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變,空間随着時間也在變,不變的唯有真知灼見。
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首頁
财經
觀察
參考
ESG
公告
市場
研究
IPO
公司
周報
動态
推薦
首頁 > ESG

實現“3060”目标中國要增加139萬億投資 需推動建立完善的碳市場

來源:真灼财經 時間:2023-12-28 21:16:21

字号

12月26日在第三屆财聯社ESG金融論壇上,财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發表了《中國式現代化與碳市場交易規則構建》的演講。他表示,中國要實現“3060”目标,在2060年前發展新型能源,要增加139萬億人民币的投資。在2030年之前每年要新增3萬億元投資。在此過程中,動員私人資本的參與,以及實現國内和國外資金的結合非常重要。


微信圖片_20231228211838.jpg

 

他還表示,解決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碳市場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近日,中國的第二大商品貿易國歐盟即将實施的碳邊界調節機制,将對中國産生較大影響,推動中國建立完善的碳市場。他還呼籲統一市場,和國際共同制定可實施的、可核查的碳排放交易規則。


中國需要增加139萬億元投資實現“3060”目标


近日在迪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締約國第28次會議,達成兩點會議共識:一是要以公平、有序、公正的方式,使能源體系逐步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二是在2030年之前,把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容量要提高2倍,促進我們擺脫化石能源依賴。


朱光耀認為,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中國以綠色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進程,在可再生能源的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的成就。


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中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遞增,支撐了年均6.2%的經濟增長,碳排放強度累計下降約35%,相當于減少近3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中國可再生能源投資連續7年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也居世界第一。


截止2023年6月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的裝機總量達到了13.22億千瓦,曆史性的超過了煤電。全球50%以上的風電和80%以上的光伏設備是中國提供的。此外,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1800萬輛,居世界第一。


“中國宣布‘3060’的雙碳目标,是為了建設美麗中國,是中國的自身利益,同時也是對多邊主義、對全球共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合作的巨大貢獻”,但朱光耀認為,中國面臨的挑戰艱巨。


因為從世界各國雙碳發展過程看,歐盟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用了71年,美國用了43年,日本用了37年。中國要用30年,而且努力還要争取能夠提前完成。據朱光耀介紹,要實現巴黎協議,把溫度在工業化之前的水平到現在不提高2度或者控制在1.5攝氏度的水平,全球需要資金投資100萬億美元。中國要實現“3060”目标,在2060年前發展新型能源,要增加139萬億人民币的投資。在2030年之前每年要新增3萬億人民币的投資。


他認為,公共資金隻是其中一部分資金,動員私人資本的參與,實現國内外資金的結合非常重要。


擴大碳市場覆蓋範圍 中國要參與全球标準制定


朱光耀還表示,解決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全球有着共同的利益,在此過程中,碳市場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碳排放交易量最大的市場,年覆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交易達到40億噸。但朱光耀認為,中國碳市場領域的覆蓋亟需擴大。“2022年全國碳排放量為110億噸,其中電力排放為51億噸,占全國接近50%;工業排放為42億噸,占全國的38%,這兩個大類覆蓋了絕大多數。”


此外,碳的價格也要提高。“如果要達到巴黎協議,使得溫度控制在2攝氏度,最好控制在1.5攝氏度水平,到了2035年,每噸碳交易價格應該是85美元,現在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給出的建議價格是75美元。”


朱光耀表示,中國的第二大商品貿易國歐盟即将實施的碳邊界調節機制,将對中國産生較大影響。其中,歐盟計算碳邊界調節稅的依據要經過第三方認證核準,也将倒逼推動中國建立完善的碳市場。


今年10月1号歐盟開始正式實施碳邊界調節機制。朱光耀表示,這是全球經濟體中第一個把貿易政策同碳洩漏或者是碳足迹密切相關的一個政策,也就是碳關稅。它以歐盟碳排放交易的價格和其他國家碳排放的成本價格的核算,在對歐盟出口商品過程中,實現消除碳交易差額。


聯合國貿發組織研究表明,歐盟碳關稅制度對中國、俄羅斯、土耳其有最大影響。朱光耀表示,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商品貿易國,每年對歐盟有着3960億歐元的貿易逆差。如果碳邊界調節機制實施征收,中國的影響很大。


此外,歐盟碳關稅覆蓋6個領域,首先是電力、鋼鐵、鋁、化肥、水泥和氫。随後或将包括塑料,這将包括所有的工業内容。本月,英國也正式宣布從2027年1月開始實施碳邊界調節機制。


朱光耀表示,當前确保碳市場正常運行的一些基礎條件亟需完善。雖然新型能源快速發展,但是把新型能源有效注入國家設施大量基礎建設還不足,制約了企業根據碳市場信号調整能源結構的能力。


此外,對經濟運行實施碳排放量集合的管理機制已經實施20多年,但缺少産業級别、企業級别和産品級别的碳排放集合标準和手段,很難非常科學地形成供市場交易的碳指标;雖然中國已經建立碳管理行政體系以及相應法律法規,但是與之伴生的集核查、碳交易、碳評估制度建設剛剛起步,緻使碳市場交易産品存在一定困難。


因此朱光耀建議,首先要統一市場,同時,和國際共同制定可實施的、可核查的碳排放交易規則。“比如在制定全球可持續标準方面,中國發揮了建設性的作用,有自己的經驗。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揮自己的積極作用,既有利于中國也有利于世界。”


朱光耀還認為,中國擁有全球80%的光伏、50%的風電,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發展空間巨大。


數據顯示,到今年6月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電裝機量超過13.3億千瓦,也就是1330GW;而全球的可再生能源裝機是4360GW。“如果按照這次迪拜會議要求,到2030年把可再生能源提高2倍,中國将達到9000GW,全球将達到11000GW,其中存在巨大空間,對中國的光伏市場有着巨大吸引力。”

 

文章來源:财聯社,以上内容不存在商用行為,僅供行業知識傳播交流,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微信掃碼 > 右上角點擊 > 分享