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電池眼下的火熱可能很快就會消退。上海證券報記者近日采訪獲悉,在锂電池産能結構性矛盾之下,儲能電芯4月初傳出“催貨潮”,但據行業預測,本輪儲能搶裝催貨潮大概率在5月底至6月達到高峰,随後逐步消退。
與此同時,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内卷”席卷而來,部分企業開始調整戰略,不再一味追求規模以攤薄成本,而是更加注重盈利與技術差異化。
“催貨潮”或在年中回落
“業内确實存在‘催貨潮’。從政策環境來看,136号文發布後,新能源開發商為規避電價波動風險,許多儲能項目集中在4、5月搶裝;與此同時,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歐美市場以及從事轉口貿易的客戶紛紛提前下單。”儲能電池廠商鵬輝能源的相關人士表示。
所謂136号文,即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于今年初發布的《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該通知明确,在2025年6月1日前并網的存量項目,将采用“差價結算機制”,保障其收益不低于原電價機制;而在2025年6月1日後并網的增量項目,則需完全通過市場競争來确定電價。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首席分析師兼産業研究中心副主任馮思遙在接受采訪時表示:“136号文的出台,促使各發電集團趕在6月1日前,加快儲能項目的建設與并網,以求鎖定原有收益,進而形成了上半年集中趕工交付的‘搶裝潮’。”
在該輪“搶裝潮”下,鵬輝能源重點儲能電池排産緊張。“其中,公司去年推出的用于小儲的新一代大圓柱電池,從去年至今持續爆單。即便去年新增了兩條生産線,仍然滿負荷生産。”上述鵬輝能源相關人士說。
遠景動力儲能産品解決方案負責人王子鋼透露:“得益于公司在儲能電池領域的前瞻性布局以及市場需求的拉動,目前遠景動力仍保持滿産狀态。”
儲能電池在政策驅動之下迎來“小陽春”,但“催貨潮”或難以長久延續。馮思遙分析稱,依據政策時間節點推斷,本輪儲能搶裝催貨潮大概率會在5月底至6月達到高峰,随後逐步消退。由于6月1日是新舊并網政策的分水嶺,大批項目需要在5月31日前投産并網,預計二季度末的交付壓力最大。
展望下半年,随着強制配儲政策紅利逐漸出清,行業需求短期内或将有所回落。馮思遙認為,随着強制配儲政策的退出,市場将轉向由自主化、市場化需求拉動。預計從2026年起,電力現貨市場、容量補償機制等将逐步完善,新型儲能獨立的調峰調頻價值将得以體現,屆時儲能供需有望重新趨于平衡。
行業破局“低效内卷”
比機制完善更早到來的是,儲能行業已覺悟要“反内卷”。日前,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組織召開了一場20餘家行業頭部企業高管參加的“防止光伏逆變器和儲能‘内卷式’惡性競争”專題座談會。
自2024年以來,儲能系統價格急劇下跌,中國市場的儲能系統集成報價屢創新低位。大量廠商紮堆湧入儲能賽道,為争搶訂單不惜壓價接單,緻使行業利潤被壓縮。另悉,不少儲能電站項目陷入不盈利甚至虧損的困境,設備供應商的回款周期也大幅延長。
儲能廠商的“失血式”競争顯然難以為繼,尋找破局之法迫在眉睫。馮思遙表示,面對困局,儲能行業上下遊正醞釀一股“反内卷”浪潮。“頭部企業開始調整戰略,不再一味追求規模以攤薄成本,而是更加注重盈利與技術差異化。規模優勢顯著的龍頭企業憑借成本控制與品牌優勢,正逆勢擴大市場份額。”
馮思遙分析,“反内卷”本質上是追求高質量發展。其一,行業集中度将會提升,市場份額逐漸向優勢企業靠攏;其二,盈利模式将逐步從補貼驅動轉向市場驅動;其三,資本的選擇會更加理性,傾向于投資具有核心競争力的企業;其四,政策環境将從強制拉動,轉變為營造公平、有序且有利于創新的市場氛圍。
從技術層面看,終端用戶對儲能系統經濟性的敏感度日益增強。為此,各家廠商紛紛朝着“大容量”方向發力。今年以來,300+Ah儲能大電池的滲透率不斷攀升,已然取代280Ah電池,成為市場主流。
具體而言,在儲能系統中,電池成本占比較大。大容量電池能夠減少單體電池數量,進而降低電池管理系統的複雜性以及配套零部件需求。因此,高能效的儲能電池能夠顯著降低系統運行成本,大幅提升業主投資回報率。
“行業的下一代電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誰能率先實現落地、量産以及大規模交付。”王子鋼表示。
“遠景動力的530Ah電池将于2025年内實現量産交付,700+Ah電池将于2026年實現量産。”鵬輝能源相關人士透露,公司的新品風鵬600+Ah大電池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實現規模量産。
新需求“呼之欲出”
中國、美國及歐洲是儲能的主要市場,馮思遙發現,東南亞、中東、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正成為全球儲能需求新的增長點。東南亞地區電力缺口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并存,儲能需求開始起步。中東地區因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擴張以及沙漠環境下對穩定電力的特殊需求,成為儲能新興熱土。
“海灣國家中,沙特阿拉伯尤為突出——該國推進‘2030願景’下的可再生能源裝機,計劃配套大規模儲能。目前,沙特已宣布多個百兆瓦時級電池項目,以配合光伏、風電場輸出平滑和容量支撐。”馮思遙舉例稱。
甯德時代最新披露的調研紀要顯示,中東和澳洲等新興地區儲能市場快速發展,可再生能源及AI數據中心帶動的儲能需求旺盛,對于儲能電池的要求更高,公司在中東、澳洲等市場接連拿到大的儲能項目。
近年來,國内儲能廠商在海外市場斬獲頗豐。以備受矚目的中東地區為例,今年1月,甯德時代成為全球最大太陽能和電池聯合儲能項目阿聯酋RTC首選電池儲能系統供應商。該項目總投資超60億美元,涵蓋總容量達19GWh的電池儲能項目以及5.2GW的光伏項目。此外,比亞迪、陽光電源、阿特斯、國軒高科等多家國内廠商,今年均在中東地區拿下儲能訂單。
除此以外,AIDC(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催生的市場需求,同樣為儲能電池市場添了把“旺火”。
人工智能一直被視為儲能領域新的增長點。訓練AI大模型通常需使用高性能GPU集群,需反複疊代,計算量巨大,從而導緻耗電量極高。因此,确保數據中心電力充足、穩定供應,成為AI時代繞不開的重要議題之一。業内普遍認為,數據中心配儲将成為緩解AI電力瓶頸的關鍵手段。
馮思遙表示,随着全球範圍内新能源與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海外市場大量的儲能訂單拉動了電池需求;與此同時,國内“東數西算”等算力基建工程穩步推進,數據中心等高耗能設施對備用電源和調峰儲能的需求也在不斷攀升。
鵬輝能源相關人士稱,鑒于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速,公司十分看好數據中心未來的儲能發展潛力。目前,公司也在積極布局這一領域。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