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圍繞促進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和國際合作、全力以赴促進“3060”目标平穩實現等議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目前我國市場已經形成了綠色貸款和綠色債券為主,多種綠色金融工具蓬勃發展的多層次綠色金融市場體系。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國本外币綠色貸款餘額超過25萬億人民币,綠色債券餘額超過1.5萬億人民币,均居世界前列。”易綱談到。
#01 實現“3060”難點在于降低綠色溢價
易綱指出,實現“3060”目标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減少碳排放,難點在于解決碳排放負的外部性問題,降低綠色溢價。
“排碳增加了溫室氣體效益,但是排碳企業和用戶沒有付出相應成本,大部分成本是由社會承擔的。因此,具有重大的負的外部性。”易綱指出:“我國目前的能源結構仍然以化石能源為主,實現‘3060’目标關鍵在于抓住綠色能源這個‘牛鼻子’。”
易綱談到,當前,綠色能源、綠色低碳技術發展非常迅速,成本下降得很快,但是總的來看,綠色能源成本還是比傳統化石能源成本要高,因為傳統化石能源沒有承擔全部碳排放的成本,高出來的部分就是綠色溢價。
降低綠色溢價主要有兩個渠道。易綱指出,降低綠色溢價一個渠道是要提高碳排放的成本,增加使用化石能源支出的成本,另外一個就是要通過市場化的激勵機制,降低綠色能源的成本。
#02 實現“3060”目标應完善政策激勵約束體系
“實現‘3060’目标,需要胡蘿蔔加大棒。
顯著提高排碳成本,可以理解為大棒,适度提高則是中棒或者小棒,而人民銀行設立的支持工具是激勵機制中的胡蘿蔔。”易綱介紹。
截至2023年4月底,碳減排支持工具的餘額近4000億元,支持了金融機構發放貸款大約6700億元,帶動碳減排量超過1.5億噸,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
具體而言,中央做出“3060”部署以後,人民銀行堅決把綠色金融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重點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環境信息的披露。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逐步豐富了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的要求,鼓勵金融機構逐步披露相關環境信息,同時要求發行綠色債券的企業披露相關環境信息。
易綱進一步介紹,信息披露就是讓社會知道誰排了碳、排了多少碳,社會各方面都能夠測算并且驗證排碳和減碳的行為。隻有發揮了社會的監督作用,确保排碳數據的真實準确,才能防範洗綠、資金套利、項目造假等風險,其他一系列政策才有基礎。
二是完善政策激勵約束體系。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設立了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兩項貨币政策工具,支持碳減排重點領域發展。
“對金融機構向重點領域發放的碳減排貸款,人民銀行按照貸款本金60%提供再貸款資金支持,利率為1.75%,精準直達綠色低碳項目。
人民銀行提供給金融機構的再貸款到期要收回,金融機構向企業發放碳減排貸款是自擔風險的,這樣的‘胡蘿蔔’激勵機制是适中的、市場化的。”易綱表示,同時,接受人民銀行支持的金融機構承諾對外披露碳減排貸款的餘額、利率以及碳減排效應等信息,并且接受第三方獨立機構的核查和社會監督。
三是開展氣候變化的壓力測試。人民銀行高度重視氣候風險的壓力測試工作,在2021年搭建了氣候壓力測試的基本框架,組織19家國内系統性重要性銀行開展了針對電力、鋼鐵、建材、有色金屬、航空、化工、石化、造紙等8個重點排碳行業的碳成本敏感性壓力測試。
此外,結合區域經濟結構和轉型政策,中國人民銀行組織部分地區銀行開展氣候風險壓力測試。通過開展相關工作,金融機構管理氣候風險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處理好減排和發展的關系、局部和全局的關系,支持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節奏和力度更加合理。
#03 上海未來可在綠色金融領域發揮更大的先導作用
2022年,中國人民銀行牽頭推動了G20轉型金融的政策框架,并在去年11月G20領導人在印尼巴厘島峰會上得到了通過,為各方建立轉型金融體系提供了指引。
易綱表示,氣候問題具有全球性,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協同應對。“習近平主席指出,人類是命運的共同體,保護生态環境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和共同責任,我們堅決維護多邊主義,積極參與和引領金融的國際合作,特别是綠色金融的國際合作。”
易綱認為,上海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所在地,在綠色低碳轉型方面起步比較早,近年來,上海立足新的發展理念和新的發展階段,提出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的目标,率先推出了多個綠色金融産品,充分調動了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新力。
“近年來,上海作為人民币資産配置中心、金融風險的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優質營商環境中心、金融人才中心的功能進一步增強。”易綱指出。“未來可以在綠色金融領域發揮更大的先導作用,人民銀行将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打造國際金融資産交易平台,加快綠色金融發展,助力上海在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内容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文字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