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
首頁
财經
觀察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公司
周報
推薦
首頁 > 動态

核心管線取得突破性進展,早期研發後勁十足,财務結構明顯優化,中國抗體處在投資價值爆發的前夜

來源:小蔣 時間:2025-09-01 08:31:17

字号
2025年8月29日,港股上市公司中國抗體(03681.HK)發布了中期業績。市場對這份中期業績期待已久,關注點不僅在财務上,同時也更關注公司的藥物管線研發的最新進展,以及這些藥物管線的潛在商業化前景。


中國抗體作為一家專注于免疫性疾病創新療法研發的生物制藥公司,以"同類首創"(first-in-class)和"同類最佳"(best-in-class)為研發目标,聚焦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相關疾病的治療藥物開發。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其藥物管線上取得了顯著進展,最重要的就是SM03和SM17兩款核心産品的臨床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此外,得益于公司所構建的五大研發平台的強大賦能,公司的早期研發和後續在研管線後勁十足,為後續不斷将創新藥物從靶點發現,到推進至臨床獲得數據成果,從而提升公司管線厚度,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憑借今年兩次成功的新股配售,公司目前現金充足,财務結構明顯優化。對于中國抗體而言,2025年上半年取得的成功為今後長遠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 兩款核心藥物取得突破性進展


(1)SM03


SM03,即舒西利單抗(Suciraslimab)是公司的旗艦産品,也是全球首創的抗CD22單克隆抗體。CD22是一種主要在B細胞上表達的唾液酸結合跨膜蛋白,在B細胞受體信号傳導中起調節作用,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的潛力靶點。


公司在近期對于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臨床前研究中,發現舒西利單抗顯示出突破性的器官保護作用,特别是在狼瘡性腎炎的模型中,能顯著降低蛋白尿水平并減輕腎髒病理損傷。


SLE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患者超過500萬,中國患者規模約100萬,其中約50%可能進展為狼瘡性腎炎(LN),後者是導緻患者終末期腎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現有治療方案存在局限性,舒西利單抗有望填補SLE治療在長期用藥安全風險和器官保護方面的未滿足需求。


基于與國家藥監局的讨論和公司内部對現有數據的評估,公司認為SLE作為首發适應症更具優勢,于今年上半年策略性地主動撤回舒西利單抗用于類風濕關節炎(RA)的生物制品上市許可申請(BLA),轉而全力推進其用于SLE的治療。


除了系統紅斑狼瘡(SLE)之外,舒西利單抗在阿爾茨海默病(AD)治療方面也展現出良好的潛力。具體原理在于,SM03通過靶向CD22調節小膠質細胞功能,促進β-澱粉樣蛋白(Aβ)清除并發揮抗炎作用。目前公司已啟動舒西利單抗治療SLE的Ⅱ期臨床項目規劃,并正在推進其用于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準備工作。


(2)SM17


SM17是全球首創靶向白細胞介素25(IL-25)受體的人源化IgG4單克隆抗體。IL-25是一種"警戒素"(alarmin),在特應性皮炎(AD)、哮喘等疾病的2型炎症反應中起關鍵作用。


今年4月7日,公司公布了SM17用于治療中重度AD患者的Ib期概念驗證研究的陽性頂線結果。該概念臨床采用了随機、雙盲、多中心入組的臨床方案。揭盲後頂線數據顯示,高劑量組91.7%的患者實現瘙癢緩解(NRS-4),75%達到皮損恢複EASI 75指标,41.7%達到皮損完全恢複指标(IGA 0/1),同時展現出了優異的安全性。該結果和目前已上市藥物和在研藥物相比,體現出了顯著的差異化優勢。


全球AD患者超過2.3億,單是中國患者已超過7000萬,其中約28%為中重度患者。現有治療方案難以兼顧快速止癢、皮損恢複與安全性,SM17的三重優勢(快速起效止癢、強效皮損恢複、高安全性)有望使其成為AD領域的潛在首創和最佳療法。


IL-25是特應性皮炎病理的核心。它是驅動和加劇炎症反應,特别是Ⅱ型免疫反應的一個關鍵“警報”因子。它在AD的發病機制中扮演着“啟動器”和“放大器”的角色。而SM17除了可通過抑制Ⅱ型炎症通路的激活,進而減少Ⅱ型細胞因子的産生與分泌;同時能通過一條特異于IL25/IL25受體軸的新型局部通路起效。SM17會直接靶向并抑制角質形成細胞上異常高表達的IL25受體,從而快速、高效地緩解瘙癢(癢感)與皮膚炎症。


目前,關于SM17劑型轉換的臨床橋接研究已啟動,并預計于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同時,公司也在進一步準備下一階段的臨床開發方案。


2 在研藥物管線後勁充足


(1)抗-CGC抗體


抗-CGC抗體是公司内部開發的全球首創新人源化抗γc(共同γ鍊)抗體。γc是多種白細胞介素(如IL-2、IL-4、IL-7、IL-9、IL-15和IL-21)受體的共同亞基,在免疫細胞發育、活化和存活中起關鍵作用。


該抗體通過調節免疫細胞的擴增、自身反應性及組織浸潤,有望用于治療斑秃、白癜風等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公司計劃在2026年前提交其治療斑秃的IND申請,目前正在進行化學、制造和控制(CMC)優化及毒理學研究。


(2)雙特異性抗體候選藥物(bsAb)


