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100年前有人跟你說,捕捉廢氣很值錢,你隻會被歸類為老千或瘋子,但今天在歐盟的碳交易市場每噸碳排放可以賣到歐羅65元,而内地的碳排放也可以賣到人民币50元。當商家聽到兩個市場出現差價,便會想到為什麼同樣是一噸二氧化碳,價格會出現幾倍的相差,怎麼才可以把内地的碳拿到外國去出售?香港交易所最新推出的碳交易市場便可以做到。由外資持有的内地項目若能取得國際的認證,即自願性碳排放認證機構Verra的VCS或Gold Standard,便可以放在港交所的Core Climate碳交易平台上闆。
大家今天常說的碳中和,很多人簡單的認為這代表在工廠生産出來的東西沒有碳排放出來,這個概念是「零碳」而不是碳中和。碳中和是容許工廠産生的碳排放可以透過植林或其他固碳的手段把它抵銷,這個抵銷的碳排放稱之為”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CER),内地的稱之為China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CCER),原先的CER隻有官方的認證Cleaning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後來有一些權威機構自行推出一些非官方認證,隻是由一些群體自願參與,可以是地區性的組織,也可以是行業性的組織如航空業,經過多年來的汰弱留強,自願性市場最多人采用的是Verra的VCS,市場占有率超過一半以上。
另外一些人會想到,若自己的項目或創新方法可以減排節能,便能立馬取得碳權。但VCS的認證非常嚴謹,一些方法如植林、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已有成熟的認證方法和案例去執行;但若有有一些新技術未有人采用過,便需要找專家寫報告證明方法可行和數量是可以準确測量,以免被人濫用作假,錢被人騙了之後,對環保又作不出貢獻,現在大部分的項目是以植林為主,但随着物理或化學固碳(Carbon Fixation)的碳封存運用及儲存的技術(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 )日漸成熟,其他比重會慢慢提升,對碳中和的目标貢獻将會占一重要席位。
文章來源:邵志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