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盟最高決策機構歐洲理事會批準了此前歐洲議會高票通過的《新電池法》,這标志着歐盟正式對電池市場開啟了全面監管。
這項新法案提出了很多引發熱議的規定,比如未來所有便攜式電池,如手機、筆記本電腦等設備上的電池,必須采用可拆卸設計;動力電池及大容量工業電池必須要申報碳足迹、電子護照,等等。這意味着從3C電子、汽車到制造業,都将迎來全新的行業環境,這份影響最終也會傳遞到終端消費。
根據官方公告,《新電池法》将規範在歐盟市場銷售的電池的整個生命周期以促進循環經濟。西班牙生态轉型大臣特雷莎·裡韋拉指出,《新電池法》将提升歐洲工業的競争力,确保新電池的可持續性,并為綠色轉型做出貢獻。
中國在全球電池賽道已處于領跑身位,全球70%的電池産能都在中國,産品出口持續攀升,出海布局動作活躍,再加上歐洲又是中國電池産品出口的主要市場,所以《新電池法》的推出和實施,注定将給中國電池産業鍊上下遊帶來的新的機遇和挑戰。
《新電池法》新在何處?
歐盟是全球最早關注電池回收利用的經濟體之一。早在2006年,歐盟就推出了第一份針對電池的指導性文件《電池指南》,要求生産企業承擔起廢物管理責任,建立電池回收機制,并對電池的回收率和材料回收水平等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
不過,由于這份指南不是強制規定,而且缺少很多條款細則和落地說明,對企業的責任要求也不多,再加上這些年來政治、經濟、氣候、技術等外界環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池指南》早已無法滿足歐洲電池産業的需求,升級換代勢在必行。
如今推出的《新電池法》,最初是在2020年由歐盟委員會提出,随後2022年12月補充了一些新的協議。而經過近期歐洲議會通過及歐洲理事會批準後,最終版的《新電池法》才正式生效,并将在2024-2028年逐步落實。
按照歐盟《新電池法》的規定,電池主要可以分為EV電池、LMT電池、SLI電池、工業電池、便攜式電池五個大類。此外,未經組裝但實際投入市場使用的電池單元/模組,也被納入該法案的管制範圍之内。
《新電池法》的重點内容主要還是對廢舊電池的收集、電池材料回收以及回收材料再利用的進一步管控。比如,新法規為電池生産商設定了嚴格的廢棄電池收集目标:對于便攜式電池,到2023年回收率達45%,2027年為63%,2030年為73%;對于LMT電池,到2028年回收率為51%,2031年為61%。
另外此次《新電池法》中,還有兩條核心規定值得我們注意。
一是,從2027年起,所有便攜式的電池都應該采用可拆卸的電池設計,消費者無需使用特殊工具(比如溶劑、加熱)或經受培訓,即可自行打開設備,取出或者更換電池。而所有LMT電池,都應該能讓專業人員方便拆卸和更換。
二是,從2024年7月起,EV電池、LMT電池和容量超過2kWh的可充電工業電池,必須申報産品碳足迹,并在3年後達到相關碳足迹的限值要求。同時,到了2026年,這三種電池還必須擁有電池護照,才能在歐洲地區銷售。
總體而言,和上一代法規相比,《新電池法》以強制性的規章制度,對電池的回收循環利用做出了更加細緻的規定,同時也對相關企業對電池産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歐洲理事會表示:“新規定旨在改善電池市場内部的運作,并通過安全性、可持續性和标簽要求确保更公平的競争。”
手機萬能充要回來了?
按照《新電池法》的規定,大部分3C電子産品的電池均屬于便攜式電池,這也就意味着,智能手機的電池,未來也需要進行可拆卸設計。
功能機時代,手機電池的拆卸十分便捷,用戶隻需要打開塑料後蓋,分分鐘就可以完成更換。當時為了滿足續航需求,很多人還會準備1-2塊備用電池以便輪換,由此催生出了曾經作為數千萬手機用戶必備配件的萬能充電器。
然而到了智能手機時代,自蘋果帶頭将封閉式電池設計應用到iPhone上後,可拆卸電池設計就逐漸被智能手機廠商抛棄,最後連萬能充電器也淪為了時代的眼淚。畢竟在追求輕薄化的今天,手機内部空間寸土寸金,封閉式電池設計的好處有目共睹。
盡管這樣的設計下,消費者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更換電池,但是由于免去了電池的硬殼封裝和固定機構等部件,手機的電池容量以及内部空間的利用率和布局都有了更多可能性,由此增加了手機的密閉性、安全性、輕薄性和續航能力。
更為重要的是,因為封閉式電池設計的手機隻能請專業人員來進行維修,手機廠商在電池健康服務方面也能獲得更多收益。以iPhone 14為例,其保外電池服務費用高達748元。因為服務費過高,用戶在手機續航能力不足後,很有可能不會換電池而是選擇直接換新機,這也是廠商們喜聞樂見的。
不過,手機換新周期的加快難免會造成資源的浪費,而封閉式電池設計也增加了手機電池回收的難度和成本,所以《新電池法》才會提出手機電池必須要能夠讓用戶便捷地完成拆卸和更換。當然,這項要求适用于所有便攜式電池,除了手機外,其他消費電子産品或者家電同樣要遵守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新電池法》裡所提到的“可便捷地拆卸和更換”,和我們印象裡可以随手取下來的功能機電池還不一樣。
嚴格來說,新法規指的是用戶可以通過常見工具拆卸便攜式電池,比如用螺絲刀、卡針、撬片等,但不包括電烙鐵、熱風槍這類熱能工具,也不包括用于溶化膠水的溶劑。考慮到現在的手機普遍使用膠水來粘接電池,《新電池法》生效後,廠商就需要想辦法去設計其他的電池拆卸方案了。
參考筆記本的電池設計看,以後的手機電池或許也将采用各種卡扣設計,在可拆卸性、密閉性、成本、性能之間找到新的平衡。回到功能機時代卻是不太可能了,畢竟電池設計和手機的續航、輕薄等核心賣點息息相關。
