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首頁
财經
觀察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公司
周報
動态
推薦
首頁 > ESG

跨越時空的壯舉:十年「南水北調」奇迹

來源:真灼财經 時間:2023-11-17 21:46:08

字号

11月15日,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正式迎來通水10周年。
 
這不僅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更是标志著一個曆史性裡程碑的達成。

自2013年11月15日起,在過去的十年,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已經成長為不僅僅是一條水道,而是一幅生動的畫卷,逐漸在我們眼前展開。這條水路從江都水利樞紐起航,借助世界最大規模的泵站群,将長江的清波一級級“托舉”至北方。


640.png


在這曆史性的十年旅程中,東線一期工程已經向山東調水達到61.4億立方米,使超過6800萬人直接受益。自2019年起,它更是延伸觸手至河北和天津,調水5.87億立方米。
 
這個十年不僅見證了一場宏偉工程的壯舉,更是一次對自然和社會的深刻改造。東線工程不僅優化了區域水資源配置,還為沿線河湖帶來了生态環境的複蘇,發揮了防洪排澇的關鍵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為南北經濟循環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現了工程文化的獨特魅力。


640.jpg


正如我們所見,十年“南水北調”畫卷展,北國春來水色鮮”,這條水路不僅改變了一片地區的面貌,更像春風般給北方帶來了生機與繁榮。


南水北調,優化水資源配置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從江蘇揚州市起,引領長江之水,通過京杭大運河及其平行河道,逐級北上,全程跨越1467千米。它的設計巧妙利用地形,分為兩大支線,一路向北穿越黃河直抵魯北,另一路東行至膠東半島。
 
這不僅是一項工程的壯舉,更是水資源配置的創新之舉。
 
東線工程加強了受水區的供水保障能力,實現了多水源的協同配置。


6401.jpg


它不僅為黃淮海平原的東部和山東半島提供了珍貴的水源,而且初步構建了東部國家水網的主骨架和大動脈。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井書光指出:東線工程完善了蘇北調水系統,連接了山東引長江水的渠道與膠東半島的供水大動脈。
 
東線不僅打通了長江幹流向北方的調水通道,奠定了地方水網的基本布局,而且東線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大大促進了京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它将供水範圍擴展到河北和天津,不僅保障了津冀地區春灌的水源儲備,還為雄安新區等京津冀城市群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資源支撐。

 
古運河重煥生機,南水北調增添綠意


 
沿著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我們見證了不僅是水資源的傳輸,更是生态環境的徹底轉變。水利部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司副司長袁其田指出:十年來,東線為解決受水區的長期水生态和水環境問題提供了關鍵替代水源,極大地推動了沿線的環境保護和治污工作。
 
特别是通過水源置換和生态補水等措施,東線保障了沿線河湖的生态安全,使之重新煥發生機。


6402.jpg


曾有“醬油湖”之稱的南四湖,經過持續治理,其水質從最初的V類和劣V類提升至Ⅲ類,成為全國水質優良的湖泊之一。更為顯著的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青頭潛·鴨,這一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珍稀物種,已重返南四湖定居。
 
東線通水至今,已為沿線生态補水約11.9億立方米,使受水區的水域面積從1萬平方公裡增加到1.5萬平方公裡。這種水域面積的擴大,不僅改善了地區生态環境,也為生物多樣性提供了更豐富的栖息地。
 
東線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在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的綜合治理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僅向京杭大運河的補水就達到了3.34億立方米,使得京杭大運河在2022年和2023年連續兩年實現了百年來首次全線水流貫通,這不僅是工程上的成就,更是對曆史文化遺産的一次活化和重生。


 
激活南北經濟,喚醒文化活力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不僅是一條水道,更是連接南北經濟的黃金水道。
 
袁其田指出,“東線工程成功解決了水資源分布不均的難題,将南方豐富的水資源轉化為北方的經濟優勢。這一舉措将南方地區的水資源優勢,成功轉化為北方地區的經濟優勢,促進了南北經濟的蓬勃發展。”


3.jpg


東線的通水,不僅提高了受水區的供水保障能力,還促進了沿線地區産業結構的優化。巨額投資流入水污染治理和生态環境建設,催生了新興的生态環保産業,同時加快了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航運方面,東線工程的積極影響同樣不容忽視。它的成功實施為京杭大運河提供了穩定的水量保障,使得運河全年通航裡程增加至877公裡,大幅提升了區域内的水運能力。


4.jpg


與此同時,南水北調工程也為大運河文化經濟的互動帶來了新的活力。江蘇境内的水利文化遺産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而山東境内的南水北調文化建設試點基地,如台兒莊等,成功将地域文化與水利工程有機融合。
 
井書光強調:“南水北調不僅改變了水的流動路徑,更重塑了一條文化與曆史的生命線,讓千年運河文化煥發新的活力。”


文章改編參考來源:新華社,以上内容不存在商用行為,僅供行業知識傳播交流,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微信掃碼 > 右上角點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