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回顧
上周港股主要指數普遍走弱,恒生指數報23,916.06點,周跌1.52%;恒生科技報5,216.26點,周跌2.34%;國企指數報8,609.27點,周跌1.75%。
恒生指數周走勢圖
數據來源:FUTU
資金流向
數據來源:FUTU
拔萃視點
個股方面,醫藥生物闆塊持續領跑,榮昌生物(09995)周漲22.05%,報67.80港元;康方生物(09926)周漲25.51%至116.10港元,雙抗藥物臨床突破構成核心催化;藥捷安康-B(02617)跟漲22%,前列腺癌藥物獲FDA快速通道認證疊加醫保新政形成雙重推力。新股熱潮席卷市場:AI解決方案商雲知聲(09678)上市五日暴漲60.7% 公司構建“智慧物聯+智慧醫療”雙輪模式,醫療AI解決方案市占率位列全國第四;椰子水龍頭IFBH(06603)飙升50%,依托泰國General Beverage供應鍊開拓中國市場,2024年淨利潤翻倍至3,332萬美元。
IPO方面,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迎43家新上市公司,募資1,067.1億港元同比激增708.4%,超越2022-2024年全年總額。下周将會有6家公司上市,其中,藍思科技孖展認購超420倍凍資2,208億港元,H股較A股折價29.7%-32.8%;芯片設計商FORTIOR孖展認購98倍凍資193億港元。
南向資金方面,南向資金淨流入規模環比下滑逾50%,硬科技領域中芯國際(00981)獲52.29億港元加倉;建設銀行(00939)淨流入39.09億港元;國泰君安國際(01788)獲21.53億港元淨流入。互聯網龍頭則遭遇集體抛售,小米集團(01810)、騰訊控股(00700)及阿裡巴巴(09988)分别淨流出50.28億、36.99億和20.39億港元,電商競争白熱化與監管不确定性觸發資金撤離。
國内方面,藥監局7月3日發布高端醫械創新新政,對AI醫療、腦機接口産品開啟加速審批通道,直接利好港股創新藥械企業。新能源車市全面爆發:零跑汽車6月交付同比激增138%至4.8萬台創紀錄;小米汽車首月即破2.5萬輛;小鵬上半年交付19.7萬輛超去年全年,産業高景氣為市場注入動能。
海外方面,美國6月非農就業新增14.7萬人遠超預期,失業率降至4.1%的緊縮信号促使利率期貨放棄7月降息押注,9月降息概率由98%驟降至80%。ISM服務業PMI雖報50.8略超預期,但就業指數暴跌至47.2收縮區間,創三個月最大跌幅。另外,特朗普政府自7月4日起向貿易夥伴單方面發送差異化關稅通知,未在7月9日談判截止日前達成協議的國家将面臨懲罰性稅率——歐盟20%、印度26%、日本24%(萊索托等國高達50%),僅英國(維持10%+部分優惠)、越南(20%-40%)達成有限協議。财政部長貝森特證實約100個國家面臨10%基礎稅率,此舉标志美國貿易政策進入“最後通牒”式強硬階段。歐盟雖緊急磋商但警告反制,全球供應鍊擾動風險激增。
分析師聲明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足以作為投資依據,也不對任何投資行為負責。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