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首頁
财經
觀察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公司
周報
動态
推薦
首頁 > ESG

盤點2023|全球“雙碳”領域大事件,碳足迹成政策焦點!

來源:真灼财經 時間:2024-01-05 21:32:15

字号

2023年,全球氣候治理進入關鍵節點,這一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各國碳中和行動加速推進。從全球首個“碳關稅”到COP28達成的“阿聯酋共識”,本文為大家整理了全球“雙碳”領域的熱點事件,讓我們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01

全球進入“沸騰”時代


7月27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全球氣候變暖發出了新的警告:“全球變暖時代已經結束,全球沸騰時代到來”。緊接着,世界氣象組織在11月30日宣布,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人類曆史上最熱的一年。由于氣候變化和厄爾尼諾現象,截至今年10月底的數據顯示,今年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的基線高出約1.4℃。


640.png


值得注意的是,厄爾尼諾現象對全球氣溫的影響通常在其開始後的一年最為明顯,也就是2024年。氣候專家普遍認為,今後全球大部分地區氣溫将進一步升高,不僅是2024年有可能更熱,未來5年大概率會出現“創紀錄高溫”。


02

《巴黎協定》首次盤點達共識

12月13日,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簡稱COP28)在阿聯酋迪拜閉幕。大會為期兩周,154個國家和政府首腦參加了會議,超過11萬人注冊參會。閉幕會上,198個締約國就《巴黎協定》首次全球盤點、減緩、适應、資金、損失與損害、公正轉型等多項議題達成“阿聯酋共識”。


1.jpg


“阿聯酋共識”協議文本包含196條内容,共21頁。其最重要的内容在于:各國達成了首次承諾減少所有化石燃料使用的“曆史性協議”,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在能源系統中轉型脫離化石燃料,并在關鍵十年加速行動,以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各國承諾,到2030年前将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提高到目前的3倍,并将全球能源效率提高到目前的2倍。


03

碳關稅“多米諾骨牌”已開啟


10月1日,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過渡期實施細則正式生效,一直持續到2025年底。


按照新規,歐盟将對從境外進口的電力、水泥、化肥、鋼鐵、鋁和氫額外征稅。過渡期内,歐盟進口商必須報告相關商品生産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26年1月1日起,進口商必須購買排放證書,其價格基于在歐盟境内生産這些商品時所需支付的碳價來制定。


2.png


緊随歐盟,英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宣布實行“碳關稅”的經濟體。12月18日,英國政府宣布将至2027年起實施英國CBAM,初步涵蓋的産品大類包括鋁、水泥、陶瓷、化肥、玻璃、氫氣、鋼鐵。據了解,加拿大、美國等發達國家都在推進碳關稅政策,碳排放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越來越大。


04

碳足迹催生新型貿易壁壘


8月17日,歐盟正式實施《新電池法》。這是全球首個将碳足迹作為産品強制性标準的政策。


3.png


根據《新電池法》,自2024年7月起,動力電池以及工業電池必須申報産品碳足迹,需要提供電池廠家信息、電池型号、原料(包括可再生部分)、電池碳足迹總量、電池不同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碳足迹等信息;到2027年7月要達到相關碳足迹的限值要求。


據了解,日本和美國也在加速制定碳足迹披露有關的政策,其中日本對于電池碳足迹數據的披露要求與歐盟《新電池法》基本保持一緻,将分階段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碳足迹不僅給電池企業帶來了挑戰,光伏、風電機組等新能源設備在出口至法國、韓國、瑞典和意大利等發達國家時,也需面對碳足迹披露的制約。


05

中美聲明 合作應對氣候危機


11月15日,中美兩國發表關于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聲明指出,中美兩國将積極參與《巴黎協定》首次全球盤點,兩國緻力于共同努力并與其他締約方一道,以協商一緻方式達成全球盤點決定。


聲明指出,中美兩國緻力于有效實施《巴黎協定》及其決定,包括《格拉斯哥氣候協議》和《沙姆沙伊赫實施計劃》。兩國強調,COP28對于在這關鍵十年及其後有意義地應對氣候危機至關重要。

