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
首頁
财經
觀察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公司
周報
動态
推薦
首頁 > ESG

納斯達克:全球碳市場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

來源:真灼财經 時間:2024-04-08 19:48:10

字号

納斯達克近日發布了一項關于自願碳市場(VCM)生态系統的全球調查結果,該調查由ValueExchange與項目所有者、金融投資者、商業銀行、經紀人和市場運營商等130多位決策者合作完成。


微信圖片_20240408195034.jpg

 

調查顯示,自願碳信用市場正在增長,吸引了更多不同的參與者,但價格透明度、市場效率低下和分散化阻礙了規模化。碳信用登記被認為有能力解決其中許多挑戰并釋放該行業的潛力。


納斯達克執行副總裁兼歐洲市場服務主管 Roland Chai 表示:“全球碳市場正處于關鍵時刻。真正可擴展、值得信賴的碳市場可以産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問題是我們如何到達那裡。通過識别阻礙市場發展的結構性低效率,我們可以提出長期解決方案并幫助建立全球共識。解決這些規模障礙隻能來自政策制定者、市場基礎設施提供商和整個金融服務生态系統參與者的協調推動。”


對碳信用的需求受到限制


對碳信用的需求源于廣泛的參與者和目标:67%的企業受到其ESG優先事項的驅動,50%的商業銀行購買碳信用以使其投資組合脫碳,45%的投資者主要尋求财務回報。公司也明确希望擴大其活動,超過一半的公司表示希望将其資産類别的敞口增加一倍。


然而,盡管對碳信用的需求多樣化,但目前的市場結構正在抑制需求以及市場更廣泛的演變。在發行、核查、交易、報告和退役流程方面的挑戰使18%的調查受訪者無法參與當今的自願碳市場。由于同樣的問題,另有11%的公司的需求量被限制在目标的一半以下,40%的公司至少被限制了四分之一。


價格透明度、效率低下和市場分散


近三分之一(30%)的受訪者對碳資産定價信心不足,導緻他們無法有效發現需求側的價格或基準信用。定價透明度的缺乏阻礙了經紀人的交易和投資者的資産持有,導緻交易量被人為地限制在較低水平。商業銀行的低信心率為66%,銀行金融家無法準确建模風險或有效部署資本。


自願碳市場的整體結構的特點是碳信用類型不一緻,嚴重依賴人工和繁瑣的數據收集工具。缺乏标準化不僅阻礙了交易,還限制了國際投資者進入當地市場。對單個項目進行手動盡職調查和定價的持續需求仍然是規模化的重大障礙:例如,63%的受訪者通過電話和電子郵件處理項目列表,但 79%的受訪者希望通過注冊平台管理此類活動。非标準化和手工方法帶來的更高成本将不可避免地促使商業銀行、企業和投資者尋求更大的交易方,從而排除較小的項目所有者,從而導緻交易量總體減少和融資瓶頸。


廣泛的碎片化進一步加劇了這些挑戰。幾乎一半的項目所有者、銀行金融家、中介機構和投資者的調查受訪者被迫與四個或更多注冊機構進行互動。由于幾乎沒有标準化或互操作性,這種市場效率低下且分散,迫使出現小型“流動性水坑”,每個流動性都是孤立的,缺乏規模,并且需要完全定制的手動資源才能進行交互。


全球碳市場如何實現規模化


所有證券的一個明确且經過驗證的透明度來源是交易所交易,這是58%的受訪者的首選市場模式。積極的一面是,開創性的交易場所得到了政府、監管機構和銀行的廣泛支持,解決了一些市場限制。然而,解決貿易後基礎設施問題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注冊管理機構是改善市場和引領變革的最重要的促進者。作為自願碳市場質量的保證者,登記機構有兩個核心杠杆來增強信心。首先是他們在項目驗證和方法方面的傳統優勢,并且仍在不斷發展。其次,作為買家信心的關鍵推動因素,他們有能力推動所持有産品、描述産品的數據以及跨多個平台的數據可用性的标準化。


通過标準化,它們可以實現自動化和連接,從而加速盡職調查、提高價格透明度并降低交易成本。通過這樣做,他們可以解決當今破壞該行業的根本信心問題,并幫助世界自願碳市場走上可擴展的增長道路。


納斯達克高級副總裁兼市場技術主管馬格努斯·哈格林德 (Magnus Haglind) 表示:“如果沒有在自願碳市場上建立信任、流動性和連通性的可靠基礎,它們就無法擴大規模。我們必須利用其他全球資産類别的制度知識和框架,發展市場結構,建立圍繞碳信用的制度生态系統。注冊管理機構是該解決方案的核心,能夠采用新技術、制定國際一緻的标準并加速市場的增長軌迹。

 

文章來源:碳減派,以上内容不存在商用行為,僅供行業知識傳播交流,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微信掃碼 > 右上角點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