緻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最新發表的《買賣協議研究報告 2022》,緻同報告顯示,由于疫情妨礙經濟活動,去年香港上市公司的買賣協議數量按年減少約26%至248宗,且跌勢延續至今年第一季,于今年第一季中,買賣協議交易宗數同比下跌9%,其中收購協議宗數下跌17%,出售協議宗數下跌3%。
該公司法證調查服務主管合夥人湯飈表示,雖然去年及今年第一季度的交易宗數下降,但對于2022年下半年的交易市場仍然審慎樂觀,因為預期商業活動會随内地疫情放緩後複蘇。
湯飙表示,受到房地産調控影響,不少内房企業面臨财困或需要債務重組,預計行業内會有更多合并,料今年房地産和建築行業會有不少買賣協議,具實力的房企會購買表現較差的房企。
他續指,香港引入SPAC上市形式或許會促進本地的買賣協議交易,但料此影響将于中長期方能顯現,短期影響有限,因為公司通過SPAC形式上市後,有24個月的時間宣布收購目标公司。
于2021年,在達成買賣協議的業務收購及出售交易中,純以現金結算是最常用的方法,分别占相關交易的64%及94%,但數據顯示純以股票結算的交易宗數比例增加至16%(2020年:7%)。不過,純以現金結算的方法,因為比發行債券及本票等金融工具在流動性、時間及成本上更具優勢,所以仍為主流的結算方法。
在香港上市公司于交易時所采用的估值方法中,資産法超越市場法成為市場主流的估值方法,于2021年的業務收購交易中更為普遍,占比達43%,而于業務出售交易中也繼續是最常用的估值法,其占比由2020年的48%上升至2021年的64%。反之,使用市場法為業務出售交易估值的占比下跌,由2020年的37%下降至2021年的24%。
湯飙表示,企業交易市場于2021年受脆弱經濟及金融市場前景不明朗影響;于2022年,全球市場更遭受通脹及加息等不利因素影響,并繼續因疫情的長期肆虐而雪上加霜。在動蕩的市場中,更難采取市場法去做估值。再者,目前資産法已成為業務出售交易的主流估值法,反映賣家傾向以資産負債表中較為中肯和穩定的資産淨值作為估值指标去盡量提高作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