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首頁
财經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公司
周報
動态
推薦
首頁 > 觀察

奧特曼閣下抵達他忠誠的董事會

來源:真灼财經 時間:2024-03-10 18:55:44

字号

文章來源:字母榜

作者:畢安娣

編輯:王靖


1.png


奧特曼又回歸了。


去年11月,OpenAI的CEO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突然被踢出董事會,并丢掉了CEO職位。幾天後,奧特曼便回歸OpenAI,重奪CEO寶座。


如今,奧特曼也重新回到董事會席位上。


當地時間周五,3月8日,OpenAI發布博文,宣布董事會新增成員,除了奧特曼之外,還有三位履曆亮眼女性加入。此前奧特曼回歸後,解散了舊董事會,隻有一人留任,又增加了兩人。


2.png


随着新成員的加入,如今的OpenAI董事會從三人擴充到七人,且性别構成相對平衡,兼備商業與技術背景。不久前,馬斯克起訴OpenAI,曾提到奧特曼回歸後的新董事會(三人版本)缺少技術背景,是拖延宣布AGI到來的手段,而AGI到來是OpenAI與微軟深度合作的終止節點。


與此同時,OpenAI也公布了對于去年11月公司“事變”的調查結果總結,未公布調查完整報告。該調查由美國著名律師事務所WilmerHale進行,屬于第三方獨立調查。在OpenAI最新發布的一篇博文中,稱董事會特别委員會已宣布調查結束,董事會“對山姆·奧特曼先生和格雷格·布洛克曼先生對OpenAI的持續領導表示完全信任。”


同時,OpenAI表示調查顯示,“事變”與OpenAI的财務狀況無關,與公司對投資者、客戶、業務合作夥伴的承諾之擔憂也無關,而是董事會和奧特曼之間關系破裂、信任不再的結果。


也就是說,獨立調查肯定了OpenAI前董事會在發動“事變”時給出的緣由,即“失去信任”,而否認了外界的種種猜測,包括内部因為AI安全問題以及與科技巨頭微軟的合作而産生分歧。


至此,OpenAI去年年終給世界貢獻的一出大戲,才算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結局。


01


OpenAI在周五當天共發布了兩篇博文,一篇關于董事會新成員任命,一篇關于“事變”調查蓋棺。


3.png


在奧特曼之外,董事會新添的三位成員分别是:蘇·德斯蒙德-赫爾曼(Sur Desmond-Hellmann),妮可·賽麗格曼(Nicole Seligman),菲吉·西莫(Fidji Simo)。


OpenAI稱贊三人有技術行業、非營利組織和董事會成員的背景,在領先的全球組織和複雜的監管環境中有豐富的經驗。董事會主席布萊特·泰勒(Bret Taylor)表示:“他們的經驗和領導能力将使董事會能夠監督 OpenAI 的發展,并确保我們追求 OpenAI 的使命,即确保人工通用智能造福全人類。”


其中德斯蒙德-赫爾曼是非營利組織領導者和醫生,目前在輝瑞公司董事會和總統科學技術顧問委員會任職。此前,她曾是寶潔、Meta、比爾和梅琳達·蓋茨醫學研究所董事會成員,并擔任過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CEO。


除此之外,她是加州大學舊金山教授及該校第一位女性校長,在職5年。在美國基因泰克公司擔任産品開發總監期間,她在開發首個基因靶向癌症藥物方面發揮了領導作用。


賽麗格曼則是律師出身,不僅曾是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助理,還為克林頓夫妻提供咨詢。此前,賽麗格曼曾在索尼擔任過執行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負責監督全球法律和合規事務,還曾兼任索尼娛樂公司和索尼美國公司總裁。


目前,她是三個上市公司派拉蒙全球、MeiraGTx、Intuitive的董事會成員。除此之外,她還有非營利機構領導的工作在身,包括施瓦茨曼動物醫療中心及紐約市多伊基金,後者緻力于為無家可歸者和服刑回歸社會的人提供住房、職業培訓等支持。


