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2025年07月06日  星期日
首頁
财經
觀察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公司
周報
動态
推薦
首頁 > ESG

生态财經:锂電産業鍊出海持續升溫 産能釋放紅利兌現可期

來源:真灼财經 時間:2025-06-24 11:30:22

字号

近期,中科電氣、天賜材料、容百科技等多家锂電材料廠商公告大額海外投資計劃,再度掀起産業鍊出海熱潮。

在國内市場競争加劇、海外市場本地化配套需求攀升的背景下,“走出去”已經成為锂電産業鍊企業的必選項。而伴随着甯德時代、億緯锂能等頭部廠商海外産能的加速釋放,當前産業鍊出海也逐步從規劃階段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并朝着盈利目标邁進。

當然,出海之路鮮花與荊棘并存,需要一定的耐心及戰略定力。多數受訪人士認為,以訂單為支撐,尋求綜合成本最低的海外生産基地,同時結合當地市場及人文環境,制定差異化的運營及市場策略尤為重要。

image.png


锂電産業鍊出海熱情高

今年以來,锂電行業雖處于持續磨底階段,但産業鍊出海熱情依舊高漲,海外建廠消息不斷傳來。

2025年6月,中科電氣宣布将在阿曼投建年産20萬噸锂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總投資額不超過80億元。項目将分兩部分建設,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産能規劃均為10萬噸/年。

同月,天賜材料公告将在摩洛哥投資建設電解液與原材料一體化項目,年産15萬噸電解液産品及其關鍵原材料,項目總投資額預計為25.76億摩洛哥迪拉姆(約合2.8億美元)。

除此之外,容百科技、新宙邦也在今年4月公布了海外投資計劃。其中容百科技将在波蘭投建年産2.5萬噸正極材料生産基地,投資金額不超過17.05億元;新宙邦将在馬來西亞吉打州建設锂離子電池電解液等電子化學品生産基地,項目計劃總投資不超過2600萬美元。

“過去部分企業對出海還持有觀望态度,但站在當前的時點來看,無論從政策層面,還是市場層面,中國锂電産業鍊‘走出去’是必須要做的事。”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後續業内企業出海建廠的實質性動作會越來越多。

據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微信公衆号數據,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達38.9%,而德國、法國、美國、韓國、日本等主要汽車生産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仍然較低,分别為18.2%、21.5%、9.6%、9.5%、6.7%,海外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與此同時,伴随着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及《關鍵原材料法案》等政策法規的實施,疊加關稅政策影響,海外車企對上遊供應商的本土化配套提出更高要求,也倒逼锂電産業鍊企業加速在海外投建産能。

“目前海外市場還處在藍海階段,需求旺盛但本地化産能供給較少,大家都在‘跑馬圈地’。在有訂單支撐且産能得到充分釋放的情況下,海外建廠未來前景可期。”龍蟠科技投資者關系經理王殷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海外的市場前景從各家锂電企業的毛利率水平可見一斑。2024年,甯德時代海外市場毛利率為29.45%,高于境内7.2個百分點;億緯锂能、國軒高科海外業務毛利率分别為21.23%、22.28%,分别高于境内業務5.04個百分點、6.21個百分點。

鑫椤資訊高級研究員張金惠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目前中國锂電産能出海地主要集中在歐洲、東南亞以及摩洛哥,其中歐洲為客戶聚集地,東南亞及摩洛哥貿易政策較為友好,且分别擁有鎳礦、磷礦等在地資源。

産能密集實質性落地

證券時報記者關注到,近期首批出海建廠的锂電企業密集釋放海外産能落地及工廠盈利消息,并在訂單層面有所體現,下一步将有望兌現業績紅利。

以甯德時代在德國圖林根州的首個海外工廠為例,該工廠在2022年實現電芯量産後,産能持續爬坡,于2024年獲得大衆汽車集團模組測試實驗室及電芯測試實驗室雙認證,并在當年瞄準盈虧平衡目标,目前已經開始盈利。

有了德國工廠的建設及運營經驗,甯德時代對出海前景更具信心。當前,公司正在加速推進匈牙利工廠一期項目,預計模組線将在今年投産,電芯将在下半年投産;二期已取得相關審批手續,也已開工。與此同時,公司已宣布拟與Stellantis成立合資公司,在西班牙投建生産基地。

甯德時代表示,匈牙利工廠汲取了德國工廠的經驗,在産線設計和工廠運營方面做了很多升級和改善,且規模較大,預計成本相對德國工廠有優勢。目前客戶端需求和訂單情況都比較理想,有理由相信匈牙利工廠的盈利能力會更好。

