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首頁
财經
觀察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公司
周報
動态
推薦
首頁 > ESG

生态财經:锂電産業“觸底向上”

來源:真灼财經 泡芙 時間:2025-02-27 14:14:51

字号

生态财經

蛇年伊始,機器人迅速“出圈”,成為資本市場當之無愧的“頂流”。

巨頭們“跑步”進入機器人賽道,各大科技公司也在加大投入,以甯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甯德時代”)為代表的锂電池廠商入局機器人的一系列消息更是成為業内焦點。

回望過去兩年,锂電池産業出現了激烈的“内卷式”競争,産能過剩、“價格戰”等問題讓整個行業陷入低迷。

如今,锂電池企業和機器人的碰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與此同時,儲能、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以及輕型動力等細分領域對于锂電池的應用場景也開始湧現,锂電池産業應用邊界在不斷拓寬。随着供需格局的重構,以及技術創新提速,2025年的锂電産業又會迎來怎樣的變革?

圖片2 

布局機器人賽道

在蛇年春晚舞台上扭秧歌的人形機器人一時間名聲大噪,需求不斷增加,一度處于脫銷狀态。資本市場對機器人産業鍊的追問更是緊随其後。這款人形機器人用的哪家公司的锂電池,也引發了投資者的廣泛讨論。正如最早的新能源汽車一樣,市場非常關注锂電池用于機器人的續航如何、是否安全?機器人又将如何“反哺”锂電産業?

當前,锂電池企業不僅僅是機器人電池的提供者,也在作為自研者的角色親自下場制造機器人。據記者梳理,入局機器人賽道的锂電池企業,既有锂電池廠商,也有锂電池材料及锂電池設備等廠商。

甯德時代官網顯示,2022年1月份,甯德時代未來能源(上海)研究院(以下簡稱“未來能源研究院”)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雙方共同攻關新能源領域前瞻性技術,建設為全球未來能源創新中心。另據了解,未來能源研究院系甯德時代設立的全資子公司。

産業研究先行,資本布局緊随其後。去年底以來,甯德時代已參投了兩家具身機器人公司。2024年11月份,由甯德時代聯合創始人參與設立的海南柏睿創業投資中心(以下簡稱“柏睿資本”),對具身機器人公司千尋智能(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獨家注資“天使+”輪融資;2025年1月22日,柏睿資本跟投了維他動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種子輪投資。

不僅僅是甯德時代這樣的锂電池龍頭企業瞄準了機器人市場,锂電池材料端的頭部企業也在積極布局這一領域。例如,中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偉股份”)從事锂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的研發、生産、加工及銷售業務。

中偉股份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公司正在就機器人等新領域的電池材料進行探索和布局。公司的鎳系材料(如高鎳三元材料)、钴系材料(如钴酸锂)可以應用于機器人領域的電池材料。”

“機器人肯定是産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公司在内部研究讨論的時候很明确。”另一家锂電池材料企業相關負責人亦表示,機器人商用化時代的逐步開啟,将會給锂電池行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就人形機器人而言,其與新能源汽車類似,均要使用動力電池。”萬創投行研究院院長段志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形機器人對電池應用的考量因素主要有強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以及較長的循環使用壽命等基本條件。尤其能量密度越高,人形機器人的重量就越輕,體積也會相對較小。

據段志強介紹,從長遠來看,價格适中、便于推廣、利于維護的機器人锂電池會更受市場的歡迎。

可以看到,人形機器人正在成為锂電池的熱門應用領域,更打開了锂電池産業新的想象空間。多家機構認為,人形機器人有望在2025年迎來商業化量産元年。另據摩根士丹利預測,預計到2050年,中國的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将達到6萬億元,人形機器人總量将達到5900萬台。而每台機器人,都要搭載一組電池系統作為驅動力。

上述中偉股份負責人表示:“機器人對锂電池正極材料産業有多方面影響。在技術層面,将加速推動材料性能升級及新型材料研究;在市場方面,将為産業開辟新需求,推動規模增長;在生産方面,将提升效率、質量,降低成本。”

業界普遍認為,盡管不少锂電池企業發出了進軍機器人領域的信号,但目前仍處于前期探索階段,具備資金、資源優勢的頭部锂電池企業更具備基礎優勢。

段志強坦言:“相比用于新能源汽車,人形機器人對所使用的锂電池的要求更高。目前锂電池企業入局機器人領域更多是轉型發展的需要,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一方面,锂電池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尚未實現大規模應用。另一方面,目前各家锂電池廠商布局機器人的技術路線可能還存在一定分歧,尚處于探索階段。”

供需格局迎變?

