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在阿聯酋迪拜開幕。在全球氣溫屢創新高、氣候災害日益增多的背景下,本次大會将首次對《巴黎協定》簽署以來的氣候行動進展進行“全球盤點”。
阿聯酋工業和先進技術部部長蘇爾坦·賈比爾任本次大會主席。大會将重點關注加速能源轉型、修複氣候融資、關注人民的生命和生計、以全面包容為基礎“四個轉型支柱”。除“全球盤點”外,化石燃料的未來、啟動和運行損失與損害基金等也将是本屆大會的焦點議題。
大會期間,中國代表團将在迪拜世博城藍區舉辦“中國角”系列活動。“中國角”設立開幕日、青年日、減緩日、技術和資金日、适應日、合作日、可再生能源日、數字化轉型日和企業日9個邊會主題日,并設置多個地方、行業專場。
“中國角”會場設在中國代表團辦公室的一層(B5區58棟),分為兩個會議區和一個展覽展播區。中國相關國家部委、地方政府、研究機構、産業協會、企業以及非政府組織将圍繞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綠色低碳發展、減污降碳協同、公正轉型與可持續發展、能源轉型、數字化發展、綠色金融等内容,總計将舉辦100餘場邊會活動。
歡迎國内外人士參與中國角相關活動。
(附後日程将根據情況更新)
COP28的首次“全球盤點”,到底盤什麼?自1995年首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締約方大會(COP)在柏林召開以來,COP大會已經舉行了27屆。
雖然目前氣候危機仍在加劇,2023年更是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但曆年來的COP會議仍凸顯了人類社會在意識到氣候危機後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
而在最新一屆COP會議——即将于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聯酋)迪拜召開的COP28上,全球近200個締約方将做一件新的事情:進行全球盤點。
有人将全球盤點視為對過去全球氣候行動的一次“打分”,也有人稱這是為制定下一階段氣候行動計劃作準備。全球盤點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會有全球盤點?
一切還要回到8年前。
2015年12月,全世界178個締約方在當年的巴黎COP21上通過了《巴黎協定》,對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作出了統一安排。2016年,《巴黎協定》完成簽署正式生效。
2021年11月,經過兩周的艱難談判,各締約方完成了《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談判,由此《巴黎協定》進入正式實施階段。
《巴黎協定》的長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溫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
為了達到這一目标,各締約方需要設置國家自主貢獻目标(NDC),也即根據自身經濟、社會和環境條件,自主确定的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目标和行動計劃。NDC可以說是《巴黎協定》的核心。
以中美為例。中國在2015年6月就向聯合國提交了《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确定了到2030年的自主行動目标。2020年,中國提出了新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标,即力争于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美國2015年3月首次提交了國家自主貢獻目标。今年4月,美國政府提出了新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标,即到2030年将溫室氣體排放比2005年水平降低50%-52%,并在2050年實現碳的零排放。
而為了全面檢查各締約方的進展以及這些進展對于緩解氣候危機的作用,《巴黎協定》第十四條規定,締約方應在2023年進行第一次全球盤點,此後每五年進行一次。而首次《巴黎協定》全球盤點将在今年11月底至12月上旬的迪拜COP28上完成。
“全球盤點機制由《巴黎協定》建立,通過定期評估各締約方履約進展及其經驗教訓,敦促各方不斷提高其自主貢獻,提出更具雄心的國家氣候行動計劃,以提高達成《巴黎協定》溫控目标的可能。”綠色和平中國總負責人袁瑛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UNFCCC網站解釋稱,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是各國和利益相關方了解他們在實現《巴黎協定》目标方面所取得的和未取得的進展的過程。“全球盤點就像進行貨物清點,意味着審查世界在氣候行動方面的一切情況,找出差距,并共同努力制定更好的前進路線,從而加速氣候行動。”
全球盤點“盤”什麼?
