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指新一年表現不堪入目,連跌多天,占比在恒指科指很重的ATMXJ之前陸續下跌,小米算是比較穩,但都隻是最後一個倒下。幸好,還有不少個股跑嬴大市,新一年率先迎來好表現。中集集團 (02039.HK)就是其中之一,股價于去年12月中旬開始站穩200天線上方,上星期更開始向上突破,技術上已明顯轉勢。
中集集團是全球集裝箱産業龍頭,全球市占率過往一直保持在40%至50%,龍頭地位穩固。公司業務多元化,産業集群涵蓋貨櫃、道路運輸車輛、能源化工及食品裝備、海洋工程、重型卡車、物流服務、空港設備等,提供高質量與可信賴的裝備與服務。
去年10月,集團發布了第三季度的業績報告,表現強差人意。2023年1–9月,集團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币951.24億元,同比下降12.8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及其他權益持有者的淨利潤為人民币4.96億元,同比下降84.10%。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去年全球商品貿易增速維持低位影響,集運市場呈現周期性調整,新箱市場整體處于自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以緻集團的前三季度集裝箱制造業務産銷量表現不振。
然而,發布業績後,集團股價卻節節上升,似乎有點利空盡出,谷底反彈的意味。而事實上,2024年業績确實有走出低谷的迹象。根據世貿組織預測顯示,2023年全球商品貿易增長率為0.8%,但仍期望2024年有更強勁的貿易增長,預計增速将達3.3%,集裝箱制造業有望在2024年向常态方向恢複。中集集團董秘吳三強亦指出,三季度整個行業銷量也在逐步上行,當前市場正逐步走出2021年相對過剩帶來的影響,預計2024年行業有望進一步走向常态化,相信2024年會比2023年更好。
此外,全球集裝箱幹箱保有量超過4500萬TEU,按照集裝箱10-15年的更新周期計算,行業有望在2024-2029 年迎來更新周期,更新需求的釋放将為行業需求提供有力支撐。而且,按照集裝箱行業曆史規律,集裝箱産量低點之後的一年都會出現反彈。截至2023年6月底,全球集裝箱産量為85萬TEU,為近十年較低位。故此,2024年更新及新增需求使得新箱銷量有望朝常态恢複,作為龍頭的中集集團有望受惠。
除了集裝箱行業有望回暖外,中集最近的股價上漲還受到消息面上的帶動。早前,中集集團旗下的中集來福士成功交付了首艘7000車位汽車運輸船,該船被命名為「BYD EXPLORER NO.1」,由船東租給比亞迪,是中國新能源汽車(NEV)制造商船隊中的第一艘船。
雖然這隻不過是首艘7000車位汽車運輸船,但這消息卻标示着中集集團在專用汽車運輸船領域的技術成熟。要知道,比亞迪近年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對海上運輸能力的需求愈來愈大。中集這次成功把首艘7000車位汽車運輸船交付給比亞迪,并成為比亞迪的首條「出海艦隊」船舶,意義重大。随着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增長,中集有望獲得更多雙燃料汽車運輸船的訂單,提升公司的業績表現,這幻想空間可不小。
總括而言,中集集團股價谷底反彈,2024年集裝箱行業有望回暖,成功交付了首艘7000車位汽車運輸船予比亞迪的消息亦充滿幻想空間,相信中集2024年業績也有望愈來愈好。因此,有興趣投資集裝箱行業的朋友,不妨多加留意中集集團。
撰文:黎家聰
利益申報:筆者執筆時沒有持有上述股份。
免責聲明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本評論并非及不應被視為邀約、招攬、邀請、建議買賣任何投資産品或投資決策之依據,亦不應被诠釋為專業意見。閱覽本文件的人士或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完全了解其風險以及有關法律、賦稅及會計觀點及所帶來的後果,并根據個人的情況決定投資是否切合個人的财政狀況及投資目标,以及能否承受有關風險,必要時應尋求适當的專業意見。本人或其有聯系者并未持有本評論所評論的上市法團的任何财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