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首頁
财經
觀察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公司
周報
動态
推薦
首頁 > ESG

生态财經:氫能市場“熱力”不減 商業化難題如何破解?

來源:真灼财經 時間:2024-12-05 20:00:11

字号

今年11月正式通過的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下稱《能源法》),标志着我國在能源領域的法治建設邁出了關鍵一步。其中備受市場關注的是,氫能首次被明确納入了能源管理體系。

作為清潔能源發展的大方向之一,氫能一直被市場寄予厚望,政策層面助力頻頻。

在市場向好預期下,近年來衆多傳統行業公司開啟氫能業務布局,謀求“第二增長曲線”。國内氫能行業也逐步誕生了一批優質的轉型成功代表,結合自身傳統産業優勢,搭建出了有行業特色的産業鍊條。

另一方面,當前氫能産業鍊生産、儲存、運輸和應用等環節成本相對較高,産業鍊體系尚不完備,市場商業化進程仍有待提高。



640.jpg




轉型布局氫能

今年11月赫美集團公告,三級控股子公司鵬飛聚能(孝義)北姚新燃料有限公司拟以5321萬元價格,收購山西巨能新燃料有限公司(下稱“山西巨能”)持有的北姚綜合能源島。北姚綜合能源島的主要業務為銷售液化天然氣、氫氣等。

據披露,山西巨能為山西鵬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鵬飛集團”)實際控制的公司,而赫美集團馬小龍同時擔任鵬飛集團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這也是赫美集團首次公開收購鵬飛集團旗下資産。

作為收購方,赫美集團主要從事國際品牌服裝、鞋帽、箱包等商品的零售業務,經營業态包括品牌專營店和奧萊店等。據2024年半年報披露,該公司期内商業業務闆塊營收占比依然高達97.36%。

從傳統零售業向氫能産業跨界轉型,赫美集團有着結合自身實際的考量。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稱,在傳統零售業務面臨挑戰和瓶頸的情況下,布局氫能業務是公司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實現産業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契機,有助于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資産質量。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4年1~6月份,限額以上的百貨店、品牌專賣店零售額分别下降3%、1.8%,整體行業呈現下降趨勢。在此背景下,赫美集團面臨較大經營壓力,商業運營業務收入出現明顯下滑。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該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别虧損6168.13萬元、4720.35萬元、3189.15萬元。

2023年,經曆破産重整後的赫美集團,迎來新控股股東及實控人。當前,該公司實控人與多位高管均來自山西龍頭民企鵬飛集團。鵬飛集團在氫能産業的多年深耕與積累,讓赫美集團看到了轉型方向。

“自2024年7月份起,赫美集團已陸續将5座加氣站納入并表範圍,這一舉措為公司營業收入結構帶來了新的變化。”上述赫美集團負責人表示,通過與鵬飛集團及其旗下的鵬飛綠能合作,赫美集團快速切入氫能市場,降低投資風險,提高了項目的成功率和運營效率。布局氫能源産業以來,赫美集團不僅收購了加氣站資産,同時投資新建了光伏發電制綠氫項目、風力發電制綠氫及綠色甲醇項目。此外,公司還投運氫電共享單車,發展低碳交通,為後續的氫能應用領域和市場拓展積累了經驗。

産業協同格局漸顯

公開資料顯示,1993年成立于山西的鵬飛集團,最初主業即是具有山西特色的煤炭産業。不過近年來該集團謀求轉型發展,從傳統煤企快速發展成集原煤采掘、焦炭冶煉、現代煤化工、汽車制造、智慧物流、高端地産、氫能全産業鍊等為一體的綠色低碳科技公司。

在赫美集團看來,自身商業零售的基因,也可與氫能産業構建協同發展。

該公司回複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赫美集團通過布局氫能業務,可以将産業鍊條向新能源領域延伸,實現從傳統零售向多元化産業的轉型。此外,氫能業務與赫美集團現有的業務或資産之間可能存在協同發展的機會,例如利用零售渠道推廣氫能産品、建設加氫站與現有商業設施相結合等,發揮産業協同效應,提升企業的綜合競争力。

同樣在山西,立足自身強大科研實力及煤基優勢,傳統煤焦企業美錦能源自2017年就開始大力發展氫能産業。該公司副産品焦爐煤氣中有55%左右的氫氣富含量,是目前低成本大規模制氫的重要途徑之一。

“發展氫能産業美錦能源具有先天優勢,公司傳統能源闆塊煤炭業務屬于‘煤-焦-氣-化-氫’一體化産業鍊布局的上遊,與氫能業務具備顯著協同效應,形成雙輪驅動發展戰略。”美錦能源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多年發展,公司氫能産業鍊上已集聚了二十餘家細分領域高成長性企業,基本完成氫能全産業鍊布局。針對氫燃料電池汽車這一氫能應用的重要方向,美錦能源旗下設有飛馳科技及青島美錦兩家新能源商務車整車制造企業,年産能達1萬輛,2023年國内燃料電池汽車銷售市占率17%,已位居行業第一。

近年來資本大力投資拓展的不僅是煤制氫這一産業條線,立足于可再生能源生産的綠氫,在“減碳”大趨勢下更是按下了發展快捷鍵,吸引産業鍊上下遊發力布局。

作為全球領先的光伏企業,隆基綠能當前就基于“綠電+綠氫”,探索實現碳中和解決方案,推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與制氫技術的深度融合。