锂電池企業紛紛入局機器人領域背後,是其在行業競争愈發激烈的背景下,探尋新發展路徑的重要選擇。自2023年起,锂電池産業在經曆高速擴張後進入深度調整階段,産業内利潤下行、“内卷”嚴重。

不過,與産業此前供需失衡的态勢有所不同,據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2025年,锂電池産業供需矛盾或有所緩解,将從“野蠻擴張”轉向“精細化競争”。

“今年锂電池産業的供需格局呈現‘總量過剩、結構緊缺’的特征。”一位從事锂電池業務的企業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锂電池産業低效産能将加速出清,龍頭企業市占率有望進一步提升。具備技術壁壘、資源掌控力和全球化能力的企業将主導市場,低效産能和同質化産品廠商将面臨淘汰。

在真锂研究(北京華清正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墨柯看來,經曆了前期産能過剩的調整期,锂電池産業供需格局終于走向拐點,産業将邁向新的發展階段。首先,需求端的回升是關鍵的支撐因素。其次,與需求增長相伴的,是锂電池産業鍊供給端方面的結構性調整。

據中信建投證券預測,2025年锂電池裝機需求将達到1813GWh,同比增長23%。這一增長動力依舊源于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持續提升。與此同時,儲能市場也是拉動锂電池需求的另一重要引擎,預計2025年新增的儲能裝機量将達到220GWh至250GWh,對應的電池需求在440GWh以上。

與需求回升相并行的是,供給端的結構性調整同樣在拉動锂電池産業走出低谷。據一位锂電池企業負責人透露:“在此前供給過剩的背景下,2024年锂電池産業投資規模同比下降了64%。同時,低效産能加速出清、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

目前,锂電池産業在經曆了長達兩年的調整後,産業鍊各環節價格已顯現拐點迹象。上述中偉股份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磷系锂電池材料價格在2024年末開始反彈,進入漲價周期。

“總體來看,預計锂電池産業今年的發展态勢要好于去年,明年還會更好。”墨柯表示,碳酸锂價格目前處于低位,按周期來看,明年碳酸锂的價格拐點或将到來。與锂相關的材料等定價基本上以碳酸锂價格為參照,随着碳酸锂價格轉向上行,對應的锂電池材料等環節都有可能繼續漲價。

技術及“出海”驅動增長

長遠來看,随着锂電池産業新一輪上行周期的到來,追求技術創新、高價值創造仍是锂電池企業需長期踐行的主線任務。

甯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認為,過去十年,公司的研發投入已累計超過了700億元。作為一家科技驅動的企業,公司一直在踐行且努力的方向可以概括為:拓展電池産品邊界,重構新能源技術商業價值,重塑産業的可持續性生态。

業内普遍認為,當前,锂電池領域相關技術的革新正在不斷演進的同時,包括儲能、eVTOL、輕型動力、低溫場景等衆多細分市場仍有待開發。随着技術不斷突破,固态電池作為锂電池産業的重要方向之一,有望重塑锂電池産業格局。多家企業公布的量産時間表顯示,預計2026年至2027年将是固态電池産業化的關鍵節點。

此外,作為锂電池行業又一重要的技術革新,超快充電池技術也備受追捧。以磷酸鐵锂正極材料為例,一家锂電池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匹配4C快充技術需求,多家锂電池龍頭企業已實現第三代高壓密磷酸鐵锂的規模化量産,少數龍頭企業已具備第四代高壓密磷酸鐵锂生産技術,并可滿足5C快充需求。”

在墨柯看來,技術是産業加速發展的關鍵。在當前锂電池産業“内卷”的背景下,企業修好内功,專注創新是正确的選擇。

業内認為,技術革新驅動锂電池産業新一輪增長的同時,也将助力锂電池産業走向海外,實現産業由“大”到“強”。

上述從事锂電池業務的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如固态電池、快充技術等技術創新,将助力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近年來,作為我國出口“新三樣”之一,锂電池在海外市場的需求強勁,也使得锂礦、锂電池材料、锂電池設備等諸多産業鍊上企業加快了“出海”步伐,投産、在建、拟建的産能持續提升。深圳市高工産業研究有限公司锂電池研究所發布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7年,我國锂電池企業海外市場新增落地産能将達到190GWh,對應的海外锂電池設備市場規模将達到590億元,總産能将突破1120GWh。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锂電池企業仍需要努力推動技術變革,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進一步實現降本增效。在國内新能源汽車已經達到較高滲透率的背景下,“出海”是锂電池企業未來加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微信掃碼 > 右上角點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