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近日報導指,彙控私人銀行業務正加快于内地擴張。彙豐環球私人銀行于10月在成都及杭州開展業務,是首度進入西南市場,并擴大了在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的業務。報導引述彙控全球私人銀行業務亞太區主管Siew Meng Tan指,未來兩年會在内地其他4個城市擴張,并指内地富裕客戶會将70%至80%财富留在境内。若希望很好地為有關客戶提供支持,便應該為他們提供在岸支持。
亞洲業務是彙豐的利潤重要支柱,稅前利潤占比近七成。故此,從消息面來看,上述發展雖然利好,但若再深入分析,由于該行的全球資源分配一直以亞洲業務利潤補貼歐美,故新動作對集團整體盈利業績的推動或會打折。
在經濟效益上,筆者認同合縱連橫的價值。若集團在國内大力拓展私人銀行業務的同時,能夠同步思考及調整集團整體業務結構,如筆者及市場倡議分拆亞洲業務,釋放價值,令集團戰略變得更為明晰,分拆及建立一間更聚焦亞洲的銀行,這将有助集團未來資本回報率将會更高,事半功倍,進一步回升有形股本回報率(RoTE)及估值水平。
筆者參考咨詢公司In Toto Consulting今年中發表的報告指出,目前市場對彙控亞洲業務的估值可能達到1,070億美元,占集團1,321億美元總市值的81%。該報告撰寫人是該咨詢公司的創辦人Asheefa Sarangi,她曾任中信裡昂的分析師,是行内資深銀行股的分析師,其看法具參考價值。即使若單是剝離香港零售業務,參照市場上給予恒生(0011)等上市同業的溢價,集團整體市值亦可望提升19%或254億美元。
分拆結構将允許投資者靈活決定他們對彙控亞洲和非亞洲業務的持股情況并進行獨立估值,有助彙豐亞洲擺脫非亞洲業務帶來的負擔,并令員工的股票和期權估值會得到提升,吸引和留任人才。
可以了解的是,在重組方案中,完全或部分分離亞洲業務過程是複雜,但可以實現,參考花旗集團退出歐亞13個零售業務為例,企業持有無法帶來盈利的業務是無意義。反之,若彙控分拆亞洲業務,不但可促進資本釋放,更有望提升區内市場業務的估值。
彙豐一直以「環球金融、全球銀行」模式著稱,但其實際價值與業績貢獻到底有多大? 一直以來,各方對此是有很大争議的。從數據指針上看,近年來,彙控在業績、分紅及市值等均遜于可比較同業,遠低于多數股東期望,其RoTE去年僅為8.3%,低于同業平均12.3%。
再者,面對當前的政治及經濟形勢,彙控将越來越難在中國、歐洲和美國間采取中間立場,而俄烏事件正好表明分拆的緊迫性,可以預期,彙控在這事件上是難以及不可能采取中間立場,即使單靠退出少數規模不大的市場或業務,而未有根本性的結構重組,也不足以令投資者對集團前景大幅改觀。
故此,彙控管理層宜再三充分思考「新的環球模式」,全方位仔細評估環球金融模式的整體價值與業績貢獻,特别在環球金融模式與跨國系統性風險、地緣政治風險之間如何取得平衡,實現可持續的穩定經營及長期增長。
撰文: Vantage客席分析師 李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