中美兩國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今年中美雙方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保持密切溝通回歸合作,對全球氣候治理有着重大且積極的影響。


國内篇


01

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碳市場是為碳排放定價并推動交易的重要市場化機制,根據是否具有強制性,碳市場可分為強制性(或稱履約型)碳市場和自願性碳市場。履約型碳市場是目前國際上運用最為普遍的碳市場。


4.jpg


12月23日,在“2023中國可持續投資發展論壇”上,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表示,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截至今年11月30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4.23億噸、235.7億元。


今年以來,碳市場碳價出現大幅上漲、持續走高等現象,8月份全國碳市場碳價首次突破70元/噸,10月又站上80元/噸的新高點。長期來看,随着後期碳市場不斷擴容,以及國外碳壓力的不斷釋放和深化,碳價仍有上升空間。


02

CCER重啟取得重大進展


CCER即核證自願減排量,是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的交易産品,可用來抵扣配額或直接參與碳市場交易工作,也可用來參與大型活動碳中和、綠色金融等。


CCER交易市場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互為補充,共同組成我國完整的碳交易體系,有利于激勵更廣泛的行業、企業參與溫室氣體減排行動。


5.jpg


10月19日,生态環境部公布《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随後四類CCER項目方法學、注冊登記規則、項目設計和實施指南等配套規則相繼出台,CCER重啟的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


03

綠證核發全覆蓋開啟“新篇章”


綠證全稱為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是我國可再生能源電量環境屬性的唯一證明,是認定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産、消費的唯一憑證,用于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核算、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認證等。1個綠證單位對應1000度可再生能源電量。


6.jpg


8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财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全覆蓋工作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的通知》(發改能源〔2023〕1044号)。


根據文件,對全國風電(含分散式風電和海上風電)、太陽能發電(含分布式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常規水電、生物質發電、地熱能發電、海洋能發電等已建檔立卡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所生産的全部電量核發綠證,實現綠證核發全覆蓋。

新的核發機制建立以來,綠證核發有序銜接、規範起步,11月份完成首批核發綠證1191萬多個,對應電量119億多千瓦時,涉及項目1168個、發電企業755家。


04

首批國家碳達峰試點公布


10月2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發布《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方案》,提出在全國範圍内選擇100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園區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以期通過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探索不同資源禀賦和發展基礎的城市和園區碳達峰路徑,為全國提供可操作、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7.jpg


12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公布了首批碳達峰試點名單,确定了張家口市等25個城市、長治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等10個園區為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和園區。


05

加快建立産品碳足迹管理體系


碳足迹,是用來衡量個體、組織、産品或國家在一定時間内直接或間接導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近年來,一些國家逐步建立起重點産品碳足迹核算、評價和認證制度,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也将産品碳足迹納入可持續供應鍊管理要求。


8.jpg


11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建立産品碳足迹管理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對産品碳足迹管理各項重點任務作出系統部署,提出制定産品碳足迹核算規則标準、加強碳足迹背景數據庫建設、建立産品碳标識認證制度、豐富産品碳足迹應用場景、推動碳足迹國際銜接與互認等五方面重點工作。


到2025年,國家将出台50個左右重點産品碳足迹核算規則和标準,一批重點行業碳足迹背景數據庫初步建成;到2030年,國家層面出台200個左右重點産品碳足迹核算規則和标準,國家産品碳标識認證制度全面建立。

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國家公布的核算規則标準之外的産品可以先行先試,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推進産品碳足迹認證試點建設。


氣候變化已成為當前人類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為應對自然災害和極端天氣的頻發,各國正積極推行更為嚴格的碳中和政策,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企業作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貢獻者之一,也需要未雨綢缪,采取積極行動。


通過産品碳足迹,企業可以量化産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從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減排方案。在此基礎上,企業可以構建綠色采購、綠色治理、綠色科技等關鍵能力,以提升氣候風險管理能力,實現低碳、可持續的發展。


文章來源:碳鍊科技CCT ,以上内容不存在商用行為,僅供行業知識傳播交流,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微信掃碼 > 右上角點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