在袁瑛看來,全球盤點盤的是全球氣候行動對氣溫上升控制的影響,它不是看各國的進展,而是看所有的氣候行動整合起來對于升溫的影響。“可以說,全球盤點是體現各國氣候行動的一份‘成績單’,成績單上會有做得好的方面,也會有不足的地方。”
全球盤點從2021年的COP26就已開始,分為數據收集和準備、技術評估和審議産出三個階段,其中審議産出階段将在COP28上進行。但實際上,在COP28到來前,盤點的結果其實已經明朗。
今年9月8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發布了《巴黎協定》首次全球盤點報告——《全球盤點技術綜合報告》。報告指出,全球減排“窗口正在迅速關閉”,全球變暖的趨勢比預期的更為迅速和嚴重,總體形勢已不容樂觀。
報告将各國減排承諾與全球實際排放進行比較,發現自2016年《巴黎協定》生效以來,盡管全球在減排、采取行動适應極端氣候等方面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但到2030年,全球仍面臨203億噸至239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執行缺口。
簡言之,目前的各國減排承諾和努力還遠遠不足以應對氣候危機,世界需要更有雄心的解決方案和實際行動。
“全球盤點就是要評估《巴黎協定》各締約方的國家自主貢獻,距離實現全球溫控目标還有多大的差距。”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唐新華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唐新華進一步指出,國際社會進行氣候談判、各國提出自主貢獻目标等等,都是為了遏制全球氣候危機不斷加劇的步伐,而今年的全球盤點就是為了做出一個評判,按照當前的氣候行動,人類是否能夠實現這一目标。
一個重要的衡量标準就是《巴黎協定》設定的溫控目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此前指出,1.5℃是全球變暖的一個關鍵阈值,突破這個阈值可能會發生一些難以想象的氣候災難。
然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1月20日發布的《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指出,考慮到各國的減排計劃,到2100年,地球将面臨災難性的升溫,升溫幅度将達到2.5℃至2.9℃。即使在最樂觀的情況下,将氣溫上升控制在1.5℃以内的可能性也僅為14%。
“作為一名氣候科學家,我們知道,留給我們實現将全球升溫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英國布裡斯托大學環境研究所氣候科學副教授馬修·帕爾默(Matthew Palmer)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很顯然,國際社會目前的氣候行動沒有達到減排承諾。”
帕爾默進一步指出,科學家最擔心的是氣候變化到達一個觸發系統臨界點的地步,到了臨界點的話氣候系統恢複幾乎不再可能,“為了避免這一風險,我們必須盡快将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到淨零。”
全球盤點完之後呢?
盤點是為了更好地行動。聯合國将今年的首次全球盤點描述為“長期、認真地審視我們星球的狀況,并為未來制定更好的路線的時刻”。
COP28主席蘇爾坦·賈比爾稍早前表示,全球盤點不僅要找出全球在氣候行動上缺失的部分,也要制定新的計劃,從而使各國走上實現《巴黎協定》溫控目标的正軌。
根據9月份發布的全球盤點報告,要實現《巴黎協定》2℃尤其是1.5℃的溫控目标,國際社會需要極大地加大行動力度。
報告指出,與2019年的水平相比,到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需要減少43%左右,才有可能實現将全球變暖控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5℃範圍内的目标。
這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中的結論類似。該報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比現有政策所列的水平少28%,才能實現《巴黎協定》定下的升溫幅度控制在2℃的目标;如果要控制升溫在1.5℃以内,則須減排42%。
也因此,報告呼籲各國政府、企業和民衆共同努力,共同推動能源轉型、減少碳排放、改善氣候适應能力。其中尤為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逐步淘汰高碳排放的能源。
“全球盤點相當于重新整裝再出發,盤點完之後,各締約方需要重新制定新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标。”唐新華表示,這是《巴黎協定》生效後首次進行全球盤點,對于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具有重要的階段性意義。
具體來說,在COP28上完成的全球盤點,将為各國在2025年提交下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标提供參考。根據規定,《巴黎協定》各締約方每5年向UNFCCC秘書處提交一次新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标,而下一次的提交時間正是在2025年。
UNFCCC在其官網上解釋稱,在COP28的第一周,全球盤點高層委員會将組織一系列高層活動,從而總結關鍵信息,确定加強氣候行動的機遇、範例和挑戰,從而幫助各締約方制定更具雄心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标。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統計,截至9月25日,共有9個國家在2022年的COP27結束後提交了新的或更新後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标,這使得提交了新版NDC的國家數量達到了149個。
但關于全球盤點,國際社會仍存在一些争議。據路透社報道,一些發展中國家在近期的聯合國氣候談判中表示,盤點應集中于向富裕國家施壓,要求其采取更積極的行動。而發展中國家經濟更加脆弱,在氣候适應方面面臨巨大的壓力。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本月稍早表示,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國作為全球最富裕的經濟體,其碳排放量占到全球的80%,因此這些國家“加大努力”帶頭減排至關重要。但事實上,卻有部分國家處于“睡眠狀态”。
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看來,在應對氣候危機的道路上,世界“必須扭轉方向”。他日前表示,各締約方需要在COP28上提出“重大的氣候行動”,制定更加雄心勃勃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标。
來源:新京報,以上内容不存在商用行為,僅供行業知識傳播交流,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