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寫過這樣一段文字:
“一個人十三四歲的夏天,在路上撿到一支真槍。年少無知,天不怕地不怕,扣下扳機。沒有人死,也沒有人受傷,他認為自己開了空槍。後來他三十歲或者更老,走在路上,聽到背後有隐隐約約的風聲,他停下來,回過身去,子彈正中眉心。”
這個少年,就好似今日瘋狂飙漲的港股中國碳中和(01372.HK)。
中國碳中和自5月9日錄得64%的盤中漲幅後,股價持續異動:5月12日收盤價較前日上漲0.140港元至0.740港元,單日漲幅23.33%;5月15日,單日漲幅超42%,月内累計飙漲300%,期間單日成交額成交額放量至5680萬港元形成強勢量價共振。市場參與者關注到該公司近期在碳中和領域的業務布局動态,同時注意到其在技術研發和項目拓展方面披露的階段性進展。
港股市場許多人都不禁錯愕,沉寂了許久的碳中和突然迎來多日飙漲,公司股價呈現出明顯的多頭排列。這背後究竟憑的是什麼?事實上,今日的爆發,在23年5月真灼财經的一篇原創報道早已顯露端倪。
“一間上市公司的價值衡量,或發迹于時代和機遇深埋下的土壤(inorganic growth),或根植于長期而穩定的内在生長(organic growth)。不同行業的估值不同,大約是由其所處的時空邊界和利潤增速兩個核心因素決定。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持續的利好政策催化了大量公司基本面的反轉預期,數據兩個字所包含的曆史意義,俨然成為繼碳中和和綠色經濟之後,又一輪全面且意義深遠的頂層戰略設計。新的增長拐點似乎已經凸顯:“碳中和+數智化”或将成為企業發展的重大曆史機遇。
中國碳中和(01372.HK)推出數字化雙碳管控平台,手握百萬噸優質碳資産站上“數智化+碳中和”這條賽道的最前端,相信中國碳中和的市盈率(PE)将會有較之前更大的改變。與啟迪科技城達成合作,不斷擴展“綠信鍊”生态将會影響企業的利潤端(net profit),從而對股價産生提振。此外,“雙碳”,“建設數字中國”等政策風口将會作為放大器因子(amplification factor),加劇市盈率和利潤端的變化,從而對估值産生顯著的影響。”
如今,這顆當年的種子,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5月14日收市後,碳中和集團發出公告,「中碳綠信」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24個行業溫室氣體核算方法學,正式将碳核查方法學系統實時上鍊至「綠信鍊」運行。标志着經「中碳綠信」完成的碳核數據,滿足國家級核查标準,又可實現全流程可信存證。該機制通過區塊鍊技術确保數據不可篡改、權屬清晰,為監管部門提供實時動态監測能力,支撐企業和政府部門決策。這一标志性舉措,為我國雙碳建設提供堅實可靠的數據依據。集團旗下國家高新科技企業中碳綠信打造的綠信鍊是一套基于區塊鍊技術的跨組織協同、驅動價值共識、提煉數字資産的金融級可信協同網絡平台,可實現全流程可信存證,該機制通過區塊鍊技術确保數據不可篡改、權屬清晰。此次将碳核查方法學系統實時上鍊至“綠信鍊”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該數據鍊的正式成功上線應用,極大地提高了集團在碳核算、碳交易、碳規劃、碳咨詢、碳賬戶、碳資産開發、碳資産托管、碳排放大數據分析及交易、ESG信息披露、綠色能源管理領域的業務能力,拓展了集團在雙碳領域産品的商業應用場景,為集團的業務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為其他業務拓展奠定良好基礎。數據安全保障發面,通過區塊鍊技術确保碳核查數據不可篡改、權屬清晰,為監管部門提供實時動态監測能力,有力地支撐了企業和政府部門的決策。這不僅提高了數據的可信度和安全性,還為公司在碳數據管理和應用方面樹立了良好的口碑,有助于吸引更多客戶和合作夥伴。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市場對碳中和相關産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無論是企業為了履行社會責任、降低碳排放,還是政府為了實現碳中和目标、加強環境監管,都對碳核查、碳交易、碳咨詢等業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碳中和憑借其在技術和業務方面的優勢,有望在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中占據更大的份額。
