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中午收盤後,港股上市公司首程控股發布了一季度業績。
數據顯示,公司于2025年一季度擁有人應占溢利約港币2.13億元,較去年同期約港币1.18億元上升約80.5%,其中包含本公司從已于期内完成之部分股權投資交易中獲取的投資收益。營收層面,公司2025年一季度營收3.52億元,其中資産運營收入為2.58億港元,同比增長27%。
本次業績對于首程控股而言,一方面是對公司“資産循環”的獨特商業模式的認可,另一方面,放在中國乃至全世界機器人行業“奇點臨近”的背景下,首程控股在機器人生态方面的布局與耕耘,正在成為公司的新的增長曲線。
此外,公司自去年開始連續實施的回購,也反映出管理層對公司長期價值的認可。
1 資産運營業務增長27%,規模及運營效率穩步增長
公司的“資産運營”闆塊主要分為停車資産運營和産業園區資産運營兩大業務。其中停車資産運營方面,公司持續在核心城市密集布局高周轉的停車資源。由公司參與投資建設的西安鹹陽國際機場T5航站樓停車樓項目于2025年2月投入運營。
數據來看,2024年全年,西安鹹陽國際機場的日均旅客吞吐量為12.8萬人次,是中國西部最重要的機場之一。而該機場T5航站樓停車樓項目擁有超5,200個車位,是首程在西部的超級交通樞紐項目。
去年是公司機場停車資産管理增長大豐收的一年。2024年内,公司新增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西藏拉薩貢嘎國際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的停車樓項目。到目前,加上已投入運營的西安鹹陽機場,首程控股已完成了交通樞紐類項目全國範圍内“東西南北中”全方位網絡貫穿式的業務布局。
同時,公司在運營科技方面持續投入、積極推動數智化轉型,完成了停車管理速驿客V3系統疊代,并全面搭載DeepSeek,通過AI技術賦能,優化泊車調度、提升車牌識别效率、車輛進出場管理和使用者服務水平,助力“智能停車運營”全面升級,提高停車資産運營效率。
此外,公司基于停車資産的使用場景,積極拓展周邊相關的增值業務,最典型的模式就是“停車+充電”。目前公司已獲得部分停車資産之上附着的充電站項目,預期能夠帶來後續停車收入和充電收入的雙重增長。
就産業園區運營闆塊而言,與停車闆塊交相呼應、齊頭并進。截至目前,公司在管面積超過100萬方,已有多個成熟項目落地并貢獻收入。另外目前還有超過1000萬方的園區儲備面積。
2 股權投資業務打造機器人最佳投資組合,機器人公司即将實現收入
公司的資本融通業務,包括股權投資及REITs闆塊。先看股權投資,今年春節,央視春晚的機器人熱舞驚豔全場;而剛剛過去的4月,北京更是舉行了一場别開生面的“機器人馬拉松”。而不論是“跳舞機器人”背後的宇樹科技,還是亦莊機器人馬拉松的奪冠選手“天工Ultra”的制造企業——他們的背後投資者都是首程控股。
首程控股堅定看好中國科技創新的潛力,堅定看好機器人行業的長期發展潛力,積極構建機器人全産業鍊生态。不誇張地講,首程控股幾乎持有中國機器人闆塊最好的投資組合。
公司2023年與北京國管聯合成立100億元北京機器人産業發展投資基金,截至目前已投資包括宇樹科技、銀河通用在内的一批優質機器人公司。今年以來,更是完成多項投資,包括圖湃醫療、自變量機器人、星海圖、雲鲸等,進一步促進被投企業的産品的疊代升級。
為更好地布局機器人行業,今年2月,首程控股成立首程機器人科技産業有限公司,通過銷售代理、租賃業務、行業咨詢、供應鍊管理等多元化服務,着力加速以人形機器人企業為代表的優質機器人企業的商業化進程,推動“産業+資本”的深度融合,提升産業鍊協同效率,從而進一步增強産業服務能力。預計該公司今年就會有機器人相關業務收入和利潤,不僅驗證這一模式在機器人産業鍊中的商業化能力,更推動公司整體業績增長。
整體式,公司從資本、場景、生态三方面發力,挖掘機器人行業成長價值。1)資本輸血:為成長期企業提供戰略投資;2)場景造血:開放停車場庫、首鋼園區等場景資源,幫助企業實現場景落地、加速技術驗證從而實現産品疊代;3)生态補血:即通過北京首程機器人科技産業有限公司,全面布局機器人産業鍊。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資産運營業務中的停車資産運營與産業園區運營兩個闆塊的業務中,存在大量落地場景。這将為機器人産品提供全方位落地場景支撐,打通技術落地的“最後一公裡”。同時也能實現公司各業務闆塊之間的協同融通。