此雙特異性抗體候選藥物靶向RANKL(核因子κB受體激活劑配體)和骨硬化蛋白,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症等骨相關适應症。該藥物具有差異化的作用機制,内部體外及體内研究顯示,其相較于市售抗體(如地諾單抗和羅莫珠單抗)展現出更佳的療效。公司計劃在2026年前提交IND申請,目前正在進行CMC優化并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測試其毒性。


此外,其它在研藥物還包括SM06,即第二代抗CD22抗體,是舒西利單抗的人源化變體,具有相似的作用機制但可能更強的療效和更長的半衰期。而SN1011是第三代可逆共價BTK抑制劑,用于治療SLE、天疱瘡、多發性硬化症(MS)及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


當前,生物技術領域與生物醫藥行業正在經曆深刻的轉型。繼傳統經驗積累(實驗醫學)和分子生物學在醫藥領域的突破(分子醫學)之後,生物醫藥行業正在經曆第三次革命,“生物科技3.0時代”即将開啟。未來,生物醫學的核心特征體現為創新主導,多學科交叉融合,全鍊條的智能化與精準化。


這樣的時代背景為中國抗體的戰略性成長提供了絕佳的機遇。自成立以來,中國抗體一直堅持差異化創新的理念,以“同類首創”與“同類最佳”為研發核心目标,深耕免疫類疾病的創新療法。


3 五大平台構建強大的科研引擎


中國抗體能夠持續輸出創新候選藥物,離不開其系統化的研發平台建設。公司建立了五大内部戰略平台:B細胞治療平台、警戒素途徑治療平台、選擇性T細胞治療平台、神經系統疾病平台和抗體框架重塑人源化平台。這些平台不僅為現有産品提供技術支持,更為未來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


具體來看,例如B細胞治療平台是公司最早建立的核心平台,專注于靶向B細胞抗原的治療藥物開發。CD22(舒西利單抗和SM06)、CD20(SM09)和BTK(SN1011)等靶點均源自該平台。而警戒素途徑治療平台則針對涉及呼吸道和皮膚組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IL-25受體(SM17)。選擇性T細胞治療平台專注于T細胞相關受體的抗體開發,如抗γc抗體。神經系統疾病平台探索神經免疫性疾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而抗體框架重塑人源化平台則采用創新方法進行抗體人源化。


這種平台化科研策略的搭建,源自公司管理層對免疫類疾病原理的深刻認知。例如B細胞、警戒素、T細胞等結構,就是免疫類疾病病理的核心。抓住了這些核心結構,針對其特征進行研究,可以做到提綱挈領,攻克了一種疾病,就可以觸類旁通,與其原理相同或類似的疾病就都可以“搞定”。這不僅提高了研發效率,更形成了獨特的技術壁壘。


基于強大的科研實力,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中美等地擁有多項授權專利,覆蓋主要候選藥物,并有多項PCT申請和待審批專利。完善的知識産權保護體系為公司未來的發展和國際合作提供了堅實保障。


4 成功配股融資,财務結構持續優化


在财務方面,中國抗體展現出審慎而靈活的資金管理策略,于今年上半年财務結構不斷優化,為進一步發展積累力量。


首先,公司于2025年上半年虧損大幅收窄,經營效率顯著提升。2025年上半年虧損人民币49.8百萬元,較2024年同期的90.6百萬元減少約45%。虧損大幅削減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點。首先,研發支出從去年同期的55.0百萬元降至32.7百萬元,主要因SM03(舒西利單抗)BLA申報及商業化準備階段支出減少。其次,行政開支從34.2百萬元降至23.7百萬元,反映出公司在管理效率上的提升和人員成本優化。此外,外彙收益增加約7.4百萬元,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損益表現。虧損大幅收窄顯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運營效率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為後續商業化以及融資活動奠定良好基礎。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于2025年5月完成股份認購,淨籌資約 1.24億港元。此後于2025年8月再次完成股份認購,淨籌資約 3.7億港元。公司上半年以來連續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積累了雄厚的現金儲備,為核心管線的臨床推進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



在研發投入方面,2025年上半年研發成本約為人民币3270萬元,雖較2024年同期有所下降,但這主要得益于SM03 BLA籌備工作的完成和研發團隊的優化。公司目前擁有33名研發人員,其中超過75%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這種高素質的研發團隊是創新的重要保障。


産能方面,公司的各大生産基地建設也在穩步推進。海口生産基地已完成GMP核查,蘇州生産基地建設已基本完成,預計2025年底通過竣工驗收。同時,公司正在評估向輕資産模式過渡的可行性,可能将生産外包給CDMO,這種靈活的生産策略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


5 總結


總結起來,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抗體公司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上。


公司自身層面,旗艦藥物的臨床研究取得關鍵性突破性進展,在科研合作方面邁出重要步伐。而全球創新藥交易市場來看,市場的交易熱情開始複蘇,由前三年的冰凍期快速解凍,公司的海外BD也即将迎來突破。資本市場方面,上半年港股醫藥闆塊表現活躍。不少公司股價都有明顯的上漲。


綜合起來,我們不難發現,對于具有稀缺性的抗體類藥物的研發機構中國抗體而言,目前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時間節點。臨床試驗突破,在研管線充足,财務狀況改善,現金儲備充裕,種種因素都在指向,未來中國抗體有望在享受業績拐點疊加估值提升的雙擊行情。


微信掃碼 > 右上角點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