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 (10月21日) 市場對美國聯儲局于12月加息3/4厘的預期顯著降溫,概率由75.4%大幅減至45.6% (美國時間截至10月21日晚上9:35);加息1/2厘概率由24.2%大增至51.8%,刺激美股造好。
三項主要指數均升逾2.30%,表現最好的道指更升2.47%,上升748點,收報31,082點,為9月15日以來最高收市位 (即逾一個月高),逼近50天移動平均線的31,125點。
留意自8月30日以來,除了9月12日,期内最近兩個月均收低于50天線,故此今明兩日 (10月24和25日) 見突破此線收市,可确認美股重拾升軌。
恒指走勢取抉于科技股表現
否則,應留意道指能否守在30,500點之上收市,未能成事則要有跌市陰霾未除的心理準備。 另外,反映科技股表現的納指走勢依然偏弱,上周五收報10,858點,隻是10月7日以來最高,仍未見重上11,000點水平。
而50天線于11,517點,較現時位置相距約660點,意味着後市要再升約6.10%,才能試破50天線。 納指走勢亦為港股後市帶來啟示,畢竟恒指的五大權重股之三為大型科技股,外圍科技股未能重拾升軌,恒指表現亦難有期望。 自10月10日以來,最高收報17,216點 (見于10月10日),之後不斷走弱。
短期人民币貶值壓力依然大
上周五恒指收報16,211點,較17,216點已低逾千點,若将17,200點視為轉升的分水嶺,跟納指一樣,必須上揚約6.10%。 相信令人感詫異的是上周三 (10月19日) 恒指表現,隔晚納指升0.90%,于10月18日恒指收報16,914點,上揚0.90%理應跟升超過150點;不過實則當日是跌逾400點,收報16,511點。
之前三個交易日 (10月14至18日) 的三連升之升幅幾乎消化,較10月13日收報16,389點僅高約120點。 于10月20日發布市評文章已表示,港股未有跟随美股造好是當日人民币貶值壓力大所緻。 美元兌人民币 (在岸價) 由不足7.2000躍升至超過7.2200,如今已在7.2400之上。
環球重大危機出現接受跌市
故此從10月19至21日港股見三連跌,這樣看來今日港股能否受美股帶動上揚,還看人民币走勢。 暫時投資者入市态度審慎,所以上周五納指升逾2.30%,港股夜期僅升191點,升幅不足1.20%,收報16,376點,仍較10月18日收報16,880點低逾500點。
另想指出上周五恒指低見16,137點,較2011年10月低位16,170點為低,再上一次低位要追溯至2009年5月的15,855點,距今接近十三年半;當時環球亦處于被譽為「金融海嘯」的重大危機之中,現時環球同樣處于另一次危機,所以港股表現欠佳我們需要接受。
然而,就着中長線投資角度來說,股市若沒有出現大跌,難以迎來未來的強勁的升途,于「金融海嘯」出現前,恒指于2007年10月高見31,958點,約一年後于2008年10月低見10,676點,累跌逾六成六。
又約一年後于2009年11月高見23,099點,雖仍較上述高位低逾兩成八;但較低位卻已重新累升逾1.16倍。 回看如今,從2021年2月高見31,183點,至上周五收報16,211點,累跌約四成八,較上述累跌逾六成六仍有差距,加上人民币在今年餘下日子進一步貶值機會大,難言恒指于16,000點就已見底。
但現時合适的投資部署,應是留意股價已見橫行,同時具備良好盈利基礎或業務前景依然值得看俏股份,除了前文分享的三隻内銀股,認為比亞迪股份 (1211) 也值得關注,于185.00至190.00元之間,又打算持股不少于一年,具備不少于五成的升值潛力。
聶振邦(聶Sir)
筆者确認本人及其有聯系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内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内交易上述的股票。 此外,筆者現時也并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 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