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首頁
财經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公司
周報
動态
推薦
首頁 > 觀察

業務勢頭強勁 TCL電子(01070.HK)值得關注

來源:真灼财經 時間:2024-06-18 09:32:24

字号

過去一周,美股的熱鬧氣氛持續,納指标指繼續破頂,英偉達 (NVDA.US)絲毫未見轉弱的迹象,蘋果 (AAPL.US)一個全球開發者大會 (WWDC)讓股價直接突破高位。相比之下,港股恒指發威了一輪後仍然在回調之中,而且也欠缺像英偉達蘋果這種話題性十足的超級大牛股,自然給人感覺較為乏味。

 

不過,港股仍然有不少當炒的股份和闆塊值得大家發挖,家電股就是一個表現不錯的闆塊。其中,主業賣電視的TCL電子 (01070.HK)走勢十分淩厲,值得大家留意。

 

TCL電子為全球領先的消費電子企業,業務範圍涵蓋顯示、創新以及互聯網業務。以「品牌引領價值,全球效率經營,科技驅動,活力至上」為發展戰略,以科技化為基礎,積極變革創新,聚焦突破全球中高端市場,緻力于「智能物聯生态」全品類布局。換句話說,就是為傳統的家電行業注入現時最火熱的AI概念,向智能家電轉型。正如蘋果的開發者大會把AI概念注入其iPhone産品後,股價就立即上升。傳統家電行業注入AI概念就是以類似手法吸引消費者和投資者關注。

 

根據2023年的财報,顯示業務占TCL電子的總收入最大份額,為71.6%,其次就是創新業務,當中包括全品類營銷、光伏業務、以及智能連接及智能家居,占總收入23.6%,最後就是互聯網業務和其他,共占總收入3.5%和1.3%。三者當中,創新業務的收入占比由2022年的14.7%提升至23.6%,升幅顯著。從上述數據可得出,顯示業務是支撐TCL電子的主業,而創新業務則是快速成長的第二曲線。

 

所以TCL電子的投資邏輯很明顯,就是電視賣得好,創新業務成長快。關于顯示業務,受惠于集團的「中高端+大屏」疊 加「TCL+雷鳥」雙品牌戰略,2023年TCL全球電視出貨量同比上升6.2%至2,526萬台,整體電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6%至486.32億港元,兩者增長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出貨量規模穩居全球第二。TCL智屏全球銷售額市占率亦達10.7%,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銷售額全球前三,是名副其實的電視業龍頭。

 

今年第一季,出貨及中高端表現持續2023年的強勢。公司全球電視出貨量同比增長5.3%至584萬台,65寸及以上産品出貨同比增長23.1%。還有有幾點值得留意,第一,高端化戰略的成效顯著,Mini LED電視與量子點電視全球出貨量均實現同比大幅增長,增幅分别為82.3%與58.8%。第二,中國市場份額逆勢擴張,TCL電視在中國市場出貨量同比上升24.0%,而重要的競争對手海信(00921.HK)同期出貨量則下降超過13%,TCL遙遙領先。第三,公司在海外市場,尤其是關鍵北美市場的競争力與影響力不斷增強,美國銷售量穩居第二,且市占率持續提升。第四,子公司雷鳥推出的高性價比中端産品深受市場歡迎,一季度出貨量同比激增125.5%,伴随品牌知名度與市場份額的同步提升,有機會成為業務增長的新動力。此外,公司表示将繼續投入Mini LED、量子點、AI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意味着公司會繼續加強AI技術的應用,推動電視産品向智能家居中心轉型。

 

從上述的業績不難發現,TCL電子的電視主業表現正處于非常好的勢頭,而且AI的技術融入亦有助業務展開新的增長空間。至于創新業務方面,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來正式運營光伏業務,截止2023年年底,光伏業務已覆蓋中國國内20個重點省市。光伏業務目前已達到高增長及實現盈利的階段,2023年收入實現同比增長1,820.3%,達到62.99億港元,年内新增工商簽約項目超70個,新增經銷渠道商超500家,累計簽約農戶超4萬戶。全品類營銷收入同比增長26.3%至104億港元,毛利額同比大幅提升60.3%至17.40億港元,毛利率同比提升3.5個百分點至16.7%。可見TCL創新業務的成長相當驚人,已成為實實在在第二增長曲線。

 

總括而言,TCL電子不論電視主業和第二增長曲線都正值強勢,加上AI概念的持續注入,配合今年作為體育賽事超級大年,6月有歐洲杯及美洲杯,7月巴黎奧運會開賽,預期有望對全球電視需求量形成明顯拉動。5/7 之前更是TCL電子派息的除淨日,目前可謂正處于近年投機短炒的最佳時期。因此,有興趣家電股的朋友,TCL電子絕對不容忽視。

 

 

撰文:黎家聰

利益申報:筆者執筆時沒有持有上述股份。

 

免責聲明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本評論并非及不應被視為邀約、招攬、邀請、建議買賣任何投資産品或投資決策之依據,亦不應被诠釋為專業意見。閱覽本文件的人士或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完全了解其風險以及有關法律、賦稅及會計觀點及所帶來的後果,并根據個人的情況決定投資是否切合個人的财政狀況及投資目标,以及能否承受有關風險,必要時應尋求适當的專業意見。本人或其有聯系者并未持有本評論所評論的上市法團的任何财務權益


微信掃碼 > 右上角點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