圖片_20230605193747.png

圖丨Netflix《地球臨界點》

 

#

九大地球界限

 

1、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


2、生物圈完整性(biosphere integrity),例如生物多樣性喪失、物種滅絕


3、臭氧耗竭(stratospheric ozone depletion)


4、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


5、氮磷循環(biogeochemical flows)


6、土地利用(land-system change),例如森林砍伐


7、淡水消耗(freshwater change)


8、氣溶膠負荷(atmospheric aerosol loading),例如空氣污染,影響氣候變遷和健康


9、化學污染(novel entities),例如有機污染物、放射物質和塑料微粒

 

據科學家們的研究顯示:在9個地球界限值裡,截止目前已經有6個變量超出了臨界值(也可以說是11個中的7個,因為生物圈完整性和淡水資源消耗各有兩個指标):分别是氣候變遷、土地利用、氮磷循環、生物多樣性喪失、淡水消耗以及化學污染。

 

微信圖片_20230605193804.png

紅色:已超出界限;灰色:界限未量化;白色:未超出界限

圖丨Azote for 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

 

如今,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已經遠遠超越了350ppm的界限,而且仍在上升當中,将我們推向更炎熱、更幹燥且更為惡劣的氣候。

 

内含氮、磷的合成肥料正不斷進入地球土壤,程度已經是安全劑量的兩倍以上。在土地利用方面,目前隻有62%仍然是森林,而且面積依舊持續縮小,大幅降低地球的碳封存能力。

 

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規模相當嚴重,物種滅絕速度至少比安全界限快上十倍。自從1970年以來,世界上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栖類和魚類的數量已經減少一半。

 

其中,氣候變遷和生物圈完整性是其中最核心的地球界限,這兩個限度各自都足以讓地球系統徹底改變,不管是使之永續或是徹底崩壞。這些邊界正是一道道強而有力的訴狀,控訴着人類至今所追求的全球經濟發展路徑。

 

數十億人仍遠遠無法滿足最基本的需求,但我們卻已進入全球生态的危險禁區。在這樣的危機之下,守住每一道防線尤為迫切。

 

包括塑料在内的化學品污染

已突破地球邊界

 

随着更多的環境科學研究數據出現,2022年最新發表于《環境科學及技術》期刊的研究指出,包括塑料在内的其他化學污染物已經超出地球界限。

 

化學污染混合物遍布地球,全球市場上有大約35萬種不同類型的人造化學品,其中包括塑料、殺蟲劑、工業化學品、消費品中的化學品、抗生素和其他藥品。這些都是人類活動創造的全新物質,對地球系統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未知的。

 

 微信圖片_20230605194305.png

圖丨化學品污染河流

 

一位參與研究的學者Bethanie Carney Almroth直言:“這些污染物在環境中出現的速度,遠遠超過政府評估全球和區域風險的能力,更不用說控制任何潛在問題了。”

 

自1950年以來,化學品的産量暴增50倍,預計到2050年将再增長兩倍;2017年,全球有920億噸材料被提取以作為化學品原料,預計到2060年将達到1900億噸。

 

而塑料作為主要的化學污染源,其生産和塑料垃圾的數量在全球範圍内都非常龐大。2000年至2015年,全球塑料産量增長了79%。預計到2050年,塑料的累計産量将增加兩倍,達330億噸。

 

研究人員稱,化學品和塑料對地球健康産生負面影響的方式有很多,從開采、精煉提取原材料、生産制造到廢棄物管理。同時每年有數百萬噸化學物釋放到環境之中,這些污染物能夠從北極到南極洲的全球範圍内發現,而且可能具有極高的污染持久性。

 

 微信圖片_20230605193830.png

圖丨pixabay 塑料污染

 

例如在地球上最偏遠的地方:在北冰洋驗出機磷酸酯;在珠穆朗瑪峰的頂峰、深海裡發現微塑料顆粒等。

 

更令人擔憂的是,地球上塑料的總質量現在已經超過了所有現存哺乳動物的總質量,而且大約80%曾經生産的所有塑料制品仍然滞留在環境中。因為塑料中含有超過1萬種化學物質,它們在環境中降解時還會産生新的物質組合——以及前所未有的環境危害。

 

解決方案:

如何修複“化學污染”的地球界限?