另外據外媒報道,《新電池法》并非适用于所有搭載便攜式電池的設備,因為其中還包含了一些豁免條款。比如,如果手機采用了高質量電池,也就是能夠在500次完全充電循環後,仍可提供至少83%的原始容量,并且在1000次循環後仍具備80%的原始容量,那就還可使用封閉式設計。
防水設備同樣在豁免之列,因為可拆卸設計大大提高了産品的防水難度。而當前市面上的大多數旗艦手機均配備了一定程度的防水功能,包括三星 Galaxy Z Fold4這類折疊屏手機。
億歐新消費認為,就算歐洲是國内手機廠商出海的重要陣地,由于豁免條款過多,《新電池法》可能并不會改變手機産品的現狀,最多隻是會倒逼手機廠商在電池質量和防水認證等方面下更多功夫。無論是可拆卸的手機電池,還是曾經風靡大街小巷的萬能充,大概率是一去不複返了。
一道“綠色貿易壁壘”
相較“便攜式電池可拆卸設計”這一要求,目前《新電池法》更讓中國電池産業鍊頭疼的,其實是碳足迹和電池護照方面的要求,這甚至被業界視為未來中國電池出口歐盟的“綠色貿易壁壘”。
根據新法規,未來1-3年,國内的EV電池、LMT電池和大容量工業電池的出口必須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這也就意味着裝載了不合規電池的新能源汽車、電動車及E-Bike、工業設備等産品未來将被禁止進入歐洲市場。
碳足迹的定義,是企業機構、活動、産品或個人,通過交通運輸、食品生産和消費以及各類生産過程等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的集合。而放在電池上,指的就是電池在每一個生命周期階段的碳排放數據,包括上遊原材料、産品生産、運輸、報廢和回收。
《新電池法》對于以上電池的規定,除了必須要申報碳足迹外,還要在未來完成碳足迹的限值要求。從強制披露到最高限值,《新電池法》本質上是在要求企業重視原材料的可持續性和責任采購,确保電池生産供應鍊遵守法規規定的環境和道德标準,提高生産管理過程的透明度。
實際上,甯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去年就曾公開指出,電池産品的碳足迹,已成為歐美下一步監控的重點。歐洲和美國已率先對動力電池碳足迹的标準、政策法規開展研究。相比之下,中國作為電池生産大國,對電池碳足迹的研究明顯落後。
博萃循環碳咨詢部門國内業務負責人王瑩瑩在接受《中國能源報》采訪時表示,面向歐盟的電池全産業鍊碳排放要求,我國電池産業實際上還面臨着諸多難點。
“一方面,我國電池産業鍊碳足迹工作近兩年才起步,數據基礎相對較為薄弱,對産業鍊中的碳排放熱點認知較晚。另一方面,我國電網中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相較歐洲差距較大,生産過程中由電力帶入的間接排放相對更高。”王瑩瑩表示。
好在國内碳排放數據體系的建設目前正在漸入佳境。早在2021年,中國工業碳排放信息系統就已經上線。2023年2月,我國首個汽車産業鍊碳公示平台也在北京發布,這也是全球首個針對汽車全産業鍊的碳足迹信息公示平台。
接下來的任務,則是要推動碳足迹核算體系的國際互認。據人民網報道,6月21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下一步将促進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标準和法規協同,其中将加強與相關國家和地區低碳發展合作,推動形成互相認可的碳排放、碳足迹核算體系。
至于電池護照,則是《新電池法》引入的一個新概念。它是記錄電池全生命周期數據的工具,相當于物理電池的數字孿生體,将對電池基本信息、價值鍊主體信息、可持續性和循環信息、性能和耐久性信息四類信息進行記錄,例如電池的制造曆史、化學成分、技術規格、碳足迹等。
甯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政府事務副總監劉子瑜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 “電池護照是有效的監管合規工具,它對供應鍊的透明度以及售後可追溯性,以及管控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企業是真正的脫碳企業,它們采取負責任的材料采購、制造。對于這樣的企業,電池護照能夠為它們提供更好的綠色競争優勢。”
2023年1月,全球電池聯盟(GBA)首次發布了電池護照概念驗證成果。此次公布的電池護照原型,記錄了三款來自于奧迪和特斯拉的電池的全生命周期數據。除歐盟《新電池法》外,電池護照的概念也得到了2021年七國集團領導人會議、加拿大及美國政府的認可,有望進一步推廣。
不過,電池護照的推行恐怕也無法一蹴而就,數據運營和維護的成本、數據隐私和安全性以及全球标準的統一等問題,都是這一方案實施過程不得不解決的挑戰。而想要做到這些,需要的是中國電池産業鍊上下遊的同心協力。
尤其是産業鍊的頭部企業,肯定需要打起頭陣、豎好标杆,發揮出牽頭抓總的關鍵作用。好消息是,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包括甯德時代、億緯锂能、遠景動力、欣旺達、蜂巢能源等在内的中國電池企業,均已從礦端原材料、電池材料、電芯、電池系統、回收利用等全産業鍊提前布局電池碳足迹、數字電池護照等領域。
當然,這還隻是個開始。可以預見,未來歐盟《新電池法》的正式生效,也将為中國電池産業低碳轉型的進程按下加速鍵。
文字來源:氫能碳中和
内容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