緻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針對香港上市公司面對欺詐指控及停牌的研究結果顯示,本港長期停牌公司的數目在連跌三年後回升。截至今年 8 月底止的一年内,停牌超過三個月的上市公司數目按年上升 7.5%至 86 間,較去年的 80 間有所增加。此外,連續停牌超過 18 個月的公司數目連續三年減少至今年的 3 間(2024 年:7 間;2023 年:15 間)。同時,複牌的公司數量連續三年超過了除牌的公司(2025 年:31 間複牌、29 間除牌;2024 年:43 間複牌、39 間除牌;2023 年:55 間複牌、45 間除牌),顯示出香港上市公司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在避免企業欺詐方面持續進步。
緻同中國法證調查服務主管合夥人湯飚表示:“上市公司受到管理層或股東引發的停牌比例由去年的 12%大幅上升至今年的 34%,由管理層或股東觸發的個案中,高達 92%遭停牌 ,較去年的 50%大幅增加。當中 46%指控涉及董事或高層不當行為,36%與未披露交易有關。這反映在宏觀經濟環境面臨挑戰、資金流動趨緊的情況下,企業管理層與董事間圍繞财務問題的糾紛日益增加,不當交易及挪用公司資金的情況亦有上升趨勢。另一方面,董事會在停牌後積極進行人事調整,六個月内,有高達 70%個案出現董事或管理層變動,高于去年的 50%。”
根據緻同報告,過去三年,大部分停牌個案均由核數師觸發。2025 年被核數師指控欺詐的停牌個案接近一半,佔比約 51%,所有指控均導緻停牌,且無一在六個月内成功複牌。相比 2024 年由核數師觸發的個案中,僅 20%成功複牌,且複牌所需時間均超過一年。今年核數師的指控主要集中于利潤誇大(28%)及内部監控缺失(22%)。突顯出部分公司傾向誇大盈利以吸引投資者、擡高股價或達到業績指标。由核數師觸發的個案中,六個月内董事變動的情況顯著增加,僅有 45%的受影響公司保留原有董事,在過去三年董事變動持續呈上升趨勢。當中,以獨立非執行董事的更替最為明顯。
緻同香港法證調查服務合夥人林肇基先生表示“: 雖然由監管機構主導的停牌個案比例,從去年的 28%下降至今年的 15%,但在涉及欺詐指控的個案中,超過 83%最終被停牌,反映出執法部門持續打擊企業欺詐行為。值得留意的是,證監會今年沒有再引用《證券及期貨(在證券市場上市)規則》第 8(1)條,勒令一些懷疑存在重大欺詐行為的公司停牌。然而,随著 AI 公告審查系統的引入,監管機構似乎正在進行更具預防性和針對性的查詢。”湯飚總結:“企業在複牌過程中應聚焦五大關鍵步驟,包括發布核數師報告、展現管理層誠信、進行獨立調查并積極溝通、開展内部控制審查,以及尋求法證會計師、律師和财務顧問等專業意見。企業唯有與持份者保持有效溝通,方能重建市場信任。”
圖片說明:緻同中國法證調查服務主管合夥人湯飚先生(左)及緻同香港谘詢合夥人林肇基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