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8年7月,小米上市的時候,雷軍曾經說“讓首日投資者賺1倍”的說法。至于這個“賺一倍”是精确計算出來的,還是畫餅打哈哈,恐怕當時人們普遍認為是後者。但是到2021年初的時候,小米股價最高沖到了35.9港元,與上市價格相比,的确是翻了一倍。
當然,這兩年半的時間裡,股價不是線性的,而是先降後升。這個過程對于持有股票的投資者來說,是非常煎熬的。——尤其是當價格最低跌到了8.2港元腰斬的時候,那幾乎就是這隻股票的至暗時刻。
現在,小米從35跌到12,無疑再次迎來了它的至暗時刻。
這一輪小米股價下跌,是兩大因素疊加。第一是智能手機行業自身的下行周期,第二是2022年疫情和地緣政治危機導緻的全球經濟下行。這兩個因素中,全球經濟不振是短期因素,而手機行業下行周期是中長期因素。
全球經濟不振不振,拖累小米手機業務表現。Canalys數據顯示,2Q22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8.7%至2.86 億台,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25%至3,960萬台,盡管保持了全球第三的排名,但市場份額同比下降3ppt至14%。
考慮二季度整體需求低迷及競争壓力,且小米無重點新機發布,因此預計手機ASP同比有所下滑。毛利率方面,反映618促銷及市場低迷影響,預計手機毛利率同比略有所下滑。
AioT業務,境外短期波動,電視推動毛利率穩步提升。Q2國内業務在618大促的推動下将保持增長,但境外市場受俄烏沖突、國際物流因素等影響有所承壓。AIoT業務主要産品形态是小米電視,而今年以來面闆價格有所下降,預計電視毛利率有望回升、推動AIoT毛利率同比有所提升。
互聯網業務,受國内疫情因素影響,廣告需求拖累,Q2國内互聯網業務收入增速有所放緩,但海外互聯網或仍可保持較高增速。總體來看,全球經濟增長不振對小米各方面業務都有影響。
未來小米能否走出低估,短期來看,全球經濟複蘇對智能手機的需求會有所提振。而長期來看,小米需要尋找下一個業務增長爆發的賽道。智能手機行業最繁榮的時期已經過去,智能化與互聯網化的下一波繁榮将不再圍繞着智能手機領域。
過去5-8年之間的這一波智能手機繁榮,是許多基礎技術領域的革命性創新所疊加的結果,包括移動互聯網、觸控面闆、芯片算力提升、以及軟件領域配合等等。這些因素将手機的功能和使用體驗推到了電腦甚至超過電腦的高度;但是這也就意味着,到目前2022年,這一系列技術革命的邊際效用已經越來越弱,投入産品比變得極不經濟——這就是為什麼小米雖然推出了折疊屏産品,但市場反響幾乎很弱,既沒有成為爆款,也沒有大規模廣告宣傳。
而目前,最新應用技術的前沿突破已經悄然轉移到新能車、家用儲能、智能化居家等領域。這将是消費電子、智能化與互聯網領域的下一個繁榮風口——但目前,繁榮周期還沒有到來。新能車已經開始繁榮,而新能車所推動的車載智能化以及居家智能化甚至萬物互聯,還需要靜待花開。
所以定位當下,就是産業周期青黃不接的狀态——舊的一波繁榮已經江湖遠去,而新一波繁榮還在要來未來。
這種青黃不接同樣反映在小米的業務和股價上:主打的業務智能手機銷量減少、毛利率下滑,而小米所運籌布局多年的AioT業務,迄今還沒有大規模普及商量,以及ASP并不能得到明顯的提升。而造車,小米雖然也在推,但開發新品需要技術攻關周期。而車載消費電子闆塊,小米的布局明顯不及華為和百度——這也為未來小米能否搭乘新能車繁榮的景氣風口發力,開啟新一輪增長曲線的預期,帶來隐憂。
昨天,小米創始人兼CEO雷軍先生發表了年度演講。自2020年開始,雷軍每年都搞演講,這已經是第三年。
在今年的演講中,雷軍依舊保持了“憶苦思甜”的一貫風格,但今年的話題中,“憶苦”的成分明顯更多。而在演講末尾,雷軍還是拿出了他那句萬年不變的套話“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發生”——這顯然是雷軍對小米眼下現狀的回應。
然而面對小米的現狀,我仿佛有了一種回到2018年7月當時的焦慮。
站在當時,我根本看不到小米有什麼優勢與核心賽力——我隻知道他的估值過高,而且由于全球金融緊縮不斷調低上市估值,也因此“捆住”了許多投資人——所謂“未上市已有蟹貨”。而雷軍對這些似乎不知情,還在“沒心沒肺”地給投資者打氣,說讓首日買入的人“賺1倍”。
當下,小米的情況與2018年幾乎是完美複制,包括業務,包括股價,甚至包括雷軍的那種樂天派小清新的風格——都一模一樣。
這次,小米還會再讓人賺一倍嗎?
股票投資,永遠是一門玄學。也許樂天派是比信仰更高級的哲學,而簡單的心态勝過一切睿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