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入伏正是7月11日
一年中最火辣辣的日子來了
大家做好準備了嗎?
話說别人都是
曬車 曬存款 曬對象
我是曬的烏漆麻黑
今年的“三伏”超長待機40天
7月11日入伏、8月20日出伏
據悉,今年是本世紀入伏最早年份之一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10天)
中伏7月21日—8月9日(20天)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10天)
今年夏季三伏異常,與往年相比展現出一個相同點和兩個極端
相同點是全國範圍内都普遍高溫,但平均氣溫要高于去年,據預測最高氣溫要超過45℃以上,并且持續時間較長。
第一個極端是北方地區的高溫幹旱,雨水稀少,許多地方将會出現嚴重的氣候性幹旱,整個三伏天,降雨分布非常不均衡,高溫幹旱是最為顯著的特征。
第二個極端是南方地區的梅雨季節無限拉長,雨量增多,洪澇災害頻發,高溫高濕是最為顯著的特征。
北方地區的高溫幹旱給農業生産帶來嚴重影響。由于降雨稀少,土壤的濕度下降,農田灌溉面臨困難,農作物的生長受到限制,很多地區的農作物減産嚴重甚至無法收割。此外,高溫幹旱也會導緻土地沙化、水源枯竭等環境問題,對生态系統造成破壞。
南方地區的持續降雨和高溫高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和健康隐患。降雨增多導緻洪水、塌方等災害頻發,給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帶來嚴重影響。高溫高濕的環境容易滋生細菌和病毒,增加了人們感染疾病的風險,尤其是病媒生物如蚊蟲的滋生和傳播,使人們更容易患上瘧疾、登革熱等疾病。
#01 夏季三伏的異常變化
今年夏季三伏天的異常氣候變化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疊加影響而産生的一種特殊氣候現象。首先,天文因素是其中之一。今年地球離太陽的距離相較去年更遠,半徑增大,這必然導緻地球上的氣候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盡管它并非今年氣候異常變化的主要原因,但它與今年的特殊異常氣候變化有直接的關系。
其次,北方冷空氣勢力減弱,難以阻擋南方兩太平洋熾熱的潮濕熱空氣。加上副熱帶高壓氣團長期占據長江以北地區,使北方長期處于高溫幹旱狀态,南方則處于高溫多雨狀态,造成我國南北三伏天降雨量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
此外,西太平洋攜帶巨量的水蒸氣,勢力強大,長驅直入地占據我國南方廣大地區,導緻南方梅雨季節持續拉長擴展,雨水持續增多,洪水泛濫。同時,南方地區還處于高溫高濕的環境中,與去年夏季三伏天有明顯的差異。
最後,厄爾尼諾現象也在我國長時間出現,即太平洋熾熱幹旱的熱空氣長期占據我國中部廣大地區,副熱帶高壓氣團的持續影響将會延續到冬季最寒冷的時間段。這些因素的疊加導緻了今年夏季三伏天的氣候變化異常,與去年有着明顯的差異。
#02 對夏季三伏思考及預防
今年夏季三伏天的氣候變化異常,給人們的生活和健康帶來了巨大影響,也給我們提出了相應的思考和應對措施。
首先,對于高溫幹旱的北方地區,應加強農田水源管理,提高農作物的耐旱能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同時,加強水資源的調度和利用,保證供水的平衡和合理利用,減少農田灌溉的浪費。
其次,對于南方地區的梅雨季節持續增多和洪澇災害頻發,要加強排水系統的建設和維護,加強城市防洪工作,确保人員安全和财産的安全。此外,要加強疾病的防控工作,防止瘧疾、登革熱等傳染病的蔓延。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人們應增強自我防護意識,科學合理地降溫降濕,避免中暑和其他健康問題的發生。
總而言之,今年夏季三伏天的氣候異常現象是由多種因素疊加影響所緻,給社會生産和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困擾。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加強氣候變化的研究,提高社會對氣候變化的适應能力,加強氣象預警體系的建設,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同時,要注重生态環境的保護和修複,減少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為人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最後,作為個體,我們應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從自身做起,為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一份力量。隻有人類的共同努力,才能保護好我們美麗的地球家園,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标。
内容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文字删改參考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