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入龍年,祝各位新年快樂,财源廣進,龍光煥發,股票飛龍在天。不知是否龍年效應,恒指在龍年開始後表現都不錯,連升幾天。當然,目前恒指仍然未突破下行趨勢,因為龍年首周的表現好就下定論似乎太早。美股方面,全世界關注的超微電腦(SMCI.US)終于大跌,加上CPI升幅超預期,美聯儲短期内降息無望,似乎預視了三大指數未來數周将會有所調整。不過,就美股來說,要估頂還是需要很大勇氣,所以大家參考一下好了。
回到港股,話說看到一則燕窩送禮廣告,令筆者想起近期才上市的一隻新股。它就是号稱「燕窩第一股」的燕之屋(01497.HK),在内地是幾乎無人不知的消費品企業。恰好,燕之屋近期股價突破了上市高位,有點起動的迹象,似乎是準備進場的時候了。
燕之屋是中國燕窩産品市場的領先品牌,緻力于研發、生産和銷售優質的現代燕窩産品。截至2022年,燕之屋在全國200個城市核心地段開設700多家實體門市,建立起高端銷售網絡,數量全國領先。在線開拓天貓、京東、唯品會、有贊等多個銷售管道,截至2022年12月31日,燕之屋在主流電商或社群媒體平台上擁有23家自營網店及13家經銷商網店。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于2022年,按零售額計算,燕之屋是中國溯源燕窩市場最大的燕窩産品公司,市場份額為14.0%。
要知道,中國擁有廣泛悠久的食用燕窩的文化基礎和消費曆史,所以一直是燕窩産品的主要市場和最大消費地。而在中國消費者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識日漸增強的推動下,中國的燕窩市場将有望持續擴大。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零售額計算,中國的燕窩市場預計将由2022年的人民币430億元增長至2027年的人民币92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6.5%。可見燕窩市場有一定前景。
燕之屋目前主要有三大産品類别,即純燕窩産品、燕窩+産品及+燕窩産品。純燕窩産品主要包括:碗燕(碗裝即食燕窩)、鮮炖燕窩、冰糖官燕、以及幹燕窩。而燕窩+産品及+燕窩産品則分别是以燕窩為基底添加了額外成分以增強風味及适應不同消費場景的燕窩産品,以及使用燕窩或燕窩提取物以增強風味和功能的食品(如燕窩粥)和使用燕窩肽以作提升的燕窩護膚品。由此可見,燕之屋産品組合豐富,具備一定創新能力,這點令燕之屋不受限于單純燕窩産品的單一市場,令燕之屋潛在的拓展空間變得更大。
同時,燕之屋的企業标準化能力和供應鍊管理能力也十分出色。例如,在産品标準化方面,燕之屋是最早推出碗燕這個産品類型的企業,同時燕之屋自己參與起草了多個行業标準。在供應鍊管理方面,燕之屋在上遊已經建立了全鍊條的可追溯計劃,确保每個産品都要符合質量要求。
燕之屋作為燕窩一哥,不隻是徒有虛名,其業績表現也相當亮眼。2022年燕之屋的淨利潤超過2億元,相比2021年增長近兩成。而2023年則亦表現出強勢開局,前五個月的淨利潤就已突破1億元。這個成績對比起過去幾年誕生的新品牌來說,是相當可觀的。此外,近年公司毛利率亦穩步提升,2019-2022年公司毛利率分别為42.7%、48.2%和50.8%。
有意見指燕之屋聘請了很多明星代言人如劉嘉玲、林志玲和趙麗穎等,是一個營銷過度的品牌。事實上燕之屋的營銷費用的确一直居高不下,2020年至2022年,燕之屋的營銷費用分别為3.18億、3.99億和5.04億,占總營收的比例高達24.43%、26.48%和29.13%,其中廣告及推廣費分别為2.36億元、2.69億元和3.26億元。即是說,2020年至2022年,燕之屋花了8.31億元做營銷,而同期的淨利潤總額也不過才5億元。不禁令人質疑,到底燕之屋這種重營銷的企業模式可否持續下去,還是隻是一個爆火一會便慢慢走向了衰弱網紅品牌?
關于這點,投資者不妨先試試他們的産品,以及他們競争對手的産品再看看。畢竟,消費品來說,用家的親身體驗也重要,亦帶點主觀成分,加上燕窩行業又的确沒有很深的護城河。但暫時來看,燕之屋團隊的工作做得不錯,在線及線下也能同時兼顧。而且,燕之屋專注在燕窩産品已經26年,但思維與時并進,從這點看來燕之屋更像一個長青品牌。因此,有興趣投資消費品的朋友,燕之屋大概會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撰文:黎家聰
利益申報:筆者執筆時沒有持有上述股份。
免責聲明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本評論并非及不應被視為邀約、招攬、邀請、建議買賣任何投資産品或投資決策之依據,亦不應被诠釋為專業意見。閱覽本文件的人士或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完全了解其風險以及有關法律、賦稅及會計觀點及所帶來的後果,并根據個人的情況決定投資是否切合個人的财政狀況及投資目标,以及能否承受有關風險,必要時應尋求适當的專業意見。本人或其有聯系者并未持有本評論所評論的上市法團的任何财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