2025年一季度,雲鲸入駐本公司在管的融石廣場項目,融石廣場為雲鲸開辟2,000平方米的園區應用場景,并向其開放物業管理系統的實時數據接口,通過“空間×科技×資本”的三維賦能,助力其在真實運營中完成算法反複疊代。
未來2~3年,首程控股将再投資40~50家頂級機器人公司,進一步推動産品的場景落地,同時機器人公司将開始為企業提供産業鍊服務,這些将為公司帶來業績的釋放。
3百億平準基金落地,REITs業務持續構築“朋友圈”
資産融通的另一大重要組成——REITs闆塊——與公司的資産管理業務形成了有機的協同關系,形成了以REITs為基石的“募、投、管、退”全周期資産管理閉環,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資産管理能力。
今年3月,首程控股與戰略夥伴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設立52.37億規模的北京平準基礎設施不動産投資基金,主要通過戰略配售的方式投資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基礎設施公募 REITs)首次發售及擴募發售的戰略配售基金份額,以及及通過大宗交易及協議轉讓等非公開交易方式投資基礎設施公募REITs流通份額。
通過REITs業務,公司不僅能夠獲取作為發行人的收入,而且可以對自身所運營的資産進行“REITs化”,即證券化發行。這樣不僅盤活資産,提升效率,而且有助于降低公司自身的财務杠杆與經營風險。
此前,公司将資産管理業務通過REITs的形式實現證券化不乏先例。比如,在去年12月9日,公司完成發行“國君-首程控股智慧停車第二期資産支持專項計劃”。該産品以北京、重慶、佛山等三大城市的停車資産作為底層資産,發行規模為3.7億元,優先級利率2.4%,認購倍數達2.07倍,發行期限為18年。該産品吸引了多家投資機構積極認購。這樣的商業模式對于首程控股而言,具有很高的護城河與核心競争力,是“别人想抄都抄不來的”,具有很高的稀缺性。
REITs業務與公司所持有的資産相結合,就實現了資産循環。而在理論上,這個模式可以實現一個永續發展。因為資金可以不斷地循環,而公司所對應的資産版圖會越來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REITs闆塊也将與首程的機器人業務形成協同效應。目前市場上已發行的REITs産品主要由大型企業主導,這些企業本身就是機器人應用的重要潛在客戶,具備豐富的應用場景。首程通過投資REITs,與這些頭部企業建立緊密聯系,有助于推動旗下機器人産品在實際場景中的落地與推廣。
與此同時,規模擴大通過的并不是傳統的舉債模式,而是靈活利用公司在商業布局上的杠杆而非财務杠杆,因此是不需要借助銀行資金來實現,而從财務報表來看,公司的資産負債率始終保持健康。
4 高速增長的新起點
早在2016年,首程控股實施戰略轉型,逐漸擺脫了最初的重資産的商業模式,轉而将資産運營作為發力點,建立了資産的“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的商業模式。這是公司發展史上的第一次飛躍。
此後随着公司的資産管理規模及運營效率穩步增長,以及科技和人工智能理念和應用的普及,公司的商業模式步入“資産循環+數智化運營”的新階段。
而疫情之後,人工智能的發展進入新階段,且呈現出一日千裡的節奏。就在chatGPT橫空出世不到兩年的時間裡,AI Agent(智能體)、智能駕駛、甚至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等概念噴湧而出。面對這樣的現狀,公司果斷抓住機遇,積極拓展在科技領域的布局邊界,成立了機器人大基金,緻力于構建機器人行業大生态。這标志着公司從傳統基礎設施運營商向智能産業服務商的戰略轉型。
目前,公司的資産運營及資産融通闆塊實現了最有機、最高效、也是最密切的商業協同。比如,股權投資的被投公司大多為科技公司,其科技成果往往可以反過來支撐資産運營和資産融通業務的降本增效、甚至AI智能化。此外,公司資産運營闆塊的具體業務也為被投企業的産品和服務提供了充分的落地場景。
最後,随着機器人闆塊乃至整個中國科技領域的發展,首程控股作為“持有中國最好的機器人與科技初創企業投資組合”的股權投資人,有望成為科技“奇點”到來以及爆發式增長的最大受益人。而這些最終都将體現到公司的财務業績。
站在未來,反觀當下,首程控股正處在潛在的高速成長的新起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