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2025年05月25日  星期日
首頁
财經
觀察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周報
動态
推薦
首頁 > 公司

鹽堿地治理新征程:中國碳中和 (01372.HK) 與中農海稻攜手推動綠色變革

來源:真灼财經 時間:2025-05-23 08:44:55

字号

在全球氣候變化和資源約束加劇的背景下,如何實現生态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赢,成為了全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在中國,鹽堿地治理與碳中和戰略的結合,正為這一難題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中國碳中和發展集團與中農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戰略合作,猶如一顆投入湖面的巨石,在鹽堿地生态治理修複領域激起層層漣漪,為實現 “生态負資産” 向 “碳彙正資産” 的轉化帶來了新的曙光。

中國作為農業大國,耕地保護始終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目前,中國堅守 18 億畝耕地紅線,然而,我國擁有15 億畝鹽堿地資源長期以來處于未充分利用狀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生态負擔,是亟待攻克的 “生态負資産”。鹽堿地的存在不僅限制了農業生産的拓展空間,其惡劣的生态環境也對周邊區域産生負面影響。但換個角度看,鹽堿地蘊含着巨大的開發潛力,若能合理利用,有望成為推動農業發展和生态改善的新引擎。

鹽堿地的綜合利用被提升為國家重要新舉措,這絕非偶然。從糧食安全角度出發,通過治理鹽堿地、種植優良耐鹽堿糧食作物,可以大面積拓展耕地面積,進而提升糧食産量,為國家糧食安全築牢堅實的後盾。更為重要的是,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鹽堿地治理與碳中和目标緊密相連。綠色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在鹽堿地上種植耐鹽堿植物,能夠間接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為實現碳中和目标貢獻不可忽視的力量。

中農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鹽堿地治理領域堪稱領軍者。這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參股成立的高新技術企業,在耐鹽堿作物研究與應用方面成績斐然。其科研實力雄厚,擁有豐富的種質資源,涵蓋 297 份耐鹽堿水稻、155 份小麥和 110 份大豆種質資源材料。這些種質資源是開展新品種選育的基石,為培育适應不同鹽堿環境的優良作物品種提供了豐富素材。

在技術創新上,中農海稻成果豐碩,已獲得 27 項專利技術,8 項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權,并成功培育出 24 個表現優秀的海水稻耐鹽堿新品系。在種植實踐方面,公司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全國 12 個省 33 個鹽堿地基地推廣種植海水稻 50 萬畝,且産量可觀,中重度鹽堿地達到畝産500公斤以上,最高畝産可達850公斤;小麥平均畝産突破800公斤;大豆平均畝産422.1公斤。其在鹽堿地治理領域的突出貢獻,赢得了黨和國家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接受了百餘次考察檢閱,也獲得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新華社等主流媒體的多次報道。

中國碳中和發展集團同樣實力強勁。不僅是香港聯交所主闆上市公司,而且作為亞洲唯一一家專注碳中和業務的主闆上市公司,旗下綠色科技、綠色金融、綠色能源三大戰略業務闆塊協同發展,在全球範圍内積極開展碳中和相關業務。公司始終遵循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堅定落實中國 “2030 碳達峰、2060 碳中和” 的國家戰略,秉持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的發展理念,将生态建設與民生效益緊密結合,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和區域經濟發展。

2025 年 5 月 20 日,這兩家實力強勁的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正式開啟全面合作的新篇章。根據協議,雙方秉持 “共同發展、誠信合作” 的宗旨,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生态治理修複鹽堿地及綜合利用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在合作内容上,雙方将在 2025 年率先在全國合作開發 100 萬畝鹽堿地種植項目,作為戰略計劃的開篇之作。後續,在全國範圍合作開發鹽堿地種植業務累計将達到10億畝。構建一個完整,完善的鹽堿地治理與開發網絡。除了大規模的種植項目合作,雙方還将開展股權合作,中國碳中和發展集團考慮戰略投資中農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資本紐帶進一步深化合作關系,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在生态治理業務方面,雙方将共同探索創新的鹽堿地治理模式,結合中農海稻的技術優勢和中國碳中和的資本及市場優勢,推動鹽堿地修複和耐鹽植物種植項目快速落地。

為保障合作順利推進,雙方建立了完善的合作機制。高層溝通機制确保雙方單位負責人能夠定期或不定期會晤,及時指導合作項目的開展,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不斷豐富合作内容和形式。同時,确定了工作具體聯絡人,定期組織工作會議,實現業務信息的及時交流和合作進展的有效協商,為雙碳相關投資項目及其他重點戰略合作事項的順利推進提供堅實保障。

此次合作對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标意義深遠。堿性土壤中碳酸鈣的累積能夠形成穩定的無機碳庫,通過改良鹽堿地,可以顯著增加土壤的碳儲存能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實現 “碳達峰、碳中和” 戰略提供重要支撐。在鹽堿地改良過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合理的種植制度、土壤改良技術等,都有助于增強土壤碳彙功能,推動綠色生态建設,促進相關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大量的碳彙儲備不僅對全球氣候變化産生積極影響,還為集團公司開拓了新的業務增長機遇,實現了從 “生态負資産” 到 “碳彙正資産” 的華麗轉身。

從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來看,合作項目的實施将帶來顯著的成果。在農業領域,鹽堿地的成功改良和種植,将大幅增加糧食産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帶動農民增收緻富。在生态方面,鹽堿地生态環境的改善,将有助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恢複,提升區域生态系統的穩定性和服務功能。在社會層面,合作項目的推進将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涵蓋科研、種植、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促進社會穩定發展。

展望未來,中國碳中和發展集團與中農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充滿無限可能。随着合作的不斷深入,雙方有望在鹽堿地治理技術創新、碳彙交易市場拓展、生态農業産業發展等領域取得更多突破。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鹽堿地将不再是荒蕪的代名詞,而是成為綠色發展的新陣地,為全球生态保護和經濟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書寫生态與經濟協同發展的新篇章。

微信掃碼 > 右上角點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