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首頁
财經
觀察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公司
周報
動态
推薦
首頁 > ESG

零碳資訊丨全球2月份創下同期高溫紀錄 海洋升溫至曆史新高

來源:真灼财經 時間:2024-03-11 10:23:20

字号

Part one


生态環境部:以減污降碳為抓手 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的優化調整

 

生态環境部部長黃潤秋8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上表示,2024年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以更高标準打幾個漂亮的标志性戰役,在空氣質量改善、水環境質量提升、水生态修複、農村環境質量整治以及危險廢物風險管控等領域取得一些标志性的成果,為美麗中國建設開好局、起好步、打牢基礎。


二是聚焦國家區域重大戰略,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分層次推進美麗省域、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海灣、美麗河湖建設。


三是大力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以減污降碳為抓手,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的優化調整,加強生态環境分區管控,進一步落實好、建設好全國碳排放市場,尤其是最近啟動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為綠色轉型做好支撐。最後,将進一步加大對生态系統的保護和監督的力度,着力維持推動我國生态系統的穩定性、持續性、多樣性。

 

Part two

 

甯吉喆:加大宏觀調控力度 擴大财政支出規模

 

昨日,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甯吉喆作大會發言。甯吉喆提出,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多出有利于穩增長的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質增效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擴大财政支出規模,增加地方專項債券規模,增加中央預算内投資規模,發行超長期特别國債,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必要時把儲備政策投入實際操作。加快以數字智能技術、綠色低碳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生物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形成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未來産業。不斷提高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基礎研究支出占研發經費支出比重,增加面向科技創新的風險投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


Part Three


全國政協委員、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建議明确碳排放權金融屬性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建議,進一步推進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标準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碳市場覆蓋範圍,鼓勵金融機構探索碳金融産品創新;進一步優化綠證核發及交易機制,加快完善綠證核發監測和計量體系等。南存輝表示,我國碳金融市場已取得初步進展,但還未明确碳排放權的金融屬性,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碳金融市場的發展。“明确碳排放權的金融屬性,有助于增加碳市場的流動性和活躍度,通過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引導更多資金投入到低碳、綠色産業,從而有效推動我國碳減排目标的實現。”

 

Part Four

 

全球2月份創下同期高溫紀錄 海洋升溫至曆史新高

 

據歐盟的哥白尼地球觀測計劃的報告,2月份連續第九個月創下同期紀錄最高溫。自去年6月以來,全球平均氣溫每個月都創下了同期紀錄新高。2月份的氣溫比預估的工業化前可比平均氣溫高出1.77攝氏度。同時,2月份全球平均海表溫度創出有記錄以來單月最高水平。據哥白尼計劃,在2月底,日均海表溫度達到21.09攝氏度。該報告稱,導緻海洋溫度升高的厄爾尼諾現象在赤道太平洋地區繼續減弱,但海洋氣溫總體上仍處于“異常高的水平”。國際能源署表示,去年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1.1%,達到新高。

 

Part Five

 

全國人大代表葛海蛟:加大有效信貸支持力度,支持科技創新、綠色低碳、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銀行董事長葛海蛟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北京代表團全體會議上表示,中國銀行将努力推出更多舉措,推動取得更好成效。一是當好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實幹家。在傳導國家宏觀調控貨币政策、深化金融市場改革、防範化解風險等工作中作出貢獻。二是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有效信貸支持力度,支持科技創新、綠色低碳、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發展。

 

Part Six

 

乘聯會:2024年全國乘用車市場價格戰仍在延續

 

乘聯會發文表示,2024年全國乘用車市場價格戰仍在延續。從燃油車的角度來看,新能源成本下探、“油電同價”給燃油車廠商帶來巨大壓力,燃油車産品更新換代相對較慢,産品智能化程度不高,更多依賴于優惠的價格和市場資源投放力度來持續吸引客戶;從新能源車的角度來看,随着碳酸锂價格下跌、電池成本降低、造車成本有所下降,且随着新能源市場高速發展,形成規模效應,産品擁有更多的利潤空間。但同時整車環節的成本下降并伴生電池回收業務帶來的盈利能力持續承壓,随着新購車規模的上升和補能痛點在部分場景和時間段仍舊存在,現階段企業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投資建設規模,呼籲市場對車企的經營狀況保持更加寬容的輿論環境。電動車價格競争是新技術領域充分的市場競争體現,是消費者的福音。但同時企業也需要理性平衡企業降價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謹防降價帶來的行業利潤率下滑過快、研發投入壓力加大、消費者價格觀望增強、國際競争擔憂加劇等不确定風險。


資料整理自網絡,僅供行業學習交流

 


微信掃碼 > 右上角點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