而西莫則在科技行業頗有經驗,擁有15年頭部企業的領導經驗。目前,她是配送公司Instacart的董事長兼CEO,同時是Shopify的董事會成員。在此之前,西莫還曾擔任Facebook應用負責人。除此之外,西莫創立了MetroDora研究所,後者是緻力于神經免疫疾病護理和治療的多學科醫療機構和研究基金會。


去年年底“事變”後,奧特曼回歸OpenAI,解散舊董事會,成立新董事會1.0版本:布萊特·泰勒,董事會主席;Quora的CEO亞當·迪安傑羅(Adam D’Angelo),唯一一名舊董事會“遺老”;拉裡·薩默斯(Larry Summers),著名經濟學家,克林頓時期的财政部部長,奧巴馬時期的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


此次再添新成員,OpenAI新董事會迎來2.0版本,人數擴充到7人,已經比舊董事會壯大。


02


在新董事會成員公布的同時,OpenAI還宣布了一件大事:關于“事變”的第三方對立調查宣告結束。


4.png


接手該調查的知名律師事務所WilmerHale對OpenAI前董事會成員、OpenAI高管及其他相關證人進行了數十次采訪,審閱了3萬份文件,并評估了公司的各種行為。


WilmerHale最終認為,是舊董事會與奧特曼的信任破裂導緻了2023年11月17日的事件。舊董事會當時認為,他們的行動将減輕内部的管理挑戰,沒有預料到将會破壞公司的穩定。WilmerHale還認為,舊董事會的決定并非出于對産品安全、開發速度、OpenAI财務狀況的擔憂,也并不是因為憂心于OpenAI對投資者、客戶或商業夥伴的聲明。


而且,WilmerHale指出,舊董事會在很短的時間内實施了決定,沒有進行全面的調查,沒有給奧特曼解決他們關切的問題的機會,也沒有提前通知關鍵的利益相關者。


在審閱了WilmerHeler的調查結果後,董事會特别委員會建議董事會全體成員核準11月21日重新雇傭奧特曼與格雷格·布洛克曼(Greg Brockman)的決定。


“我們一緻認為山姆和格雷格是OpenAI的正确領導者。”


回顧去年11月的OpenAI“事變”,這是一個意料之中的結果。


當時,OpenAI舊董事會突然将奧特曼,并解除其CEO職務,布洛克曼随之辭職。布洛克曼也是OpenAI的關鍵人物,是其聯合創始人兼董事會主席。


在舊董事會中,原本有三位OpenAI内部董事,登時隻剩下伊利亞·蘇茨克維(Ilya Sutskever)一人。OpenAI陷入混亂,其“金主”、商業合作夥伴微軟陷入震驚,而外界對這突如其來的奇襲之緣由衆說紛纭。


OpenAI舊董事會給出的緣由是不再信任奧特曼。但外界有各類猜測,主要集中在OpenAI可能存在内部分歧上。


彼時OpenAI新模型“Q*”的傳聞正甚,OpenAI被傳已在AGI(通用人工智能)的門前。再加上蘇茨克維屢次表達對AI威脅的恐懼,外界認為OpenAI“事變”的背後,是以奧特曼為代表的“商業利益”方,和拼命想踩刹車的“保守派”之間的争鬥,蘇茨克維也一度被懷疑是“幕後黑手”。


但事情在三天之内經曆了多重反轉,包括OpenAI幾乎全部的員工簽署公開信,要求舊董事會請奧特曼回來,否則就集體辭職。而微軟則不僅宣布将邀請奧特曼和布洛克曼加入,成立新的AI項目,還張開雙臂歡迎所有離開OpenAI的員工。


和“事變”同樣突然的,是奧特曼突然成功回到了OpenAI,重新坐上CEO之位。很快,舊董事會不複存在,新董事會由三人組成,全是外部成員,其中隻有一位是舊董事會遺老。蘇茨克維則在X社交平台上發文“忏悔”,他繼續留在OpenAI,布洛克曼也回到公司。


