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2025年01月13日  星期一
首頁
财經
觀察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周報
動态
推薦
首頁 > 公司

Visa研究發現年輕一代更容易成為詐騙語言的犧牲品

來源:真灼财經 時間:2023-06-08 16:23:40

字号

“免費禮物”還是騙局?學會發現騙子使用的語言。


新加坡,2023年6月8日/美通社/-數字詐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無論是在家裡、工作場所還是在旅途中,我們都會被電話、短信和電子郵件淹沒,其中包括“免費禮物”的優惠,以及在重要服務被切斷之前“立即行動”提供個人信息的陷阱。而這種泛濫的欺詐信息正在發揮作用。


Visa和YouGov今天發布的一份新研究報告《欺詐的語言》揭示了在發現騙局時,網絡犯罪分子甚至在最懂技術的消費者中也發現了漏洞。盡管亞太地區近一半的人口有信心識别出騙局,但40%的人可能會錯過數字通信中必要的危險信号。


從你的銀行要求你更改登錄詳細信息,到一封電子郵件提醒你赢得了你最喜歡的商店的産品,甚至是一家提供高薪的頂級公司的工作邀請短信,騙子們正在使用越來越複雜的策略來竊取我們的機密信息和資金。在截至2022年11月的12個月内,Visa在全球1.22億筆交易中阻止了價值72億美元的欺詐付款,阻止了欺詐者的蹤迹。


Visa亞太區區域風險官Joe Cunningham表示:“在我們的數字第一世界裡,了解欺詐語言越來越重要。如今,你與罪犯打交道的情況并不那麼明顯,這也适用于他們在通信中使用的語言——沒有人能幸免。”。“關于欺詐語言的教育是我們消費者保護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強調欺詐者使用的溝通策略、詞語和短語,我們希望人們能夠發現當今的欺詐語言,這最終有助于保護他們和整個地區。”


探索欺詐的語言:意識和行動之間的脫節


成為網絡欺詐的受害者代價高昂。在亞太地區,估計四分之一的消費者是網絡欺詐的受害者[1],僅在新加坡,2022年就有6.07億新加坡元因欺詐而損失,使過去兩年因欺詐而總共損失近13億新加坡元。[2]


Visa的新報告調查了亞太地區14個市場的15339名成年人,根據該報告,騙子似乎在消費者對欺詐語言的認識與其實際行為之間的差距中茁壯成長。最重要的發現包括:


信心是騙人的。印度和菲律賓的消費者對自己對騙局的了解最有信心,分别有63%和56%的人表示“非常了解”,而日本隻有14%的消費者表示“非常熟悉”。然而,調查結果顯示,印度和菲律賓的消費者成為騙局受害者的可能性是日本消費者的三倍多。


年齡和意識。盡管亞太地區超過50%的消費者認為老年人(35-55歲以上)比年輕人(18-34歲)更有可能成為網絡詐騙的受害者,而且更多的年輕人比老年人認為自己對詐騙非常了解,數據顯示情況恰恰相反:年輕人上當受騙的可能性是老年人的1.3倍。


可疑通信。在整個亞太地區,重置密碼的請求是人們最懷疑的通信形式(41%)。獎勵/優惠券或禮物的通知排在第二位(22%)。這因地理位置而異——新西蘭(50%)、日本(50%)和香港(49%)的密碼重置請求可疑程度最高。印度、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的排名最低。與其他類型的通信相比,印度尼西亞(32%)和台灣(29%)對獎勵、優惠券和禮品卡的懷疑程度最高,而日本和韓國的懷疑程度最低。


調查發現,亞太地區消費者最有可能回應的最誘人的點擊誘餌信息利用了消費者的興奮,并欺騙性地兜售“免費禮物”、“獨家交易”或“贈品”。


多花點時間解讀欺詐的語言


消費者可以在點擊前多花點時間,包括花時間了解騙子使用語言的方式,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在簡單但有效的最佳實踐中:将個人信息保密。在确認他們會帶你去他們所說的地方之前,不要點擊鍊接。打開購買警報,通過短信或電子郵件提供使用您的帳戶進行購買的近乎實時的通知。如果你不确定通信是否有效,請撥打公司網站或信用卡和借記卡背面的号碼——不要隻撥打騙子可能在短信或電子郵件中提供的号碼。


微信掃碼 > 右上角點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