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首頁
财經
觀察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公司
周報
動态
推薦
首頁 > ESG

加強碳足迹背景數據庫建設, “天工數據庫”正式發布

來源:真灼财經 時間:2023-11-29 19:51:46

字号

為實現“3060”目标,國家各部委密集出台政策,從清潔能源到綠色交通,從CCUS到循環經濟、綠色金融和碳市場,雙碳戰略步伐進一步加快。

 

如何明确産品碳足迹的核算邊界與核算方法?

 

如何提升數據質量?

 

如何推動碳足迹國際銜接與互認?

 

2023年11月27日,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和碳中和研究院主辦的“天工論壇:生命周期思想與碳中和”在北京召開。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碳中和講席教授徐明發布了“天工計劃”第一階段成果——

 

天工LCA(Life Cycle Assessment生命周期評價)數據庫。

 

微信圖片_20231129195647.jpg圖:天工論壇-生命周期思想與碳中和會議現場,來源:主辦方

 

天工由來--生命周期的數據庫

 

“天工計劃”發起人、清華大學碳中和講席教授徐明表示,現有數據庫面臨的問題包括不開放、不透明,以“知識産權保護”為名的數據閉源,牢牢掌握數據話語權,用戶無法客觀評價數據質量和适用性。

 

“天工計劃”要做的是打破“數據霸權”,避免“數據卡脖子”,形成數據社區,提高數據質量和公信力。

 

徐明稱,“天工計劃”的定位是建立一個立足中國、面向全球,開放透明的生命周期單元過程數據庫。該計劃目前由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複旦大學、南昌大學牽頭,聯合國内外30家高校和科研機構,共150餘名科研人員共同開發和維護“天工數據庫”,為我國建立産品碳足迹管理體系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

 

微信圖片_20231129195650.jpg

圖: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碳中和講席教授徐明介紹“天工計劃”

 

“我們希望以一個開放、共享、透明的機制,聯合學者和行業專家一起建立一個新的行業生态,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基礎上,齊心協力形成國際影響力,這樣我們的産品碳足迹核算、認證以及管理才能真正助力企業和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為實現‘雙碳’目标提供基礎支撐。”徐明說。


國内首個開放透明數據庫推動碳足迹國際銜接互認

 

目前LCA主要應用歐美企業發布的商業數據庫,已形成封閉的商業閉環,且無法追溯和驗證數據來源,甚至形成了基于“品牌效應”的“數據霸權”。

 

由于我國尚無開放透明的本土化數據庫,難以形成國際互認,在國際競争中面臨多種壓力。發達國家逐步以碳足迹為名構築綠色貿易壁壘,很多時候我國企業隻能被動接受無法表征我國先進生産技術、過時、不公平的數據,“有口難辯、無可奈何”。

 

為解決這一關鍵瓶頸,2023年11月24日,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建立産品碳足迹管理體系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明确“加強碳足迹背景數據庫建設”“提升數據質量”“推動碳足迹國際銜接與互認”等重點任務,設定了在2030年實現主要産品碳足迹核算規則、标準和碳标識得到國際廣泛認可的目标。


微信圖片_20231129195652.png

 

徐明表示,“天工計劃”是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牽頭,聯合國内外三十餘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發起組織的國際科學計劃,旨在基于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構建智能化、标準化、開放透明的生命周期評價體系,革新傳統工具、方法和模式,為服務我國乃至全球構建産品碳足迹管理體系、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新一代方法、技術、工具和數據基礎。

 

這一願景同《意見》提出的原則、任務和目标高度契合。

 

“天工計劃”第一階段成果——“天工LCA數據庫”由天工社區150餘個行業專家聯合構建,以開放、開源、共享、透明、可追溯為基本原則,彙聚了涵蓋我國55個行業、4000多組單元過程的70000多條公開數據。

 

“天工LCA數據庫”在全球範圍開放免費使用,基于公開、透明、規範的流程保證所有數據完全可追溯,并且持續動态更新與修正。此外,“天工LCA數據庫”在數據、平台等多方面應用國際通行标準方法和技術,具有國際數據彙交、驗證和互認的基礎。數據庫可以在“天工計劃”網站免費獲取。

 

最新人工智能技術與LCA結合

 

“‘天工計劃’的想法醞釀了很久,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如何解決‘卡脖子’的痛點,花了很多時間深入讨論可行的模式、方法和技術并進行研發以驗證可行性。而最終和所有參與團隊聯系、形成社區、組成‘天工計劃’團隊卻是非常高效的。”徐明教授說。

 

對比國際知名數據庫,截至目前,天工數據庫僅用7個月的時間得到了4132個單元過程的數據,超過某些國家10年的數據搜集量,并以日更的速度更新。徐明教授表示,之所以如此高效,除了“天工數據庫”本身建立起了标準化的數據收集流程,遠程、實時、多人協作的的高效團隊工作模式以外,“天工數據庫”也使用了最新人工智能方法,包括基于大語言模型的流信息匹配工具、數據審查工具等。

 

據徐明介紹,為解決“推動碳足迹國際銜接與互認”,“天工數據庫”從創立之初就确立了五大保障措施:“同行評審”制度保證數據質量、使用國際通用數據結構ILCD、通過Soda4LCA平台開放共享、通過GitHub呈現完全透明的數據信息以及跨語言的多維交互真正實現國際互通。

 

“未來在主管部門指導下,我們歡迎更多的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和企業加入到‘天工計劃’中來,合作共建立足中國,面向全球的開放透明‘天工數據庫’。”徐明說。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以上内容不存在商用行為,僅供行業知識傳播交流,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微信掃碼 > 右上角點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