次月,OpenAI成立董事會特别委員會,并委托WilmerHale,對“事變”進行調查。


四個月後的今天,我們看到了調查結果的總覽,沒有什麼“驚喜”,一切中規中矩:沒有陰謀,沒有黑手,正如舊董事會所言“失去信任”。


03


OpenAI想為此事畫一個句号。


奧特曼在周五的新聞電話會議上說:“我很高興這件事已經結束,”他補充:“我看到一些人利用新聞爆料來傷害公司,打擊我們的使命,這讓人心寒。”


5.png


奧特曼還回應了近期的另一則新聞,表示他支持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穆拉蒂是OpenAI的首席技術官,在“事變”中曾被短暫任命為臨時CEO,但她據當時的報道在内部積極推動奧特曼回歸。在X平台上,她也一直保持甚至帶頭和奧特曼、布洛克曼互動。


但《紐約時報》新鮮出爐的一篇報道卻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穆拉蒂實際上是“事變”的重要推手。在去年10月,她曾與蘇茨克維前後腳向舊董事會反映,奧特曼“操縱”高管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報道發出後,穆拉蒂在X上回應,反駁了這一說法,并且認為這是舊董事會想拉她當替罪羊。


“米拉……在幫助經營這家公司上做得非常出色。”“我為我在這裡雇傭的高層感到非常自豪。”


此外,特别地,奧特曼提及一位前董事會成員的事讓人覺得遺憾,并稱“确實從這次經曆中學到了很多”。這可能是指海倫·托納(Helen Toner),OpenAI前董事會成員、喬治城智庫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研究員。


在OpenAI“事變”時,有媒體披露托納在一項研究論文中,批評OpenAI産品發布決策的速度,因而惹惱了奧特曼,後者試圖将她從董事會踢出。


奧特曼此番特别提到她,有可能是對馬斯克的一種回應。前不久,馬斯克一紙訴狀将OpenAI、奧特曼和布洛克曼告上法庭,訴狀中稱,在奧特曼複職的過程當中,托納被“針對”,被OpenAI的一名律師告知有可能面臨指控。


馬斯克本次發起訴訟,長達35頁的起訴書詳細描述了馬斯克視角的“OpenAI往事”,并對OpenAI“事變”也給出了一個暗黑版本。據馬斯克的說法,OpenAI“事變”是因為要到AGI的關鍵時刻,但公司不想放棄現在的模式,比如與微軟的合作。OpenAI與微軟合作的前提是“前AGI”,于是奧特曼挑選了一個缺乏技術背景的新董事會(這裡指的是此前3人構成的新董事會1.0版本)。


“新的董事會成員缺乏充足的AI專業知識……無法獨立判斷OpenAI是否以及何時達到了 AGI ——以及何時開發出了超出微軟許可範圍的算法。”“考慮到微軟對公衆關閉大門的巨大财務利益,OpenAI公司新的被控制的、矛盾的、順從的董事會将有充分的理由推遲發現 OpenAI 已經達到 AGI。相反,OpenAI 達到AGI,就像《安妮》中的“明天”一樣,将永遠是一天之後的事情,确保微軟獲得 OpenAI最新技術的許可,公衆将被拒之門外。”


不管是《紐約時報》的報道,還是馬斯克的起訴,都是近一周内的新鮮事,它們都在表明,盡管OpenAI“事變”已經過去四個月,外界的關注仍在,冤家的拳頭也沒有放松。


值得注意的是,在董事會成員任命、公布“事變”調查結果之外,OpenAI在博文中還透露了一個重要消息——OpenAI将對治理結構進行重大改進,包括:采用一套新的公司治理準則;加強OpenAI的利益沖突政策;設立舉報熱線,作為所有OpenAI雇員和承包商的舉報資源;創建額外的董事會委員會,包括專注于OpenAI核心使命的實施與推進的使命與戰略委員會。


OpenAI想翻篇了,但句号是一個句子的結尾,也可以是另一個句子的開始。OpenAI“事變”背後複雜的公司構成,一直以來衆說紛纭的“使命”堅守與否的問題,是否真能就此蓋棺,還是一個未知數。


微信掃碼 > 右上角點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