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全球恐将面臨升溫2.5~2.9攝氏度的情景,而即便是在最樂觀的情況下,将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的可能性僅為14%。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召開倒計時10天之際,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了其年度重磅報告——《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打破紀錄——氣溫創下新高,世界未能達到減排目标》(下稱“報告”)。報告名稱本身就說明了當前的減排和溫控重任。
報告顯示,各國必須采取比目前在《巴黎協定》中承諾的更強硬的減排措施,且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必須下降28%至42%,才能達到《巴黎協定》中将全球升溫控制在1.5~2攝氏度的目标。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各國承諾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并根據1.5攝氏度升溫目标設定明确的時間框架。他還呼籲尚未作出承諾的國家宣布其對綠色氣候基金和新的損失和損害基金的捐款。
裡夫金辦公室中國/亞洲主任、全球化智庫(CCG)特邀高級研究員吳昌華表示,溫控目标達成需有産業支持。全球新能源産業在近三年中蓬勃發展,為減排開辟新的路徑,比如在光伏零碳技術等方面,目前其成本下降和能效轉換的提升,都為技術的落地提供了更多機會,減排涉及國家自主貢獻承諾、企業、投資界和消費者個人的行動,共同推動能源轉型。
須比《巴黎協定》承諾更進一步
報告顯示,在2021年到2022年間,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了1.2%,創下57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新紀錄。
而截至今年10月初,總共有86天的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5攝氏度以上。9月是有記錄以來最炎熱的月份,在此期間,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8攝氏度。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安諾生 (Inger Andersen)在内羅畢召開的記者會上表示,要回到升溫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的軌道上來,就必須将當前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至少28%;要将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内,則需要減少42%的碳排放量。
報告認為,如果一切有條件的國家自主貢獻方案和淨零承諾全部兌現,就有可能将升溫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内。然而,目前人們認為,淨零排放承諾并不可靠:沒有任何一個二十國(G20)國家的減排速度與其淨零排放目标一緻。即便是在最樂觀的情況下,将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的可能性僅為14%。
報告顯示,截至9月25日,又有9個國家提交了新的或更新後的國家自主貢獻方案,目前總計149個國家有自主貢獻方案。報告認為,如果所有新的和更新後的無條件國家自主貢獻方案得到全面落實,到2030年就有可能每年減少約5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排放——約為2022年排放量的9%。
然而,除非2030年的排放水平進一步降低,否則就不可能建立最低成本途徑。在這十年中,加大減排力度是避免升溫顯著超出1.5攝氏度的唯一途徑。
這樣的争議,不僅對年增長率超過20%行業構成了挑戰,更折射出在公衆接受度、食品安全與營養價值方面需要更多的考量和努力。
全球盤點
10天之後,COP28将在迪拜開幕。值得注意的是,該會議将對《巴黎協定》的執行情況進行首次全球盤點,旨在為2025年《巴黎協定》的下一輪國家自主貢獻提供信息,為加快行動鋪平道路。
吳昌華常年參加COP。她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此次COP28之所以重要,關鍵一點在于“全球盤點”,這是《巴黎協定》中所做出的規定,即要求195個締約方每五年更新一次國家自主貢獻,由此看到各國在減少排放等方面是否會提高雄心等,不過地緣政治等多方因素會影響到此次全球盤點中各主要國家的态度,總體上不排除呈現一種“高開低走”的局面。
報告提出,在下一輪國家自主貢獻中,全球氣候雄心必須使2035年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與控溫在2.0攝氏度和1.5攝氏度的途徑保持一緻。在最樂觀的情況下,所有有條件的國家自主貢獻和淨零承諾都能實現,氣溫升幅可以控制在2攝氏度以内。
報告呼籲所有國家推進整個經濟體系的低碳發展轉型,并重點關注能源轉型。
在整個生産周期中開采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加上規劃的煤礦和油田,其排放量會達到将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内所需碳預算的3.5倍以上,幾乎等同于将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以内所需的全部碳預算。
同時,高收入、高排放國家——将需要采取更具雄心、更為迅速的行動,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由于中低收入國家已經占到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三分之二以上,以低排放增長來滿足發展需求是這些國家的當務之急,例如調整能源需求模式、優先發展清潔能源供應鍊。
報告顯示,為了實現這一目标,國際金融援助必須大幅增加,同時通過籌資機制調整新的公共和私有資本來源的結構,其中包括債務融資、長期優惠金融、擔保等。
文章來源:第一财經,以上内容不存在商用行為,僅供行業知識傳播交流,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