近年來,随着全球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不斷提高,碳中和相關産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中國碳中和發展集團(01372.HK)涉及多個領域。碳中和業務方面,積極探索碳核算、碳交易、碳規劃、碳咨詢、碳賬戶、碳資産開發、碳資産托管、碳排放大數據分析及交易、ESG資訊披露、綠色能源管理等碳中和相關業務。以碳資産開發為例,公司成功完成300多萬噸的國際核證減排量收購,這些減排量進入國際碳信用資産交易平台後,成為公司持有的優質現貨碳信用資産,具備全球流通性和廣泛接受度,能夠随時變現為公司盈利。
在2025年4月23日氣候與公正轉型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強調:應堅持多邊主義,維護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及法治原則,通過合作應對氣候危機;深化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促進綠色技術流通與南南合作,支持發展中國家;推動以人民為中心的公正轉型,要求發達國家提供援助;各國須落實國家自主貢獻行動綱領,中國将明确2035年氣候目标,協同推進全球氣候治理與可持續發展。
2024年3月,香港金管局官宣「Ensemble」項目以支持香港代币化市場發展,該項目最初聚焦于代币化存款;同年8月,推出Ensemble沙盒用于進一步研究和測試代币化應用,包括代币化現實世界資産的交收,其首階段試驗涵蓋四大代币化資産用例主題:固定收益和投資基金、流動性管理、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貿易和供應鍊金融,目前已完成四大主題的八個代币化應用。
值得關注的是,香港蓬勃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統正吸引國際資本布局。2023 年 11 月,加拿大金融科技創業家于香港設立 CoinstreetPRO (Global) Limited 亞洲總部,其旗下子公司高普科技金融(香港)有限公司成為香港首家獲發牌照的證券型代币發行(STO)服務商,該平台依托香港健全的監管制度、多元的投資者群體及連通内地與亞太的區位優勢,為專業投資者提供碳信用證券化、碳遠期合約等綠色資産代币化服務。投資推廣署助理署長蔣學禮指出,香港已成為數碼金融服務商拓展亞洲業務的理想據點,而高普創始人李尚信亦強調,香港在金融穩定、透明度及跨境資本流通方面的優勢,為證券型代币業務提供了獨特的融資渠道和合規土壤。
前不久,中國碳中和(01372.HK)公告,與高普科技金融(香港)有限公司的集團成員高爾街控股達成戰略協同協議,雙方将通過"技術基建+監管科技"雙輪驅動模式,構建綠色資産數字化創新引擎。合作框架包含三大戰略縱深:基于CSpro證券型代币平台的合規性升級,雙方将構建STO(證券型代币發行)合規發行框架,重點突破碳信用證券化、碳遠期合約衍生品等創新工具;依托混合智能合約技術,實現碳資産确權、環境數據溯源與監管報告的自動化耦合;聯動香港虛拟資産服務商(VASP)牌照體系,打造符合MAS/ESMA跨境監管标準的綠色資産流動性池。此次合作标志着環境金融科技進入"監管嵌入式創新"新階段,通過将碳MRV(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體系與分布式賬本技術深度互嵌,有望重塑跨境綠色資本流動範式,為ESG資管産品創設提供可編程的底層資産協議層。
當綠色代币化資産撞正合規春風,三年前深植于區塊鍊與碳資産領域的技術布局的那顆子彈,如今正以「綠信鍊」為引,正中中國碳中和(01372.HK)的眉心,炸響估值重構的新戰局。這場由技術合規框架與優質資産屬性雙重驅動的市場變革,或将觸發香港RWA(現實世界資産代币化)賽道的鍊式反應——在監管科技與綠色金融的深度耦合中,數字憑證技術重構碳資産定價邏輯,合規交易平台重塑價值流通範式,最終催化香港綠色金融市場的新一輪變革浪潮,這是綠色數字化資産的ChatGPT時刻,一場關于綠色價值的「範式革命」,正站在爆發前夜。
真灼财經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