“今年9月,隆基氫能生産的兩台3000标方/小時堿性電解槽産品在河北某客戶項目的順利投運,這也是目前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已商業化運行的單體堿性電解槽産品。技術實力層面,隆基氫能也是唯一一家實現大于4000A/m^[2]高電流密度中壓堿性電解槽生産并成功商業化運行的廠商。”隆基綠能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時報記者闡述公司“第二增長曲線”時稱。

公司2021年3月成立隆基氫能,過往3年多時間裡,先後發布了ALK Hi1和ALK G系列産品及“綠電+綠氫”解決方案,并首次将“4對1”制氫系統(4台1000标方/小時電解槽對應一套氣液分離框架和一套氣體純化框架)商業化運用。

基于在綠氫裝備産業鍊上的布局,隆基氫能目前已具備堿性水電解槽配套的關鍵零部件和核心材料生産能力。截至2024年11月底,公司在全球範圍内已交付項目超350MW,已簽約項目超500MW,涉及石油煉化、合成氨、冶金、交通等多個領域。

市場寄予厚望

今年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我國首部《能源法》,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氫能被正式納入,也标志着氫能的能源屬性得到進一步明确。

地方層面,近月來山東、四川等地相繼出台“氫能車輛免收高速通行費”支持政策,氫能燃料電池汽車跨區域示範應用進入新階段,氫能産業商業化進程也進一步加速。

“2025年到2030年之間氫能應該會迎來一個爆發期,目前美錦能源氫能行業營收占比不到公司總營收的10%,預計在五年以後這一數字将達到40%。”上述美錦能源人士表示,未來公司将在《能源法》的框架下,進一步推動氫能在能源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推動各類技術之間的良性互補,積極融合。

具體操作層面,美錦能源計劃将從三個方面着力推動氫能産業發展,一是建設氫能供應網絡,即制氫、儲運到加氫站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打通氫能裝備的研發、生産和制造各環節,推動氫能裝備成本下探;三是緻力于核心零部件技術攻關,利用自身産業鍊及技術優勢攻克行業“卡脖子”問題。

“綠氫是實現工業脫碳、遏制全球氣候變化必不可少的技術路線。”采訪中隆基綠能人士也表達了對氫能市場發展前景的看好,他提及,當前全球各國均在積極提供補貼與鼓勵,投建示範項目,鼓勵産業各方共同協作解決技術、産品、投資、運營等方面的問題,同時政府也在制定相關政策,促進行業長期有序發展。随着全球碳市場和碳交易機制的持續落地,中國對綠色低碳轉型的支持力度加大,氫能市場的發展機遇将進一步展開。

商業化進程仍待提高

“雖然國家層面已出台一系列支持氫能産業發展的政策,但目前氫能産業鍊的生産、儲存、運輸和應用等環節的成本相對較高,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滞後也限制了氫能車輛的推廣應用,氫能産業的商業化進程有待提高。”談及目前氫能産業發展尚面臨的問題,赫美集團相關負責人坦言。

采訪中氫能行業人士多談及,從相關數據分析,2020年至2023年氫能産業發展呈逐年爆發式增長,但進入2024年,受到成本、效率、材料、經濟性等因素制約,氫能項目投建進度不及行業預期,市場發展進程放緩。當前,氫能産業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不少技術瓶頸和市場難題有待破解。

目前我國氫能産業鍊體系仍然不完備,制氫、儲氫、運氫及應用尚未形成高效的産業鍊。其次,氫能行業标準規範不完善,氫能技術發展也受到衆多條件制約。”美錦能源上述人士稱,要打破氫能技術瓶頸和壁壘,自主創造性、功能性、安全性、經濟性缺一不可,需要氫能從業者共同攜手,破冰前行。

首先,行業應全面建立氫能産業垂直管理與監管體系。目前氫氣是作為危化品來管理,應當将氫氣正式納入能源管理體系,實施如燃油、LNG、天然氣等類似管理辦法,如此才能更有利于氫能産品規模化發展。

其次,應當加快完善我國氫能标準體系,從市場需求出發,采取頭部企業牽頭,協同産業鍊上中下遊企業、科研院所,建設涵蓋全産業鍊的創新平台,聚焦氫能領域設備、材料、零部件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

最後,要拓展氫能應用場景,打造氫能生态體系。支持氫能在冶金、化工、工業、建築、儲能、發電等多元化應用。

隆基綠能受訪人士也表示,随着“雙碳”政策逐步落地,全球綠氫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其中部分标杆項目如綠氨、鋼鐵、化肥、發電等,已經實現商業閉環。與此同時,由于行業規模尚小、産業鍊不成熟、項目地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等因素影響,項目投資與運維成本仍然較高,更大的工業綠氫市場尚未完全釋放。

“當前綠氫市場也在面臨局部地區産能過剩、競争激烈、海外地域保護主義等挑戰,導緻企業規模和發展速度受限。”他指出,綠氫相關技術已有多年曆史,但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大規模應用仍處于新技術導入期,衆多商業需求客戶仍然需要等待更多示範項目的驗證。當前市場發展仍在早期,大型項目運行案例較少,在技術可靠性、項目交付能力、長期運維能力等方面仍然有待驗證。



微信掃碼 > 右上角點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