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早于1990年已鼓勵企業開發新能源汽車,歐盟也參考了相關機制提出限制汽車碳排放的政策,并不斷推高懲罰界線,希望早日達到碳中和。聰明的人會在其中尋找獲利空間,其中一名非馬斯克莫屬。
筆者常常強調做人不需要太聰明,隻要緊貼在最有智慧的人身後便可以。等同摩西給了猶太人方向一樣,全球十大首富之中,有兩位幾年前都不約而同聚焦于環境議題,說明環境議題中有很大商機。
比爾蓋茨的先見之明
這幾年大家都關心ESG及可持續發展議題,碳滙價格在過去10年升了10倍以上。兩大主角之一比爾蓋茨(Bill Gates)承諾,微軟在2030年不隻做到碳中和,更可以成為少有的負碳排放企業,原因是微軟投了很多碳捕捉(CCUS, 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相關的研發和企業,足以抵消微軟公司的碳排放之餘,也可以把剩下的碳滙出售獲利。
全賴Bill Gates有先見之明,幾年前親自撰寫的書籍《如何避免氣候災難》已顯示出他對碳排放的認識,并很有系統的梳理出如何應對。他投CCUS項目絕對是「有的放矢」,微軟2030年将有不少利潤來自碳滙。
零排放車積分
微軟講的可能是未來的故事,但另一位主角馬斯克(Elon Musk)已從碳排放賺取多年利潤。全球有幾個不同賺取碳排放的放法,最廣為人知的便是碳交易市場(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arket),是以每一噸為單位去計算;另外就是國際綠電憑證(I-REC),是以每一度電為單位去計算;而Elon Musk的Tesla則選擇了「零排放車積分」(ZEV,Zero Emission Vehicle)。
美國加州早于1990年鼓勵企業開發新能源汽車,歐洲也參考了相關機制提出政策。歐盟定了一條界線,在2021至2024年間,每一輛新私家車隻容許釋出每公裡95克的二氧化碳,新汽油車每公裡排放約210克二氧化碳,超出的部分便需要根據歐盟現行規定罰款,超過限額每克罰款95歐元,每輛新車将面臨最高10925歐元(115×95=10925)的罰款。而Tesla的電動車每公裡排放隻有70克二氧化碳,它便可以把剩下來的25克賣給其他車廠,隻要價格比罰款有一定折讓,便會有車廠購買。
過去幾年,Tesla便在ZEV賺取不少利潤,2020及2021年分别每年賺取約15億美元。2022年由于産能上升,更賺取超越20億美元。
從政策中尋找獲利空間
無論是碳交易市場、綠電憑證或零排放車積分,都是一些希望通過市場手段誘使一些企業減排節能、使用可再生能源及碳捕捉技術,以利益或獎賞去誘導他們。同時,政府又定下碳中和的路線,把懲罰界線推高,歐盟在2015至2019年間,每一輛新私家車容許每公裡釋出130克二氧化碳,較現時的95克寬松;但2025年開始,将逐步收緊直至達到碳中和為止。
「左手用鞭,右手用紅蘿蔔」是政府慣用技倆,聰明的人會在政策中尋找獲利空間。
作者: 邵志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