 

#

轉向循環經濟,加大塑料治理

 

盡管許多國家已經為減少塑料污染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向環境釋放的塑料數量仍在增加。斯德哥爾摩複原力中心的研究助理、論文共同作者Patricia Villarrubia-Gómez表示:“社會生産新化學品并将其釋放到環境中的速度,與保持在人類安全運作的速度不一緻。”

 

研究人員亦提出緩解化學品污染的方向。Gómez提醒:“轉向循環經濟非常重要。這意味着我們需要改變材料和産品的設計,使其可以被重複使用而不是被浪費,設計可回收的化學品和産品,并更好地篩選化學品,以确保它們在地球系統中的整個影響途徑都是安全和可持續的。”

 

越來越多的學者也呼籲采取國際行動解決化學品和塑料問題,包括建立一個類似于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全球化學污染科學機構。就像對付溫室氣體排放的1.5℃目标一樣,未來需要對化學品的生産和排放設定固定的上限。我們也迫切需要更好的塑料風險管理和監測,開發安全,無毒和兼容的流程來管理和回收塑料,以減少有害塑料污染物的産生和排放。

 

#

尊重地球極限,減少塑料使用

 

2023年,關注國際塑料污染問題的國際機構Break Free From Plastic在新減塑叙事框架中提出了新的叙事手段,強調了地球界限的重要性:我們需要在地球界限内制定可持續的塑料生産和使用預算,關注我們和地球能承受多少塑料的問題。

 

BFFP呼籲我們重新審視塑料的基本用途,将“我們如何适應塑料?”這一思考方式轉變為“我們能負擔得起多少塑料,既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又能在地球界限内使用?”的思考方式。

 

留在地球界限内的安全空間是未來數十年中最巨大的挑戰之一,為了維護地球生态系統的健康和人類福祉,我們需要實現到2050年之前塑料産量減少75%的目标,讓化學污染重回地球界限的安全範圍内。


微信圖片_20230605193847.png

 

我們必須認識到減少塑料污染的緊迫性,因為未來地球的承受力将取決于我們能否成功地減少塑料的使用和生産,并改變我們對塑料消費和生産的方式。

 

#

推動建立重複使用模式,減塑生活我參與

 

減少和控制塑料的使用量,為人類修複地球赢得更多戰略時間,需要每個利益攸關方共同認識到源頭減量(reduce)和建立可重複使用模式(reuse)的重要性,并集各方努力才能達成。

 

綜合參考ISO、歐盟包裝及廢棄物指南等的定義,可持續包裝聯盟(SPC)對“可重複使用包裝”定義如下:可重複使用包裝是允許企業或消費者将相同類型的産品放回原始包裝的包裝,其設計以可退回和/或可再罐裝為目的,不含有害化學物質,并且在一個能夠保障重複使用的系統中,達到最少重複使用次數。

 

從企業端來說,要建立起一個科學、合理、可持續的強大重複使用模式,尚需要更多投入和探索,但對于押金制、重複罐裝的相關成功案例在全球已不少見。

 

從消費者角度來說,反思現代消費文化,拒絕過度非必要的包裝、更重視商品和食物本身的品質,也可能為個人生活增加時間和經濟成本。我們今天來讨論這些,并非為了批評和指責,而是期待通過一種更開放的對話方式,打開思路、頭腦風暴,盡可能拓展我們對于可持續生活的視野跟想象。或許,以下角度可以幫助到你。

 

在有選擇的情況下,盡量選擇支持采用“可重複使用”模式的消費方式;


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和浪費,拒絕為“過度包裝”買單,積極地表達綠色心願,行使綠色消費權;


嘗試從個人角度踐行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并不放棄跟身邊的人讨論它。


來源:擺脫塑縛

 




微信掃碼 > 右上角點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