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本書總報告分析了全球碳中和的最新進展,總結了現存的問題及機遇,并依據最新統計數據對中國碳中和發展情況進行了綜合評價。研究表明中國碳中和發展指數從2001年的164.95波動上升至2020年的188.34,其中,中國綠色能源指數、中國綠色交通指數和中國生态碳彙指數顯著提升。
本書分報告共有六個部分:
指數篇
根據《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的“碳達峰十大行動”,并結合遠景目标,從多個維度選取具體指标數據,建立衡量碳達峰、碳中和的地區目标達成情況的指标體系, 2020年省際碳中和發展指數均值為6.08,超過均值的地區有14個。
戰略篇
聚焦生态文明建設的核心議題,闡述了“雙碳”目标與生态文明建設在價值追求上具有一緻性、在實現邏輯上相互契合,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深入分析了多能互補協同的可持續發展機制、能源結構優化對實現“雙碳”目标的現實意義。同時,根據“方針一技術一機制一合作”路徑體系與時空布局提出了支持以技術創新為導向,實現有序轉變的系統性方案。
科技篇
聚焦第二代區塊鍊技術,探讨了智能合約技術和NFT技術在碳交易和碳資産管理中的作用;歸納總結了綠色低碳技術實現碳中和的主要路徑,研究了現階段綠色低碳技術的發展情況和面臨的問題,并針對現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碳庫篇
第一,以黃河流域為例,将城市分為碳彙示範試點、綜合示範試點和生态島示範試點三個層次探讨綠色碳庫在實現碳中和過程中的方法學以及可借鑒的經驗。
第二,為森林碳庫建設總結了做法與模式,提出了科學推進綠化保護、提升森林碳彙能力、持續創新體制機制、加強森林碳庫保障、健全交易補償機制等建議。
第三,對完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提出了建議,對碳排放權屬性及稅收問題進行了研究。第四,提出了中國碳市場建設基本路徑。
路徑篇
圍繞農業農村碳中和與鄉村振興的理論基礎、兩者的内在關系及協同推進的現實困境展開了探讨;結合中國工業、建築、交通領域碳排放現狀與相關政策目标,分析了三大領域低碳轉型存在的困難與挑戰。在分析國内外甲烷減排政策與标準、甲烷排放特點與減排技術措施的基礎上,研究了甲烷減排促進碳中和目标實現的路徑。針對中國仍面臨未形成全面支撐實現碳中和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和産業均衡發展體系、碳中和目标下能源科技發展缺少戰略規劃和跨機構協調的現狀,針對動能轉換、完善綠色發展的新要求,提出了在頂層設計、新能源科技創新、人才和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展數字經濟,調整産業結構,構建現代産業體系等建議。圍繞民航減排,從關于碳減排的協議、法律、政策及實踐方面,提出民航業的碳減排體系框架。
案例篇
總結國内外企業推進碳中和的布局和實踐經驗,歸納海南、粵港澳大灣區、武漢、北京等地區在推進碳中和方面的做法與模式,為成功經驗的推廣做出可行性分析。
精彩目錄
I總報告
1、中國碳中和發展狀況分析與評價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二、國外碳中和新趨勢與中國碳中和新發展
三、中國碳中和發展指數分析
四、中國碳中和發展存在的問題與面臨的機遇
五、新發展階段對策建議
II指數篇
2、2022~2023年中國碳中和發展指數報告
III戰略篇
3、堅持以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領“雙碳”目标實現
4、多能互補協同低碳可持續發展機制分析
5、優化能源結構實現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
6、有序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的技術創新研究
IV 科技篇
7、第二代區塊鍊技術在碳市場中的應用探究
8、碳中和目标實現中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
9、燃煤電廠CCUS改造國際經驗借鑒與政策建議
V 碳庫篇
10、綠色碳庫助力中國碳中和示範試點建設
11、森林碳庫推進碳中和目标實現的做法與模式研究
12、中國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研究與實證分析
13、碳交易所得的稅法界定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路徑
VI 路徑篇
14、農業農村碳中和與鄉村振興協同推進的路徑研究
15、工業、建築、交通領域低碳轉型路徑分析
16、探索甲烷減排的碳中和新路徑研究
17、碳中和目标下中國新能源産業創新機制與風險防控的路徑研究
18、碳中和目标下的中國綠色轉型發展路徑研究
19、民航業碳減排路徑研究
VII 案例篇
20、國外企業實現碳中和目标對中國的啟示
21、海南省低碳(碳中和)發展案例
22、國内碳中和發展實際經驗及成功做法
23、粵港澳大灣區碳中和的發展模式與做法
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