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消費主義文化是城市持續存在的塑料污染問題的核心。
香港的海灘和水道正被塑料淹沒,近 6,000 種海洋物種現已被視為瀕臨滅絕。
香港人的聖誕節消費狂潮大大加劇了這座城市的巨大浪費危機,一個全年存在的問題。
這是一年中最浪費的時間
聖誕節即将來臨,我們都已經在考慮如何準備一年中最歡樂的節日。 這也是一個給予的時刻;忙碌的一年即将結束,現在是用禮物獎勵自己和親人的理想時機。
不幸的是,聖誕節也是一年中最浪費的時間。
一項研究表明,在此期間全球廢物量增加了約 30%。雖然各個國家的數字可能會有所不同,具體取決于他們對假期的重視程度,但香港絕對是世界上最熱鬧、最盛大的聖誕節慶祝活動之一。
聖誕節在香港的慶祝活動常常被認為是一種資源浪費。與此相似,中秋節的慶祝活動也因月餅的過度包裝和一次性熒光棒的使用而飽受批評。中秋節的慶祝可能持續幾天,而聖誕節的慶祝活動則可能延續數周甚至數月。這種延長的慶祝期間導緻了大量的節日廢物,如節日彩燈和裝飾品被廢棄,以及人造聖誕樹被遺棄在街邊。
根據香港慈善機構 GreenPower 于2015年的一項調查,尖沙咀地區,盡管僅占香港陸地面積的不到1%,卻産生了約5噸的節日廢物。該機構還指出,如果每個香港市民都贈送一份包裝精美的禮物,将需要138噸的包裝紙,相當于2,400束頭發的重量和240,000升石油的體積。
雖然在聖誕節期間提出這個問題可能會掃人的興,但在慶祝活動正式開始之前讨論香港的塑料垃圾問題,似乎比在節日期間讨論更為合适。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還有助于尋找減少廢物的方法。
塑料垃圾問題是一個文化問題
在香港,聖誕節的奢華慶祝活動反映了全年的揮霍無度消費趨勢。2017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香港的消費主義在全球範圍内屬于最不健康的之一。盡管疫情曾短暫減緩了消費水平,但随着城市逐漸恢複正常,消費者的購物熱情也迅速反彈。
香港APEC貿易政策研究小組執行主任大衛·杜德威爾(David Dodwell)指出,香港人的“購物狂”行為毫不誇張。特别是随着線上零售的興起,過度消費導緻了過度浪費。
這種消費模式對香港的環境産生了嚴重影響。據環保部門統計,香港每天有超過1萬噸的垃圾被傾倒,相當于每人每天約1.5公斤。這些廢物中,約21%是塑料,而且很多都是不可回收的。在冠狀病毒大流行之前,香港每年就已經扔掉約39億個一次性食品和飲料容器。
2020年,這一數字因人們更頻繁地使用外賣服務而呈指數級增長,外賣通常涉及使用塑料包裝盒和餐具。網上購物的增長也加劇了這一問題,因為網購商品往往伴随着過度的塑料包裝。
香港消費主義的危險
香港的消費主義不僅導緻了顯著的物理浪費,而且其影響深遠。
在垃圾填埋場中,大量塑料廢物向空氣中釋放有毒化學物質和氣體,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威脅。這一影響在鄉村地區尤為嚴重,因為香港的垃圾填埋場主要集中在這些地區。此外,海洋中的塑料污染問題同樣嚴重,塑料垃圾不僅破壞海洋生物的栖息地,還嚴重威脅海洋動物。據香港教育大學2017至2018年的研究,香港海洋中的微塑料含量是全球最高之一。
此外,塑料廢物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研究表明,接觸塑料釋放的氣體可能會導緻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并可能引發荷爾蒙紊亂、發育遲緩甚至癌症。
消費主義不僅對環境和身體健康産生負面影響,還可能損害心理健康。物質主義傾向與生活滿意度、幸福感和人際關系質量的下降顯著相關。過度關注物質财産可能會使人們忽視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導緻抑郁、焦慮和其他心理健康問題。
在餐飲行業的未來趨勢方面,預計将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格局。一方面,我們可以期待看到更高效率的工業化生産模式;另一方面,追求個性化和傳統風味的獨立餐館也将繼續存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不僅是對市場需求的響應,也是對傳統餐飲文化的創新和延伸。
消費主義時代重新思考禮物形式
盡管有許多資源提供了在香港慶祝聖誕節的環保策略和選擇更環保的禮物的方法,但如果香港人的消費主義和奢侈的生活方式保持不變,這些策略可能對減少塑料廢物污染的效果有限。這種情況可能導緻所謂的“綠色物質主義”,即在表面上環保,實質上還是過度消費。
因此,重新思考禮物的真正意義至關重要。
我們需要認識到,人類的欲望是永無止境的,永遠無法完全滿足。如果我們僅僅出于滿足欲望的目的去贈送禮物,我們會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無休止的循環,不僅财力上的耗盡,還會使禮物失去其真正的意義和價值。
為了找回禮物的本質,我們應該賦予每一件禮物都成為令人難忘和珍貴的記憶。我們贈送禮物的目的不僅是因為需要,更是為了讓接收者感受到我們的特别愛和關懷。
此外,捐贈和贈送禮物不應成為一種例行公事,而應是一種表達我們對他人的珍視和對環境的關懷的方式。通過減少贈送,我們不僅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還增強了我們與接收者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減少購買對環境的影響要比僅僅選擇“綠色購買”更為積極,主要原因在于它更有效地減少了資源的消耗和廢物的産生。這種做法的更廣泛含義在于,我們不僅應該減少贈送,而且總體上應減少購買。
這并不意味着我們應該完全停止消費,而是我們應該更加關注我們的購買行為及其後果。
同時,減少消費也鼓勵我們選擇質量更高、使用壽命更長的商品。當我們從購買中獲得更好質量的體驗時,我們的滿足感也會增強。對于香港人來說,即使是消費水平的小幅下降也不會成為對個人欲望的“壓抑”,而是一種對環境和社會負責的表現。
參考來源;EARTH.ORG, 作者:柯蒂斯·林丨以上内容不存在商用行為,僅供行業知識傳播交流,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