“甯德時代作為锂電鍊主企業,其德國工廠的盈利對行業具有風向标意義,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産業鍊企業出海的疑慮,将拉動更多的配套企業走向海外。”墨柯表示。

除甯德時代外,其他電池廠的出海征程也捷報頻傳。億緯锂能在馬來西亞首個海外電池基地于今年2月正式投産,遠景動力位于法國杜埃的電池超級工廠也在今年6月正式投産。

材料廠方面,先行出海的企業也相繼進入收獲期。

龍蟠科技作為首家在海外建成磷酸鐵锂産能的正極材料廠,其在印度尼西亞的一期項目3萬噸産能于2025年初投産,并成功出貨至海外客戶的海外工廠。

“目前印尼一期項目已經滿産滿銷。”王殷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公司已于今年4月啟動印尼二期9萬噸磷酸鐵锂項目,預計今年年底完成建設,明年一季度能夠滿産。

從訂單來看,龍蟠科技的海外産能布局已經在業務層面形成了先發優勢。

2024年以來,龍蟠科技相繼獲得LGES、Blue Oval、EVE Energy長協訂單,其中LGES訂單整體市場價值近百億元,EVE Energy訂單金額超50億元。

容百科技較早在海外布局高鎳正極材料産能,其韓國工廠一期年産2萬噸高鎳三元材料項目于2024年第四季度實現單月滿産,并首次實現盈利。

電解液頭部企業新宙邦的海外布局也開始形成正向反饋,其波蘭工廠從籌劃到正式投産經曆了5年時間,現運營情況穩定且已實現單季度盈利,月出貨量在2000噸左右。公司預計,2025年從波蘭本土出口的産品數量将大幅增長。

墨柯表示,頭部企業海外産能逐步釋放,會對跟進者形成示範效應,從而加速完善本地化供應鍊,讓後續擴産成本更低,形成“訂單獲取—利潤釋放—産能擴張”的良性循環。

本地化運營考驗實力

多數受訪人士認為,雖然當前锂電産業鍊出海已現積極信号,但從落地的情況來看,整體進度仍然緩慢。

張金惠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相比于國内,海外投資單位成本更高,資金需求較大,且風險系數高,回報周期長。而锂電行業近兩年來持續低迷,多數企業盈利能力和現金流遭遇挑戰,海外布局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拓寬海外融資渠道成為當務之急。

近期,甯德時代、億緯锂能、先導智能、中偉股份等多家锂電企業密集披露赴港上市公告,以滿足海外拓展資金需求。其中甯德時代已于今年5月20日順利在香港聯交所主闆挂牌并上市交易,在超額配售權行使後,募集資金超400億港元,其中90%将投向匈牙利工廠第一期及第二期項目建設。

張金惠表示,除籌措資金外,國内锂電企業在出海前,還需認真研判目标市場,分析其配套的下遊車企或電池廠能否放量,根據訂單前景,有的放矢進行布局。從目前已經落地的海外産能來看,絕大多數都是有訂單支撐且綁定了穩定客戶的。

從成本角度考量,海外工廠從規劃到投産,再到産能釋放,需要逐一化解當地環保審批、用工政策、人才配套等多重挑戰,建設及運營成本高企,利潤釋放需要經曆較長的等待期。

恩捷股份指出,海外土建時間比國内長,整體建設到投産的周期更長;與此同時,海外客戶驗證周期為1至2年,而國内客戶驗證周期僅需1年左右。

“相比于前期建廠,後續的工廠運營更具挑戰,能否融入當地的政策、市場及人文環境,直接影響産線的投産出貨效率以及産品良率。”王殷表示。

“據我了解,目前國内锂電企業在海外的工廠普遍面臨當地技術人才匮乏的問題,疊加海外用工政策較為嚴苛,員工招聘與培訓會耗費很大精力和成本。”墨柯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王殷指出,産能出海的背後其實是文化出海,近年來龍蟠科技積極推進全員學習第二外語,以便國内外員工高效溝通,同時公司在印尼當地與多所技術學校建立了定向的人才輸送和培養機制,目前印尼工廠技術工人多數來自本地。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海外市場的多重不确定因素,相對輕資産的技術出海模式逐步受到頭部锂電企業青睐。甯德時代針對海外合作夥伴推出LRS模式,為車企客戶等提供技術授權、工廠籌建及運營服務等。公司表示,LRS非常受客戶歡迎,有很多客戶感興趣在談。除此之外,億緯锂能也提出CLS全球合作經營模式,為客戶提供合作研發、技術授權和服務支持,作為對現有電池業務的補充。

微信掃碼 > 右上角點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