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2025年04月20日  星期日
首頁
财經
觀察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公司
周報
動态
推薦
首頁 > 參考

極兔速遞(01519.HK)增長極速 股民或可守株待兔

來源:真灼财經 時間:2023-12-05 10:16:16

字号


不想來的始終都要來,恒指終究還是又跌穿了17000點。另一邊廂,美股三大指數則繼續創下52周新高,小紅書的「國際金融中心遺址」說法是否站不住腳?不辯自明吧。自欺欺人是容易的,或許有人看到筆者專欄後覺得市場還是有希望,畢竟筆者近來也介紹了不少有升勢的股票,像是新股藥明合聯(02268.HK),又創新高。其實,揀好股又懂走位的話又真的不需要太理會恒指跌多少點,不過勤力做功課是必須的。今天,筆者再留意另一隻上市不久的新股極兔速遞-W(01519.HK)。

 

這間公司的名字改得不錯,既有可愛的兔兔,而且她的發展速度就如名字中的「極」字一樣極速。極兔2015年才在印度尼西亞創辦,不出10年,現在已發展成一家過千億市值的超級獨角獸公司。

 

極兔速遞是一家全球綜合物流服務營運商,快遞網絡遍及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柬埔寨、新加坡、中國、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墨西哥、巴西、埃及共13個國家。在東南亞市場,按2022年包裹量計算,極兔市占率達到22.5%,與排名第二快遞運營商市場份額的差距超過15%。而在中國市場,其市占率則達到10.9%,排行第五。

 

不用多說,隻看市占率已知道這間公司是多誇張,成立不到十年就做了東南亞物流一哥,而中國也做了個五弟。再看看營收,2022年極兔實現營收72.67億美元(約532億元人民币),過去三年間的複合年增長率高達117.6%,而包裹量則在過去三年間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47.6%。

 

極兔能做出如此成績,當然跟它的策略有關。适逢2016年印度尼西亞放開外資對電商行業的投資,印度尼西亞電商市場快速擴張,然而落後的快遞配送未能跟上熾熱的網購需求。于是,極兔創始人李傑狠狠抓住了機會,成立極兔,發起了在東南亞市場快遞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一下子,東南亞市場的營收就撐起了極兔,而東南亞市場的穩定表現亦為其下一步擴張提供了充裕的現金流。

 

下一步,正正就是打入中國。2020年,極兔宣布在内地正式起網。其中,并購成為了在中國快速發展的主要手段。2021年,極兔斥資68億元收購百世集團内地快遞業務,并快速度過整合期,藉此進入内地民營快遞行業第一梯隊。今年5月,極兔再度斥資11.83億元将順豐旗下的豐網速運收入囊中,進一步充實業務布局。

 

據說快遞行業在中國有一個共識,要衡量一個新玩家可否存活,指标是能否在兩年内達到日單量2000萬。結果,極兔隻用了短短10個月就成功了。2020年至2022年,通過有機增長以及收購,極兔速遞在中國的包裹量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40.2%。這高增速事實上還在持續,2022年極兔在中國的營收增速高達87.78%。今年8月,極兔的業務量增速高達34.7%,高居行業第一。短短時間,2022年,極兔在中國市場取得收入40.9億美元,收入占比56.4%,中國市場超過大本營東南亞,成為了極兔的第一大市場。

 

發迹史太傳奇,不自覺就多講了,但前景方面,也是不遑多讓的。随着中國市場成為極兔的主要業務收入重要來源,東南亞市場依舊保持穩健增長,極兔又把目光投向公司未來的第三個新市場──國際市場。

 

新開國家也類似幾年前的東南亞,互聯網經濟發展保持增長趨勢,主要消費趨勢和行為也在逐步改變。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2022年,非洲、拉丁美洲及中東地區的快遞公司有成千上萬家,同時電商市場的滲透率分别約為5%、11%及11%,預計在2027年這些地區的電商市場的滲透率将分别增加至約16%、23%及26%。要是極兔能複制東南亞和中國的發展傳奇在這些新興市場身上,相信極兔将再得到另一個極速增長的機會。而且,極兔獨有的區域代理模式将會是海外跑出重圍的關鍵。

 

極兔如此厲害,難怪能吸引多個大名鼎鼎的基石投資者,當中包括騰訊投資、紅杉中國、高瓴資本、順豐控股等等,星光熠熠。雖然恒指表現不濟,但是上升的公司還是有的,極兔在上市後最低隻見了$11,重回招股價$12後再上。而這種放眼世界的公司更是不會因上市地區低迷而增長減慢,金子始終會發亮。或許,散戶們隻需要有點耐性,守株待兔,說不定就會有兔子叼着金子極速跑來你身邊。

 

 

撰文:黎家聰

利益申報:筆者執筆時沒有持有上述股份。

 

免責聲明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本評論并非及不應被視為邀約、招攬、邀請、建議買賣任何投資産品或投資決策之依據,亦不應被诠釋為專業意見。閱覽本文件的人士或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完全了解其風險以及有關法律、賦稅及會計觀點及所帶來的後果,并根據個人的情況決定投資是否切合個人的财政狀況及投資目标,以及能否承受有關風險,必要時應尋求适當的專業意見。本人或其有聯系者并未持有本評論所評論的上市法團的任何财務權益


微信掃碼 > 右上角點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